山东省双一流大学名单——山东省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山东省双一流大学名单——山东省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山东版“双一流学科”,* * *发布32个一流学科,13高校入选,其中青岛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入选省级高校最大赢家,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入选。

山东双一流学科如下

山东双一流学科

外省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这些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属于省级第一梯队。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实力雄厚。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在各自领域都是佼佼者。山科的矿业,清科大学的橡胶,山财大学的经管专业都是省内的好工作。暨南大学是新秀,这几年发展很快,政府也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山东中医药、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建筑大学、聊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

总体来说,山东省双一流学科的划分基本体现了各高校的实力和优势学科。唯一遗憾的是烟台大学(烟台大学、鲁东大学)没入选,挺意外的。

山东:50亿元打造“双一流”山东省近日印发《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明确“十三五”期间,省财政将多渠道筹集50亿元支持“双一流”建设。

山东提出,积极支持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尤氏大学等山东省属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项目,争取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或世界前列。积极支持省属高校争创国内一流,争取一批学科进入国内领先或世界一流2016年,按照自然科学2000万元左右、人文社会科学10万元的标准,对每个在建一流学科拨付支持资金。

山东要求,以项目建设学科为改革试点,创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人才和资源配置等管理机制,在人、财、物等方面向重点建设学科倾斜,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对学术的干预,扩大项目建设学科在人才引进和资源配置方面的自主权。

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进一步推进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我省高校综合实力和学科竞争力,努力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推进我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下简称“双一流”),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以德育为基础,以支撑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导向,以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支持高水平学科保持领先水平,鼓励优势特色学科争创一流,推动一批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国际知名、国内领先水平, 带动我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一)积极支持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尤氏大学等山东省属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项目,争取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或世界前列;积极支持省属高校争创国内一流,力争一批学科进入国内领先或世界一流到2020年,省内高校一批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中排名前10%;约有50个学科进入了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数据库(ESI)前1%的学科,实现了1‰的突破;1-2高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6所省属高校均有3个以上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学术影响力位居全国100高校前列,成为中国高水平大学。到2030年,力争更多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约10学科进入ESI学科前1‰,达到世界领先水平;1-2大学进入世界500强。

(2)以5年为建设周期,将工程建设学科建设成为我省高端人才的聚集地、科技研究和创新的发源地、创新人才的供给地,形成标志性成果。

——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引进、培养、集成并举,力争在每个项目建设学科形成两个以上由国家高水平专家领衔的学术团队,造就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能服务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需求、年龄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

——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立足高水平学科发展,聚焦战略性、前瞻性研究课题,以提高解决重大问题、原始创新和服务国家决策的能力为目标,培育和建设一批一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新型大学智库。

——产生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围绕学术前沿、国家战略目标和我省创新驱动需求组织基础研究,产生一批原创性成果;围绕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问题,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研究,产生一批原创性技术成果,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推动一批关键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产出一批有较大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

——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人才。以一流的学科建设成果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推动专业建设和发展;建立学科、专业、科研、教学互动机制,加快学科发展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构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产学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强化,努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富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项目条件

(1)一流学科。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的学科,经学校申请,可认定为一级学科项目建设学科:

1.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前20%的学科,或入选泰山学者优势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或连续一年以上排名ESI学科前1%的学科。

2.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1)由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别支持计划人才、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人文社科包括全职泰山学者、专家)领衔的学术团队;

(2)有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或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作为支撑;

(3)近五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第一名)并有多项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并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自然科学学科;或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人文社会科学)或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图书馆等标志性学术成果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或接近ESI学科前1%(潜在价值在0.9以上),ESI学科高被引论文3篇以上。

(2)一流大学。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省属高校,经学校申请,可认定为一流大学项目建设单位:1。学科基础雄厚。学科齐全,优势明显。在认定期内,有3个及以上学科连续1年以上排名ESI学科前65,438+0%,或进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前65,438+00%,或被列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2.拥有高水平的学术团队。有3个以上由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别支持计划人才、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专家领衔的‘学术团队’。

3.有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至少1项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第一名),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或2项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第一名),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或

4.具备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能力。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拥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成果显著。

5.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率先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改革教育教学,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在提升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协同育人、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改革成效。

三、推广措施

(1)科学规划学科布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实际,科学规划一流学科布局。对接国际标准,优先支持优势突出的学科,冲击世界一流;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我省重大战略需求,重点支持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能力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学科,服务产业技术改造和结构升级;对接我省社会事业需求,统筹应用科学与工程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加强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促进协调发展。

(2)加强金融支持。“十三五”期间,省财政加大投入,加强资金统筹,多渠道筹集50亿元,积极支持“双一流”建设;建设期内,按计划向项目建设下的一流学科拨付扶持资金,按计划向项目建设下的一流大学拨付扶持资金;2016年,对每一个在建一级学科,按照自然科学2000万元左右、人文社会科学10万元的标准拨付支持经费。对进入全国“双一流”建设行列的部属高校,根据国家要求给予相应配套支持。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 * *建设机制,推动市县(区)政府、行业、企业与高校围绕科技进步、人才培养等开展合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多元投入、共同支撑的* * *建设局面。各建设高校要统筹预算安排,加大建设项目投入,扩大社会合作,积极吸引社会捐赠,多渠道汇集资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聚集优势资源。根据项目建设的学科布局和分类,整合部分省级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教育科研资源,集聚优势学科发展资源。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和“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计划”优先支持学科建设。适当增加项目建设学科研究生招生计划,优先支持项目建设学科增设博士学位授权点,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促进学科优势向人才培养优势转化。扩大工程建设学科在人才引进和资源配置方面的自主权,激发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

(4)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按照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协作、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完善学术管理制度,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中的作用;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创新管理机制。以项目建设学科为改革试点,创新科研项目经费、人才和资源配置管理机制,在人、财、物等方面向重点建设学科倾斜。适应学科发展需要,尽量减少对学术的行政干预。支持项目建设学科探索建立人才队伍、科研项目、基地平台和成果转化融合协同发展机制,完善科教协同育人,努力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优势,推动学科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以创新为导向,优化学术环境,支持学科设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形成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尊严、正确行使学术权力、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学风。

(六)加强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的合作。积极支持项目建设学科学术团队参加和角逐国内外学术会议,组织学术活动,拓展师生交流、学分互认、课程交换等合作领域。鼓励和引导高校积极参与国际认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合作层次,深化合作内容,增强对外开放竞争力。

(7)加强绩效考核。建立评价机制,根据建设目标和任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年度报告、3年中期评估和5年期满检查验收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建设学科进行评估。积极采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排名、ESI排名、世界知名大学排名等第三方评价。强化绩效激励,实行滚动建设和退出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根据考核结果和资金使用效率动态调整支持力度。鼓励高校在中期评估前争创一流,成熟一所支持一所,一旦达到项目标准,纳入建设范围。对未完成中期建设目标的项目建设学科,减少或停止其支持经费;对超过5年建设期的优秀项目给予奖励和滚动支持。

第四,组织实施

“双一流”建设由省政府统筹。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负责规划部署、推进实施、监督管理,日常工作由省教育厅承担。各项目建设高校要建立“双一流”建设机制,统筹相关工作。

(1)实施步骤。按照本计划要求,高校要根据项目条件组织申报。被认定的项目建设高校要科学编制学科建设规划。每个学科的具体建设目标分为基本建设目标和约定目标,两者都是以后绩效考核的依据。本计划规定的建设目标的完成是基本建设目标;协议的目标是一校一案。各建设单位根据各自学科基础不同和文件所列建设任务,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提出自己的建设规划和目标,与教育部门协商后以协议形式确定,并签订目标任务承诺书。

(2)管理监督。根据这一计划,将制定绩效评价和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发布平台,实时公布建设进度,接受社会监督。

(三)落实责任。“双一流”建设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落实高校主体责任,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学科带头人为建设学科直接责任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鲁办发[2016]19号文件的职责分工和本方案的要求,共同推进我省“双一流”建设。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民主党派省级委员会。

更多与大学列表相关的文章:

1.2017双一流大学名单

2.211 985大学名单2017

3.河北2017“双一流”高校名单出炉_12高校入选。

4.在全国大学排行榜中排名211985。

5.2017中国顶尖大学排行榜

6.2017中国双一流大学榜单预测

7.国内985,211大学名单排名2017。

8.211和985大学榜单排名

9.211,985大学排行榜排名

10.205438+07双一流大学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