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探索的重要性

这几年,我在一系列冲突的刺激下痛苦地成长。在工作、感情、父母关系层面,问题密集爆发,内部矛盾相当严重。各种问题交织混乱——工作、感情、父母关系几大问题牢牢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段。精神资源跟不上,但是没办法。

安静的时候,我慢慢地从地上捡起、整理这些纠结的碎片,它们就形成了一个核心——自我探索。

我一直在思考“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每天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高考后我应该报考什么专业”“以后我应该做什么工作”。只是那时候精力有限,更多时候和大家一样,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做更多的探索工作。

大学考上了好学校,可我一个山区连网都上不了,就被扔进了一个精英云集,外人看来还不错的大学。不知道考完试能学到什么,完全不想为了考试而学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去探索自己。我曾数次陷入情感危机(抑郁)。但是我们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焦虑,每个人都焦虑,别人也给不了你建议。甚至在我找几个老师帮忙的时候,他们也因为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有精力给我指导(后来根据我的沟通和了解,他们也没有能力针对我的情况进行指导)。后来我老老实实的修完了我真的不喜欢的课程,我甚至没有考虑过转专业。那时候没有喜欢不喜欢的概念,只有这是我应该学习的概念。

迷茫的大学之后,凭借良好的大学和专业优势以及我的努力,前两份工作相对容易找到和我专业相关的好工作,但是和数字打交道真的不是我的专长。我能做到,但是很痛苦。

在前后两段感情中,我也意识到自己对对方要求过高,存在一些沟通问题。而且我也无法判断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感情,自己适合谁,很盲目,很依赖。另外,我父母的意愿也存在于我的感情中。比如他们想让我早点结婚,男朋友家里一直催我结婚。虽然我也抗拒了很久,但最后还是妥协了,开始谈婚论嫁,才知道这个人到底适不适合我。

第一份工作的结束是被迫的,因为抑郁症爆发,无法正常工作,所以果断辞职。之后经历了近半年的抑郁阶段——这是我真正自我探索的开始,也是我自我意识的觉醒阶段。

和平往往是不同的。我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或他人的帮助恢复正常。还好不是特别严重。当我还有行动的时候,我热衷于在网上搜索信息寻求帮助。我开始接触心理学,了解人的心理,了解抑郁症。后来去看了心理医生(医院心理科,不是心理咨询),开了抗抑郁药。我慢慢恢复正常,不给自己压力。那是我第一次深刻反省自己。发现自己在工作上对自己要求太高,太没有耐心,但在感情上又太卑微。对于和父母关系的挖掘,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回顾和复习。

在第二份工作期间,因为感情和工作混在一起,开始了解心理咨询,也鼓起勇气去见心理咨询师。在这种长期的咨询和自我学习过程中,我对自己的内在有了更深的认识,也逐渐发现了自己的“老好人”特质,发现了自己被自己压抑的潜在意识,包括取悦他人,不敢真实表达自己。其实内心有很多需求和欲望,只是因为怕别人不满而抑郁,看到了委屈愤怒的自己。

当我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我像一只疯狂的小老虎一样对着自己和父母咆哮。我怪自己这么变态,这么伤害自己,也怪父母这么骄傲,因为没有什么能以我想要的理解关心我。

自我意识开始剧烈爆发,反抗父母对自己也是有害的。我的自我意识和他们想要的理想处于激烈的对抗中,内心疲惫不堪。软弱的自己胆小怕事,想一步步融化掉自己想要的那个自己。

我果断分手,换了职业方向,换了城市。最后我发现,我以为这只是摆脱父母的一种“叛逆”。我仍然想向他们证明,我可以不用他们想要的方式生活和工作,但我仍然受到他们的影响。

我是闽西山区的客家人。山区比较封闭,大部分人思想守旧,重男轻女;我极其在意面子,希望后人能孝敬祖先。我爷爷在我爸爸高三的时候去世了。经历过很多人情变化的父亲,更看重“传承”和面子。

爸爸因为是公务员,只能生一个孩子。听说他看到我是女生后绝望的哭了。他曾经跟我说过,这辈子的遗憾就是没有儿子。奶奶对我来说是个女孩,和她妈妈关系不好。我妈和我奶奶闹过很多次矛盾,甚至有几次短暂的出走。

爸爸因为工作和应酬经常不在家,对我要求也比较严格,以至于我长大后经常觉得他一直对我不满意。(直到最近几年,我听到父亲对我说:“你以为考上好大学就了不起了吗?你这么内向,不懂得社交,根本在社会上混不下去”和“所以你还不够努力!”“你怎么哭了,这么脆弱,你能怎么办!”“人活着不是为了面子,为什么活着?!"在这种情况下,与他的矛盾加剧。)

那时候我还小,天生敏感。我以为这些事情都是我的错。所以,我自卑,所以请,对自己要求高,总是对自己不满意。

爸爸妈妈关系不太好,妈妈固执焦虑,爸爸经常不在家,沟通方式简单粗暴。他们彼此都不满意,经常吵架。身边人的夫妻关系也大多不好。所以我没有安全感,也不懂得爱。

父母希望你好好学习,找一份稳定的好工作,早点结婚生子,事业有成;学校教你如何应付考试;当你进入社会,人们告诉你如何赚钱,如何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但没有人指导你,如何面对自己,如何判断什么适合自己。

我的生活充满了“应该”,却没有我的“想要”。

这几年一直在做的,也是我最引以为豪的,就是自我探索。通过反思,学习,交流,看心理咨询师,实践,我成长了很多。

虽然我很痛苦,但我也希望自己可以直接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心智,不需要经历那么多。但不得不承认,我和很多普通人一样,没有那个运气。但上帝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用痛苦唤醒了我的自我意识,迫使我去面对过去被压抑的自己,迫使我去调整一些不合理的思维模式,迫使我去探索自己的特点。

当我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时候,我感到幸福,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我感到幸福——一切不再只是痛苦,也是接受和改变自己的机会。

1,认识你自己——我是谁

我也曾经像父母一样在乎别人的眼光,我为自己骄傲。我曾经以为只要有好工作,有钱就开心,找个好对象就开心...

但是什么是“好”呢?标准是什么?他们认为的“好”就是真的好?这是我想要的吗?

去掉这些外在的头衔:我是谁的孩子,上的大学,学的专业,做过的工作,我是谁?难道没有这些我就没有价值了吗?

长期以来,我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以父母和外界的期望和评价为标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分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做了什么才能满足他们。

我不知道我有什么“欲望”,我擅长什么,我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

这几年的自我探索,在各种碰撞中摸索自己的边界和喜好,不断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断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内在动力。

是一个人早上发现下雪了,去故宫赏雪。他是一个闻到泥土芬芳的人,喜欢落叶飘零。他是一个喜欢去各个城市钻胡同,感受当地生活的人。他喜欢想太多。他是一个对许多人和事都很好奇并想知道为什么的人。他也是一个尊重每一个活着的人,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的人...

她脆弱又坚强,自私又善良,笨拙又敏感,没有安全感,还在乎别人的眼光,但她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一直在了解自己的路上前进...

2.接受自己——我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坏。

自责、固执的自己,对自己不满的自己,有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自己...我真的这么差吗?这真的都是我的错吗?

我以为是我的错。头25年,我以为一切都是我的错。

我以为我是女生是我的错,妈妈和奶奶的矛盾是我的错,爸爸的后悔是我的错。

我以为我的敏感是我的错,想太多是我的错。

我觉得大学没探索好是我的错,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是我的错,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是我的错,职业规划失误是我的错...

但是,如果你让一个从小只会学习,大学时不会上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经常处于焦虑和抑郁中,经常求助却没有人引导的人怎么办?

如何让一个从小生活在父母争吵中的孩子,用正确的方式面对自己的感情?

我很难想象,孩子一出生就觉得被家人失望了,躺在桌子上妈妈还要走过去看看妈妈是不是在偷偷哭。她不到五岁的时候,经历过几次母亲因为家庭争吵而离开...而她认为这是她的错——如果某些父母的行为没有合理化,孩子可能会崩溃,可能活不下去——她的自卑和逢迎在所难免。

她只能在成长中更加了解自己,在尝试中学习,在痛苦中摸索。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只能做这么多。她可能做得不够好,但在那种情况下,她真的尽力了。

但是,人性是复杂的,并不是非黑即白,好坏都可以判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我爸妈也有自己的生活问题要面对。至少他们尽力爱我。

折腾了很久,怨恨和疏远了父母很久,我终于平静的接受了发生的事情,不再担心已经发生的事情。

我也在学习,慢慢放下那些刺耳的批评,卸下那些包袱,意识到每一次无意识的自我攻击,给自己更多的理解和关心。

3.做好自己——这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

我用倔强和激烈的对抗,完成了我年轻时没有完全实现的“叛逆”。方式可能不好,但确实释放了很多压抑的情绪。在尝试的过程中,我也比以前更了解自己。更重要的是,父母开始明白,我不会按照他们的期望去为他们想要的结果努力。

我开始划定自己的界限,选择自己的生活。

我在努力发掘自己的内在动力和优势,发挥自己的潜力,顺势而为。

我始终相信,自我不是来自于想象,而是在真实行动的过程中逐渐被探索和建构的。

工作和感情不是最终的归宿,而是认识自己和成为自己的途径。我们需要向内看,真正享受主动选择的过程,在各种关系的碰撞中实现自我,释放自我,调整自我,成为自己,在过程中感受到置身其中的快乐。

当我收到这篇文章的邀请时,主题让我兴奋不已。写文章的时候,我主动想把自己的探索和成长过程写下来,很投入,也很享受。我想,自我探索,是的,这就是我想做的。

一个人是由社会、环境、家庭、自我意识和行动塑造的。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自己。自我探索可以帮助你探索生活中的大问题:你是谁,你想要什么,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尊重自己,找到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每个人的不同探索,凸显了他生命的独特价值和珍贵,也成全了他独特的人生轨迹。

愿每一个坚持在自我探索道路上的人都能收获自己想要的生活。

(文章写于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