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艺术的故事

设计的故事

译者:王,王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65 438+2008年6月

夏洛特和彼得·菲尔是英国著名的设计历史学家。他们都有艺术史和设计史的专业教育背景和丰富的学术经验。从1993到2008年,他们合编了Taschen。2008年,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出版公司Goodman Fiell,这本书《设计的故事》由该公司出版。

《设计的故事》是一本很受欢迎的专业书籍,两位作者在书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编辑经验,对读者非常友好。该书逻辑结构清晰,知识简单化,语言通俗易懂。讲述了整个设计从原始时期到21世纪前十年的发展过程。研究对象集中在产品设计、家具设计、交通运输和平面设计,领域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先驱的欧美和日本。内容安排既照顾到设计史上人们熟悉的重要阶段或运动,如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新艺术、现代主义、波普设计等,又结合社会进程和设计发展的划分,如“美国制造制度与福特主义”、“为战争而设计”、“环境意识与产品伦理”等,形成设计在历史语境中的回应。作者强调,设计不会在文化真空中产生,而是人类文明的反映,是各种思想、观点和价值判断的载体。

设计与真实

译者:景源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8 10个月。

罗伯特·格鲁丁,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比较文学博士,在俄勒冈大学教英语。作为莎士比亚的研究者,我写过很多政治哲学方面的文章,也注意到了设计思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这本书把“设计”从狭隘的专业概念中解放出来,放到现代人类生活的各种行为中,分析设计活动如何在人类精神中发挥作用。“设计塑造、规范、引导能量,让权力有序发挥作用”。除了通常意义上的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探讨了个人时间安排、知识结构、公司管理模式、社会制度(如何实现自由)的设计。本文试图探讨整个社会和人类精神的自由创造如何通过设计思维进行,形成对跨学科人文研究热潮的回应。除了汽车和家具,还有大量的艺术品、文学作品甚至社会案例。在一个方案或一件艺术品中,设计所面临的能量就是意义。书中,设计与文明的深度碰撞,给设计从业者带来耳目一新的视野。

只有粉红色:审美趣味的性别政治

译者:滕晓波刘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8 11月。

本书第一版出版于1995,中文版按照2010修订版翻译。本书体现的研究成果凸显了跨学科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在经典设计史的叙事文本中,设计史的研究大多以男性为主。比如包豪斯和现代派设计中的公共空间主题会被特别强化,而女性文化和家庭私人空间相关的设计则被忽略。

英国学者Penny Spark的研究发现,女性设计师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现代社会,女性往往被视为消费者而非创造者。彭妮·斯帕克(Penny Spark)在她的《只有粉红色:审美趣味的性别政治》一书中,探讨了65438+1930年至1970年这一历史时期女性对现代性的不同体验,以及女性文化是如何通过家庭技能得以传承的。作者希望以全新的视角揭示英美物质文化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重新分析和阐释现代设计史的发展。

不同于以往对设计史和理论的研究,这是Penny Spark对自己以往设计理论的反思,并首次系统阐述了她站在女性立场上理解设计的新视角,也回应了当前国际设计理论研究中的热点和前沿话题。

文化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版社:生活阅读新知三联书店

发布时间:2065 438+08 65438+2月。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政府管理和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各学科理论和实践以及行政边界的限制,具有整体关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探索、政策创新和保护活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要求出现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成果。

文化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将其纳入人类学理论体系进行对话与反思。该书从概念、领域、文化特征、文化行政、保护实践、社会主义新传统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梳理和论述。特别是文化人类学的整体观念,大传统与小传统、中心与边缘、文化生产与再生产贯穿全书,而不是被视为人类学理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的某种讨论与对话,而是被认为是人类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观察。

时间的形状:创造史的简要研究

译者:郭伟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发布时间:2065 438+09 65438+10月。

该书最早于1962年以英文出版。结合当时语言学、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等领域的新成果,对艺术家传记、图像学、风格研究等艺术史研究模式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见解,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假设艺术的概念可以扩展到所有领域的人工制品,包括除了世界上不实用、不美观、不诗意的工具和文字作品以外的所有工具和文字作品。”作者所说的“时间之形”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时间,比如空间,一般是由填充它的一切所呈现的。就艺术史而言,是人为形式的不断变化反映了时间的形态;其次,时间的各种形态也是各种纤维形态和连续的系列神器。这些不同的形态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历史阶段,也揭示了形态演变的基本方式。

该书分为几个部分:创作的历史研究、艺术品的分类、艺术品的传播和几种持续时间,为艺术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是对各种艺术品在时空流动中的位置的清醒、深刻、宁静和激动人心的沉思。

工具的足迹

译者:杨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发布时间:2065 438+09 65438+10月。

日本有很多人从事手工制作,自由创作,创造出心中理想的生活器皿。“濑户内生活工艺节”是这样一群生活工艺创造者和使用者的聚会,每年秋天在四国高松举行两天。濑户内海不仅有迷人的风景,也是日本生活工艺的中心。这里有柳宗岳、野口勇留下的民间艺术传统,也是当代工匠的聚集地。商品经济和民间艺术传统在这里碰撞,孕育了器物融入日常生活。

以此为原点,《器物的足迹》采访了数十位日本工匠、作家、设计师,分享关于器物和人的故事。活跃在工业设计前沿的设计师、流行美食设计师、作家、品牌设计师、知名工匠们,经过真诚的对话,形成了这样一幅“生活用具地图”。一篇文章包含了创作者的故事和使用者的故事。探索“器物的足迹”,听关于器物的故事,无论是手工作品还是机械产品在家里留下的可爱足迹,还是其中展现的小哲学,生活器物的前景似乎都特别广阔。每个被采访者对“好”的定义都不一样,但共同的是,能被认可的对象必须是美好的,温暖的,足以照亮生活的。

云秀之乡:中国明代园林文化

译者:孔涛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9 65438+10月

基于对中国明代(1369-1644)园林艺术的了解和掌握,著名汉学家克鲁格提出了以下问题:园林归谁所有?谁参观花园?他们是如何通过绘画或视觉形式传达园林的意义的?这些说法对中国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有何不同?克鲁格在研究了广义文化理论后,首次从历史和唯物主义的角度解读中国的园林文化:“我试图做的是提供一种偏离常规的叙事。我写这本书是为了描述1450-1650时期中国南方上流社会的造园思想和无处不在的造园活动。这些建设活动在文本的视觉呈现中表现出来,在文献中以地图、绘画和插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金碧辉煌的宫廷、观赏性园林、文氏园林、园林意象、园林人物。作者在吸收最新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批判的视角,从历史和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解释中国的园林文化,排除抽象概括和东方主义幻想,将其视为“具有丰富历史和社会内容的独特而有争议的物质和文化载体”,令人信服地描绘了园林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紫砂简史

出版社: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65 438+2009年3月

《紫砂简史》全面盘点了从宋代到现在的中国紫砂艺术的历史。分为初创期、上升期、成熟期、发达期、衰落复兴期、新生期、鼎盛期六个阶段,从中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社会氛围、文化背景、艺术理念,以及相应的制壶知识、鉴赏风向、名壶展示、茶文化细节。可以说世界浓缩在一个锅里。

该书对宋代以来的紫砂历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记述,既反映了社会背景、时代艺术,又展现了技术细节和文化底蕴。插画139向60位制壶大师和代表性工匠介绍紫砂的名作和审美细节。不仅专业系统,而且通俗易懂,条理清晰,细节丰富。在茶文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很多爱好者对紫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却无法进门。读者可以将本书作为欣赏和鉴定紫砂陶器的入门指南,也可以从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和审美养分。

工艺应与时俱进——以传统工艺复兴为例

编辑:陈安莹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65 438+2009年4月

本书是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项目组开展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项目成果。在新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类别的传统工艺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传统工艺企业也有不同的处境和选择。项目组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20个不同类型的案例,试图通过案例研究提炼出一般规律,形成可以推广的经验和模式。项目最终研究成果首先对振兴中国传统工艺的时代、政策背景、发展路径和方向进行宏观分析,形成本书的绪论部分。随后,将案例分析归纳为四组,依次讨论四个问题:代际传承与发展创新、企业运营与品牌建设、地域文化与产业振兴、手工教育与乡村振兴。

编辑陈安莹,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理论系主任,传统艺术与材料研究、文化与旅游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该书基于其领导的研究团队收集和整理的第一手资料,非常具体生动,为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政府工作、行业实践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走进伦敦设计博物馆:解读经典设计

译者:成功依然有效

出版: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65 438+2009年5月

这本书包含了大量的设计实例和案例研究,供未来的设计师、工程师、技术专家、制造商和教育工作者参考,并对产品设计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是皇家艺术学院讲师,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馆长,当代设计评论家和作家。他的作品符合伦敦设计博物馆的公共教育课程,并结合案例分析和理论探索,介绍设计的基础知识,让读者受到设计实践和设计文化的影响。

书中案例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回形针、奥运火炬、伦敦公交车、苹果iPhone、奥巴马竞选海报、戴森吸尘器、耐克运动鞋、任天堂游戏机、移动3D打印机等等。作者介绍了许多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好产品的材料和制作方法,阐述了产品设计从设计的初始阶段到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并探讨了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了解在设计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著名设计师是如何工作的,探讨不同材料给设计带来的影响和机遇,并涵盖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其他主题,如人体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和原型制作等等。

论文延绵千年——国家图书馆藏古器物拓跋集

编辑:国家图书馆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65 438+2009年6月

国家图书馆收藏了3000多件古代文物和全息图的铭文。该书被收录在美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87轴全尺寸延伸铭文中,涉及89种文物,包括青铜器、陶器和骨头。其中可以看到各种常见的礼器、乐器、武器和器皿,如鼎、圭、爵、角、壶、盘、钟、剑、灯、炉等。数量比较大的有12鼎、8圭、7壶、7尊、6铃。这些装裱斧多为近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和收藏家所题写,其中不乏精品,如题写的《八屏彝蛇景图》、《商周十二屏彝景图》、《八屏陈铜墨拓图》等。碑帖内容涉及考释、器物拓片流传、晚清以后学者交游等,是难得的珍贵史料。该书提供了整裱轴、整体形制、铭文、题跋、印章、碑文等重要部位的高清图片,解读了各路名家的墨迹,记录了拓片及相应实物的相关信息,并对其中部分进行了简单考证,尽可能完整地将拓片展现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