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爱大学生志愿者?
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最重要的是完善志愿服务组织,形成大学生志愿者行动项目体系,完善志愿服务保障机制,有效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招募、服务定向、培训、配置、协调、支持、自我管理、后勤保障等一系列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初衷是自愿、无偿的公益活动,但适当的激励也是必要的保障和反馈措施。对于没有稳定收入的大学生,组织者要有解决志愿者的综合考虑,在衣食住行上给予照顾。另外,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也要及时与学校沟通,让大学生志愿者的贡献得到学校的肯定,比如颁发证书、评优等。
对于大学生志愿者来说,物质关怀只是一个方面,情感关怀应该贯穿始终。通过协调组织氛围,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满意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强化工作动力,从而提高志愿者管理的效率和组织绩效。大多数大学生带着美好的期望进入志愿组织。但如果遇到一些与自己当初期望相反的事情,比如长时间简单重复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大学生志愿者就会改变原来的看法,认为组织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选择退出。因此,能否与怀着良好愿景进入志愿者组织的大学生志愿者建立良好的心理关系,是决定其成败的重要原因。每个组织者都要高度重视志愿者组织的凝聚力,关心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动态,在精神上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让大学生获得成就感。
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是用一颗奉献的心去关爱他人的,所以志愿者组织反过来也要做好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关爱工作。由于志愿者公益的无私性,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在这次活动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有些还很困难。在物质和精神关怀的基础上,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从制度上稳定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让大学生志愿者在付出努力和汗水的基础上,无忧无虑地做好志愿活动的每一项工作。当然,也要让大学生志愿者明白,社会服务实践加深了大学生对社会各界人士的了解,拉近了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在社会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自发加入志愿者组织,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发挥和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优势,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服务活动,更好地服务社会,让大学生志愿者真正感受到志愿者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爱。
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生仍将是志愿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爱大学生志愿者,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也有助于推动志愿工作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