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大学

最近,山东省和全国兴起了学习许振超同志的热潮。许振超同志是我们工人中敢想、敢做、能干、勤劳的杰出代表。他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楷模,是我们干部职工学习的榜样。

第一,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岗敬业,为国尽忠的主人翁精神,做到事必躬亲,爱所做,精所为。

许振超同志认为,爱岗需要敬业,敬业需要勤奋。他已经工作了30年,他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愿意为自己的工作做出贡献。许振超同志的事迹生动地表明,只要我们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要牢固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热爱本职工作。劳动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基础。没有劳动,人类一天都无法生存。对我们新时期的广大劳动者来说,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是施展才华的舞台。每个工作都是光荣的,每个劳动者都是伟大的,每个工作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爱和奉献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工作中敷衍了事,推卸责任,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工人阶级必须珍惜我们的工作,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尽职尽责地做好我们的工作。

我们应该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努力成为我们岗位上的专家。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工作都有自己的规律,每个任务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我们要像许振超同志一样,努力学习,努力学习,努力学习,不仅是为了混日子,也是为了努力生活。要科学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积极探索各项工作的内在规律。我们要以为国争光的主人翁精神,鞭策自己,不断超越已经取得的成绩,追求更高的目标,在世界舞台上展现我国工人阶级的风采。

二要学习他的艰苦创业精神,做民族复兴的脊梁。

许振超同志在工作中经常和世界各国的货船打交道,他一直立志要做世界第一。许振超同志的事迹生动地表明,中国工人阶级有志气、有骨气,外国人能做的事,我们也能做;我们可以做外国人做不到的事。

我们应该有艰苦奋斗的企业家精神。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方式,更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品质,是我们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可以使人具有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风险和困难。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毫不动摇,锐意进取。

我们要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许振超同志的成就是靠努力工作取得的。做事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风险。要担当,既要有态度,也要有做事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为了省力或因为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把辛苦的工作变成了“空工作”,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玷污了党的形象。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不怕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以科学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第三,要学习他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创新精神,做知识型的现代产业工人。

许振超是初中三年级的毕业生。十年“文化大革命”剥夺了他上大学的机会。但他始终认为,“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不一定要上大学,但一定要学习。”他是富有创造性的现代知识型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在学习上要勤奋。学习是进步的基础,创新的前提。以前都说“我们工人有力量”。从许振超,我们可以看到有知识的工人更有力量。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正在兴起。为了获得知识,我们必须像许振超同志那样坚持不懈地学习。

善于创新。我们的广大劳动者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生产第一线科技创新的实践者。要有敢于大胆创新的勇气。敢于突破传统经验的束缚,不要害怕冒险,不要墨守成规。要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盲目崇拜、盲目相信外国,同时虚心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树立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勇气和决心。要有科学创新的方法。创新不是蛮干,而是遵循客观规律。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是创新的起点。我们应该在解决难题中探索新方法,总结新规律。我们应该鼓励创新,充分利用成功的创新;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创新者的事迹。也要对失败的探索持宽容态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第四,学习他团结协作、互相关心的团队精神,做“三个代表”的实践者。

在工作中,许振超同志对自己的“绝活”从来不保守;在生活中,他就像一个大哥哥。不管谁有困难,他都会无私地帮助。许振超同志的言行体现了“三个代表”,赢得了广大职工的衷心爱戴。

我们应该真正关心群众的疾苦。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声音。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解决群众的疾苦作为工作的第一目标,把群众的满意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标准。我们要带着问题去调查,带着感情去做工作,带着责任去落实。尽最大努力为广大职工排忧解难、办好事。

我们要以身作则,团结一致,带领大家共同前进。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直接与群众打交道,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的形象。要注意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别人做的事,自己先做;你让别人不做,自己先不做。同时,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到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大家一起前进。

许振超的“绝活”

许振超的“无声操作”,将一个巨大的容器放入一艘由铁制成的船或汽车中,实际上实现了铁接触铁而不发出声音。这是许振超的一项绝技。事实上,他创造这种操作方法是因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集装箱和船只的磨损,特别是减少桥式起重机和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证明是最科学合理的。

有一年,青岛港老港区载着一批从青岛港卸下的剧毒危险化学品离开新疆阿拉山口。这种货物特别怕碰撞,稍有碰撞就可能酿成恶性事故。当时铁道部相关领导、船东、货主都赶到了码头。为了确保安全,武警和消防队员已被派往码头和铁路专用线。泰然自若,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在关键时刻展示了他们的独特技能。只用了一个半小时,40个集装箱悄无声息地从船上卸下来,装上火车,一声不吭。面对这种轻松的“行云流水”操作,紧张已久的货主和发货人generate欢呼起来。

许振超是一个创新的探索者,他的理解很简单:我成不了科学家,但我可以有一技之长。这些“绝活”能让我成为能工巧匠,这是时代和港口需要的。正是抱着这种信念,许振超的“技术口袋”里有了越来越多的绝活。

“一个钩子是准确的”是许振超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门时创造的。集装箱上有四个锁孔,和几十米高的桥式起重机都难以分辨,更别说放下用来在空中摆动的吊索,一下子对准所有锁孔,把集装箱抱牢。然而,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做到了。许振超“一钩准”的关键是钩提平稳,钢丝绳“一线”。他的大徒弟张贤信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准确无误。他笑着说:“我练了1年。”

“一钩一网”是许振超的另一项发明。在青岛港开吊车的司机都知道“四稳”的公式:在舱内提钩要稳,旋转要稳,掉钩要稳,变幅要稳。但要协调好这四个方面并不容易。特别是如果挂钩掉了,会因为操作不良导致货物泄漏。我们怎样才能防止货物溢出?许振超开始练习。经过半年的练习,他成功地钩住了吊具,一点也不撒手。他把这种技术命名为“一钩网”。抓粮时,吊具和抓斗的重量为10吨。要把这10吨粮食准确地装到长12.5米、宽2.7米的车厢里,并不容易。因为吊车的抓斗伸展3.4米,比车厢还宽。许振超反复练习,想知道抓斗的口有多大,最后找到了合适的尺寸。铁路运输粮食时,装载的标准要求非常严格。木纹要在车厢内呈尖状,高出车厢80厘米,码头工人称之为“龙骨”。打这个“龙骨”很难。坡度要合适,坡度要平缓。只有盖上篷布后,才能不下雨。许振超用他的“一钩网”解决了这些问题。

许振超发明的“第二止动钩”已被桥式起重机司机广泛使用。经过统计,他发现桥式起重机操作中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是箱子一起掉落的时候。为了避免类似的问题,他要求桥式起重机队的每一个司机在吊箱子时都要做一次“二次钩停”,即在箱子刚离开地面即将落地时,减速慢行,先观察再起飞落地。这虽然使作业时间多了几秒钟,但消除了事故隐患,最终提高了生产效率。

许振超的另一项绝技叫做“无故障操作”。结合青岛港实际,许振超提出了核心班轮移保作业“一、二、三”工作法,其中“一”即“一个目标”:桥式起重机运行无故障;“两个”就是“两个系统”:一个是技术主管昼夜值班,一个是有突发故障15分钟排查制度;三是“提前三件事”:对于桥式起重机,技术监督要在倒班作业前提前检修,提前掌握船舶技术数据和操作箱数量,提前动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实现了班级无故障运行的目标。之后,他们在全国沿海港口率先实现了“所有核心班轮班额100%保障”的目标。

工人们都说许振超会思考,也会思考。在他的独特技能推广后,他锻造了青岛港的新优势,并引领了工人们的创新兴趣和热情。

青岛港有很多“绝活”

许振超在青岛港工作了30年。除了创造出许多令同行瞩目的“绝活”,他还成为青岛港码头工人技术创新的带头人。他不仅带出了身边的“绝技”团队,还让他的精神像水银一样涌入港口的每一个角落,带起了整个港口的“绝技”热。

现在,在许振超的团队中,涌现出了许多像他一样的“装卸专家”。这些技术负责人成功主持了多台桥式起重机的电控改造。他们的维修班还改进了桥式起重机钢丝绳的更换方法,大大缩短了更换钢丝的时间,在全国沿海港口中是最短的。

在青岛港大港公司候船楼的走廊里,有一个名为“学习振奋精神,提亮装卸技能”的专栏。在上面,我们遇到了几个年轻的工人:

李瑞卿,17班班长。他的“独特技能”是编码一堆标准的氧化铝。氧化铝的标准堆叠最差,但李瑞卿的堆叠整齐牢固,七层堆叠下紧上松,层层收紧;装卸工郑顺最出名的是小包的标准钩。用行话来说,现在干燥的小袋子里装的是粮食、糖、化肥、硫磺、鱼粉、纯碱等货物,都是用网钩钩住吊起来的。郑顺找到了自己的办法:重量在40-50公斤的上千件货物,钩式要检查两次,每次4批,5层,40包,口朝内。搬包时要先放在院子外面,后放在院子里面,分批放平。用篷布封火车看似简单,实际操作中要封好却并不容易。然而,一位名叫秦思成的工人创造了一种具有自己风格的汽车密封方法。他注意把篷布绷得紧紧的,先铺好,两块篷布边缘的接缝也相应对齐。* * *折叠两次后,在篷布上套两根大绳,把车封起来。他总结说,栓住雨棚前的大绳时,先把周围雨棚上的小绳拴牢,再把屋顶上的两根纵向大绳与每根大绳交叉,打好死结。秦思成的封车技术省时又达标,自然成了工人们学习的榜样。

在许振超的推动下,青岛港的工人们开始了一场立足岗位的“学习和技术革命”。油港公司生产服务中心的锅炉工手中,一个价值400多元、即将报废的柱塞阀被修复后再次使用。他们自己钻研,用土办法重新使用一个本该扔掉的柱塞阀。

“第一份工作,第一份责任,第一个标准。”青岛港码头工人用这样的标准激励自己创新,工人中的技术创新如火如荼。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常德说,只要工人们有“振聋发聩、超越自我”的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青岛港就能不断创造奇迹。

评:各行各业都需要“绝活”

如果不是许振超创造了“无声操作法”,提高了装卸速度,很难想象他和工友们能依靠传统操作屡屡打破世界纪录。如果“许振超人”不拿出自己的能力,把港口的每个角落都做得“独一无二”,青岛港跻身世界现代化港口前列的夙愿恐怕只能是纸上谈兵。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招鲜,吃遍天。”当然,所谓的“一招”并不流行。我有,你也有。中国著名劳动模范、原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炳贵,卖糖果有一手绝活。当时柜台上有80多种糖果。不管你称了多少盎司,他的思维都是“清晰的”,并称这些糖果是“准确的”。售票员李素丽是北京公交行业的一面旗帜。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她刻苦学习文化知识,自学英语和手语,学习心理学和语言学。为了成为“行走的地图”,她在业余时间走遍了大街小巷,几乎走遍了整个北京。18成为售票员后,她将个人服务规范化成品牌,以服务热线的形式组建了服务小组。还有徐虎,一个普通的水电维修工,整天和粪便的污秽打交道。他并没有低估这个行业的技术,还一心一意提炼出优秀的“招数”。在一套“硬技能”的支撑下,他和同事们率先推出了全天候服务系统,承诺24小时解决水电各种紧急抢修。10多年来,他从未违背对用户的承诺,群众称他为“19 pm的太阳”。铁血王曼金喜也有自己的“绝活”。20世纪60年代初,他和工人技术人员在对地层进行调查研究后,对钻头和钻具进行了改造,用40年代的老钻头钻成了全油田第一口斜度仅2度多的直井。

“绝活”代表了一种技术进步,体现了一种先进的生产理念。“绝活”的受益者不仅是创作者本身,更是广大群众。工业战线有更多的“绝活”,可以提高效率和效益,服务业有更多的“绝活”,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实践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哪个行业发明多,哪个行业就发展快,哪个行业就不断涌现出“本土专家”和“智能明星”,哪个行业就有在市场上劈波斩浪的“锚针”。哪个行业激发了工人阶级的大智慧,那个行业就一定会突破前人,实现新的超越。海尔凭借独门绝技,跻身全球100最具影响力品牌之列。青岛啤酒也在以自己的“绝活”大步走向世界。

中国的工人阶级是伟大的,他们的创造力也是伟大的。许振超用他的“绝活”给现实中的人们一个说法,那就是各行各业都需要技术进步,都有巨大的挖掘空间。今天在青岛港,工人们已经告别了“笨、大、笨、粗”的生产方式,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已经走到了面前,但许振超认为仅仅满足于这些还不够,于是他想到了向新技术发起冲击。这种影响是青岛港工人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标志。

许振超的创新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主人翁意识。如果没有这种崇高的思想作为基石和忠诚报国的责任感,许振超可能不会创造出今天的“轻握”和明天的“静放”。许振超不是神仙,但他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意上进。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桥式起重机船长,却成为青岛港上下推崇的“工人专家”。他靠的就是老套的十二个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许振超曾经说过一句简单的话: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成就未来。他还说我当不了科学家,但我可以练就一门“绝活”,做一个能工巧匠。他不是那种目标过高的人。他用一种务实的精神,让人们从他的“绝活”中看到工人阶级的力量。

在“绝活”这个问题上,光有热情显然是不够的,一定要讲究一个科学的态度。许振超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善于钻研,一点一点“啃骨头”,一点一点攻坚克难。他用自己的外表说出了“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简单朴素的道理。

人总要有点精神。许振超用自己的行动为新时期的工人阶级塑造了一幅生动感人的“自画像”。这是一幅以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为背景,以创新精神为框架,以独特技艺为点睛之笔的壮丽画卷。这个画面启发我们,让我们思考,就是新时期工人阶级承担的责任,各行各业如何揭竿而起。其实,许振超的“绝活”在后台不过是表面文章,但如果各行各业的每一位劳动者都立足岗位,开动创新的“机器”,那么我们面对的就是一条创新的江河大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中国人民的不断奋进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