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有哪些五大亮点?
与以往的国家科技规划不同,本次规划首次以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命名。
科技部副部长托米表示,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定性阶段。规划提出了12项指标,其中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5.3%提高到60%,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5.6%提高到20%。这是衡量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要指标。
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司长徐旭指出,该规划最显著的特点是,不仅着眼于科学技术研究本身的改革和发展,而且着眼于国民经济的主战场,着眼于面向科技前沿,着眼于面向重大需求。比如过去科技规划很少提到科技和金融。在这个规划中,不仅提到了科技和金融,还提到了双创,以及如何支持各类创投、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特别注重在新常态下发展新经济,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
看点二
面向2030年
15重大科技专项部署。
已经做出了六项总体安排。前两项要求着眼于构建国家先发优势,强化兼顾当前和长远的重大战略布局;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重要战略创新力量。
“在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理念,力求做一个高起点的规划。在深入实施重大专项的基础上,面向2030年部署15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围绕现代农业等十大领域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等五大领域,构建支撑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围绕深空、深海、深地、深蓝,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技术体系。”汤米说。
徐旭分析说,中国科技发展从长期跟踪进入了“三个并行”的新阶段。所以,规划更注重前沿,更注重颠覆性技术对产业变革的影响。比如在重大项目中,部署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脑科学、类脑研究等先进技术。
看点三
从创新全链条的角度突出顶层设计
《规划》用大量篇幅阐述了在新常态下,如何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规划突出时代特征。它不是“象牙塔”里的计划,而是体现科技与经济结合、支撑国家由大变强的创新计划。强调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重大科技项目、国家实验室、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作为重点任务。从上游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到中游的技术创新,再到下游的技术推广和产业化,进行全链条设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吕薇指出,“创新是综合因素的结果,科研只是创新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个规划从创新的全链条出发,体现整体协调,突出顶层设计、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
看点4
北京和上海要建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规划指出,要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规划的一大亮点是突出区域创新。“我国各地区发展阶段、创新要素分布、创新能力差异较大,不可能急行军。”吕薇说。
规划提出拓展创新发展新空间,强调打造区域创新发展高地,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
这是一个四级系统部署:一是北京、上海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其次,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的创新发展;三是建设创新型省、市、区域创新中心,带动力强;四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点。
看点5
全球创新网络的全方位整合与布局
规划要求,全方位整合和布局全球创新网络,深入参与全球创新治理。
汤米强调,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说明创新信心增强。中国许多创新企业在海外设立R&D机构。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进步正在深刻改变全球创新格局、全球产业分工和经济结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蓝雪表示,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创新体系都不能闭门造车。只有开放,才能促进创新资源的全方位流动和有效配置。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走进去,引进来,对丰富创新生态起到了重要作用。未来中国将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吸引海外资源,探索试点技术移民;更多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在全球科技界发挥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