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他为什么要妈妈反复道歉?

小芳(化名),男生,17岁,高三。我父亲是企业高管,母亲在政府部门工作。童年和童年主要由母亲抚养。12岁时,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因为父亲工作忙,作息不规律,影响了小芳的学习。三年后,他转而和母亲一起生活。

据小芳妈妈介绍,从2021年6月开始,学校因疫情停课,要求学生在家上网络课。小方情绪很不稳定。他被带到医院检查。测试结果显示他有焦虑症。医生开了药给小方吃,效果不明显。

父母对小芳的教育方式分歧很大。母亲对小芳的态度比较温和,而父亲经常否定孩子,有时甚至用侮辱性语言对待孩子。

最后在妈妈的劝说下,小芳愿意接受心理咨询,但态度不是很积极。

初步分析,小芳可能有焦虑和躁狂症。在小芳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对他的频繁否定和攻击,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父母离异,小芳先和父亲生活,后和母亲生活。生活环境的频繁变化,父母教育方式的差异,都可能造成小芳的缺失爱、不安全感、认知冲突、孤独无助。这些都可能是小芳焦虑狂躁的深层原因。

第一次咨询:“妈妈,你一定要道歉!”"

由于小芳对心理咨询的态度不是很积极,心理咨询师向小芳妈妈建议,小芳妈妈可以在第一次咨询时,向咨询师详细介绍孩子的现状和成长经历,咨询师会给家长提出建议,家长先做出改变,给孩子更多的关心、理解和心理支持,帮助孩子化解负面情绪。小芳的妈妈同意了。

据小芳妈妈说,真正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是在2021年的6月份。当时小芳所在的学校因疫情停课,要求学生在家上网上课。但小芳每天晚上都睡得很晚,第二天早上不能按时起床,无法正常上网学习。为此,他妈妈每天催他起床很多次,还经常催他按时把作业交给老师。小芳恼羞成怒,再三要求母亲道歉:“你必须道歉!””同时我问妈妈,“你知道你错在哪里吗?"

于是母亲反复道歉,直到小芳的情绪平复下来,往往要半个多小时。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严重影响网络课堂学习。7月返校期末考试后,小芳的成绩下降了100多。

9月份新学期开学,小芳心理压力很大,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她经常为钢笔坏了之类的小事烦恼,担心电子书会被同学刮花。周末回到家,经常会因为妈妈不经意的一句话突然生气,一再要求妈妈道歉。小芳的妈妈说:“每个周末孩子回家,我都会很紧张,神经一直很紧张,生怕有什么事情得罪了孩子。”

小芳妈妈说主要有两个问题:1。我不理解我觉得正常的提醒和沟通。为什么孩子会突然生气,要求反复道歉?2.当孩子很激动的时候,应该怎么安抚孩子,帮助孩子?

心理咨询师给了小芳妈妈以下建议:

1,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父母能“跟随”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理解、被爱,就像孩子受了委屈回家时,妈妈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这是帮助孩子化解情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和孩子的语言交流也很重要。不要问孩子“你为什么这样?”“你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不能告诉妈妈?”你不妨多跟孩子说:“妈妈理解你的感受。”“妈妈爱你。”“在我妈眼里,你一直是个好孩子。”

3、父母心态要坚强稳定,不要慌,不要怕,有爱有光。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和光给孩子传递温暖,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

第二次会诊:小芳情绪已经稳定,但整体情况似乎更糟。

大约三周后,举行了第二次磋商。咨询前,小芳的妈妈在电话里给了心理咨询师反馈:最后一次咨询后,她听从了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小芳的情绪确实稳定了。第一,她生气的次数少了,火气没那么大。但是,小方的学习状态似乎更差。过去,每周一送他回学校,他总是迟到。最近两周,他先是让妈妈每天晚上带他回家,然后第二天早上送他去学校。后来他干脆说不上学了。学校的学习方式不适合他,他只能在家上网上课。

小芳的妈妈说,她基本满足了孩子的这些要求。现在孩子的情绪好多了,但她担心小芳以后再也不想上学了,甚至可能会辍学。

心理咨询师肯定了小芳妈妈的做法。小芳看起来更“任性”,但也意味着母亲态度的转变,无条件的接纳,让他更有安全感,让他不那么压抑,更能真实地展示和表达自己。这是孩子情绪释放的过程,也是治愈和内在探索的过程。

在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师和小芳一对一沟通的时候,小芳终于愿意敞开心扉了。

心理咨询师首先对小方的情绪表示理解,告诉他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遇到了他现在面临的问题,但是只要他愿意去解决,勇敢面对,在父母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很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他对此要有信心。

同时,我向小芳强调,心理咨询的整个过程是严格保密的。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和别人开诚布公地谈一谈自己平时不方便、不愿意谈的事情,没有任何顾虑。

小方说,其实有些话在心里藏了很久,早就想找一个信得过的,能理解他的人,好好聊聊。

辅导员问小方:“那么,我们从哪里开始呢?先说你每次上学有多难,好吗?你能告诉我:学校里有没有什么人或事让你觉得不舒服或有压力?”

小方说:一个原因是他有一段时间情绪不稳定,导致学习效率低,成绩下降,感觉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不自信。主要原因是他讨厌现在的班主任。暑假前,他想下课后在教室里自学一会儿,就让妈妈悄悄告诉班主任,看一会儿能不能把空调关了。如果班主任同意,他会非常感激,甚至打算让妈妈专门为学校做点什么作为补偿;你不同意,他会理解,不会有意见。

谁知第二天班主任居然在课堂上说起这件事,说有学生为了自己方便,要求老师晚上关掉空调。你知道班里的电费是全班的班费交的吗?这让小方觉得很窝火,很丢脸,也很气愤。从那以后,一想到要去学校见班主任,他就会很抵触,很排斥。

“其实我一直想把学业补上,但是学校的一些人和事让我特别烦,所以经常有想逃离学校的想法。我让我妈向老师请假,在家上网上课,但是我没有告诉我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总是要求妈妈道歉是怎么回事?能说说吗?”

“因为我妈一直不相信我,说我学习慢,应付,不认真,其实我就是想按照自己的习惯和节奏去学习。很多时候,我只是调整了一下状态,或者已经进了网络班。她开了一会儿门就过来提醒我,反复打扰干扰我。于是我情绪爆发,要求她道歉。如果她不那么在乎,多给我一点信任,我可能会做得更好。”

“嗯嗯,我相信你说的。还有一个问题我想和你探讨一下:除了你的想法,你的负面情绪和你妈妈对你的不信任,过度控制有关,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吗?”

“我没想过这个,也许……”小方陷入了沉思。

“我们不急于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考虑一下,我们可以等到下次咨询。”

第三次咨询:“爸爸,你知道你骂我的话对我伤害有多大吗?”

两周后,小芳再次面对辅导员时,第一句话就说:“老师,我知道我的情绪从何而来!”"

小方说,其实过去发生的很多事情,一直压在他心里,很重,放不下。之前,他不想思考,不想说话,就像不敢碰自己的伤疤一样。因为这些事关系到他最亲的人,即使现在他也不太明白到底是父母错了还是自己错了。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他感受到了父母的改变,他也有了更多的力量和勇气。于是上周的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和你好好谈谈!”"

那天晚上,妈妈和爸爸一起坐在小芳面前。小芳的父亲上学时,是当地有名的“学霸”。他考上了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企业高管。他希望小方能成为像自己一样的“学霸”,但儿子的表现让他很失望。他认为儿子不够聪明,不够努力,所以经常骂儿子“垃圾男”、“屁精”、“懦弱”。

小方问他爸爸:“你还记得我初二的时候,有一次你带我去理发,骂了我一路吗?”到了理发店,你继续在别人面前骂我。我也有自尊。你知道你的话伤害了我多少吗?"

“你是学霸,但是你们班其他同学有你好吗?我就是那个“另一个同学”!我不想做主人,也不想做你的‘复制品’,就像用自己的方式学习生活一样。希望你能理解我,尊重我!”

至于我妈,小芳说:“你以为你是爱我的,是关心我的,是帮助我的,但实际上你是不信任我的,是干涉我的,所以我很抵触。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我有自己的计划和习惯。如果你放下这么多,我会感觉更舒服,做得更好。”

小芳的妈妈后来告诉辅导员,那天晚上小芳的话让他们非常震惊。她和小芳的父亲第一次意识到,过去他们努力为孩子做的很多事情,对孩子来说,是完全不同的意义和感受。他们诚恳地向小方道歉,请求他原谅,并承诺以后会不断学习成长,用更适合小方的方式和他相处。

小芳的妈妈说,那天晚上,她因为后悔而流泪。小芳几次去找她安慰她:“好了,妈妈,事情都过去了,我们不要再提了。”这让她觉得很温暖,很欣慰——孩子真的长大了。

第四次咨询:“我耽误了太多时间,必须努力!”"

最后一次协商是在相对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的。小芳告诉心理咨询师,和父母的深入交谈,以及他们态度的转变,让他感到释然。他觉得自己也需要采取行动。“耽误了太多时间,必须努力!”

最后一次咨询后,小方让妈妈送他回学校——他会像以前一样住校。对于之前落下的功课,他自己做了一个补习计划。除了正常上课,他通过向老师同学请教,学习网络课,尽快赶上了正常进度。

关于和班主任的“过节”,小芳说其实是小事。无论谁对谁错,都没必要太在意,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辅导员问小方:“你感觉以前扰乱你心情的问题现在还是那么严重和可怕吗?”

“问题离我越来越远,现在只剩下一些‘模糊’的数字。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小方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有句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句话在小方身上再次得到了验证。

在日常的心理咨询和接待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几乎所有青少年抑郁焦虑,以及叛逆、厌学、网瘾、社交恐惧、早恋等心理问题的背后,都存在着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短板。这提醒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随意否定、指责、讽刺、挖苦孩子,否则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影响孩子未来的性格、学业、职业、婚姻。

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父母的积极、坚强、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心态可以成为孩子正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资源,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可以成为有力的支持,甚至是治愈的良药。

与其总是试图去挖掘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如营造一个温馨安全的氛围,让孩子敞开心扉。即使是那些看似问题严重的孩子,内心也有一颗向上的种子。只要你给他们足够的爱、尊重、信任和欣赏,这颗种子就会被唤醒,成为独立的、强大的、可持续的生命力和成长。

小芳的经历也提醒学校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谨慎。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你随便说的话,很可能成为孩子心里的一根刺。

特别声明:根据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本文来访者姓名为化名,部分细节也做了相应处理。读者们,请不要对号入座。

@郑州市心理咨询中心郑州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他为什么要妈妈反复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