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浙大学生的创业经历:放弃高薪,追求理想

几个浙大学生的创业经历:放弃高薪,追求理想

编者按:

民营经济活跃发达的杭州,一直弥漫着浓厚的自主创业氛围。而年轻人永远是创业大军中的有生力量。这些年轻人有的大学一毕业就自己创业,有的工作几年后就放弃了其他职业。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品味。为此,本报从即日起开设“榜样”专栏,选取一些典型案例,向读者讲述他们的故事。

几个年轻人毅然放弃了年薪二三十万的工作,放弃了“中产阶级”的舒适生活,迈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自己创业。

从他们辞职的那天起,压力就随之而来。为了尽快将技术转化为产品,他们每天挑灯夜战;为了做好市场调研,他们东奔西跑;为了支付外部员工的工资,他们甚至偶尔透支信用卡...

这是杭州禾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一群年轻人的生活,他们在为理想努力。

组建“梦之队”

“我们的团队是一支梦之队”。说起我们的团队,杭州禾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力很自豪。“4个博士,5个硕士,我和我另一个同学本科学历最低。”

因为大部分都是在浙大读书时的密友,说起同事,戴笠还是改不了口,总是说“我们一个同学”。当年一群光电子专业的师兄弟埋在宿舍搞科研。他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一群相处得不错的同学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当时就萌发了很多好的想法。”戴笠说。从此,道路从默默无闻逐渐清晰。

2007年,戴力和他的团队成立了杭州禾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浙大科技园拥有公共实验室和自己的办公室,主要从事各种环境监测设备的自主研发和生产以及环境科学的前沿基础研究。

总是很难开始。

自主的初始阶段总是充满艰辛。在浙大科技园,禾丰的灯光永远是最后一个熄灭的。“最初阶段,我们总是加班到凌晨,甚至通宵。一天工作10小时是最少的。”戴笠回忆说,“真的累的时候,我就一边工作,一边听革命歌曲,激发斗志。可以说那段时间是在《游击队之歌》激昂的旋律中度过的。”

一些不可预知的意外,也让这些年轻人记忆犹新。“我曾经去北欧做过一个实验。因为天气太冷,设备需要防冻剂。结果对方在购买时搞错了防冻液的型号,一开机就烧坏了电源。”戴笠说:“在那冰天雪地里,我真想哭。后来因为天气太冷,操作仪器的时候手指都冻在按钮上了,只能把仪器扛回房间慢慢解冻。”

年轻人最头疼的当然是资金的问题。“我们几个核心成员都是自己做生意,不拿工资,但外籍员工还是要拿工资的。戴笠说,“钱紧的时候,只能透支信用卡,或者抽出时间打零工,通过写软件、做网站赚点流动资金。"

然而,最初的困难时刻已经过去。目前,禾丰公司大气环境光电监测系统样机已基本完成研发和测试工作,年内即将投入试运行和产业化。大气和尾气检测领域的另外两款产品也通过了研发的关键门槛。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营销和营销。

此外,禾丰公司刚刚获得杭州市政府拨款65438+万元。戴笠说,“有了这笔钱,我们的实验设备购置费用可以舒服得多。”

目标是领导世界。

大学毕业后,戴丽就职于本市某著名IT公司,并迅速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产品经理,工资待遇优厚。工作几年,已经在江西老家给父母买了房。在很多人看来,这足以让人羡慕。

但戴笠毅然选择放弃自己的一切,从头开始。“其实年薪二三十万在我们团队里并不稀奇。他们都放弃了这些。”戴笠说:“如果你只着眼于现在,你就不可能有未来。所以我们决定一起实现自己的价值。”

能让戴笠放弃一切去追求的,是他们所拥有的顶尖技术。“我们产品的核心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至少三年内其他公司很难复制该产品,市场前景很好。”谈起自己的产品,戴立新内心充满期待。

和丰公司下一步的目标是2009年实现产值600到100万,前三年至少实现年增长率100%。更远的愿景是将禾丰打造成“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环保领域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

对于28岁的戴力来说,他心中的偶像是2007年中国年度人物、32岁的岐伯环保公司首席执行官白云峰。“光学仪器和环保产业都是朝阳产业。岐伯环保公司短短几年就实现了20亿的销售收入,我们也有这样的潜力。”戴笠说。

年轻人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

1低估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预定目标过于理想化

目标

(作者:洪光宇岑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