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培养忧患意识的教育?
第一,新形势下,学生的忧患意识不容乐观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加快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大学生尤其缺乏艰苦生活和心理挫折的考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忧患意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追求”,在长辈的关心和呵护下,逐渐形成了自私自利、孤傲的性格,经不起打击和挫折。一旦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失去优越感,就会带来不适应;家庭经济贫富悬殊造成的大学生活的落差,给很多大学生的心理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大学学习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大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对英语、计算机、作业的要求给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大学生焦虑感增加,生活压力沉重。当他们无法分散自身与环境的矛盾,从而强化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时,各种心理问题就一一暴露出来:自我中心倾向、自卑、自我孤立、自我放纵、自我冲突、过度自我关注、过度内向、孤独、狭隘、偏执、抑郁、焦虑、冷漠等。,多种变异的人格特征也展现出来。
第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
现代大学教育体系更加细化和专业化,却忽视了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适应能力不足,生存和生活能力低下,心理素质脆弱。因此,在培养学生忧患意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和引导学生锻炼克服困难、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能力,这对学生走上成功之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加强军训教育
军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军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学习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如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勇于牺牲、勇于拼搏、坚忍不拔等:升旗仪式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参加军事技能训练,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军事高科技知识,增强国防观念;有利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为将来建设和保卫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造活跃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增加获取各种信息的途径。可以利用外语角、信息站、专业协会、学术讲座等方式培养学生,学校要及时给予引导,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创新火花。
3.拓宽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在平时的思想教育中,要注意树立各种知识相互渗透、渗透、融合的思想。做思想工作时,要及时介绍专业领域以外的国内外信息动态和进展,以及新思想、新技术,让他们经常接触新事物,了解社会前沿,培养他们在专业领域的远大志向,培养他们潜在的忧患意识。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创造能力与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个性表达。如果个性能健康发展,创造力的潜力就能充分发挥。相反,如果个性的发展受到抑制或打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会受到抑制或封闭,所以我们平时的教育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个性化的。和学生有偏执性行为的要注意引导和保护,天赋和爱好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发展。劝学生永远说“你能行,试试看”,而不是说“你还没做到,不要做白日梦”。引导和鼓励学生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锻炼,也是培养忧患意识的好方法。
第三,增加学生忧患意识的策略
1.要摆脱过去教育的误区,树立正确的意识观。
过去的德育有一个偏差,就是对学生正面的说教不多,对存在的问题解释太少。比如在讲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地大物博”来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时,也要讲现代西方的一些先进国家,他们虽然没有值得骄傲的“四大发明”,但他们有一些远超我国的科学技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由此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在未来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为各项建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设置困难和挫折,时刻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现在的学生,在学校是“花儿”,在家里是“小太阳”。绝大多数孩子生活在幸福之中,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传统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充分相信“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忽视学习。并且认为“好好学习”“长大建设祖国”都是好玩的口号,意义不大。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在孩子满意的生活中制造一些困难和挫折,以磨砺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3.利用历史典故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自古以来,越王勾践就是因为不忘亡国之耻,才想方设法“食其粮,尝其胆”,才能灭吴,重建国家。近代史表明,我们应该有忧患意识。中国为什么会从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觉醒?正是因为西方列强炮轰东方古国的大门,中国才认识到自己的贫穷落后,出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忧国忧民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尤其是近代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他们“自大”,在老一辈革命家创造的丰功伟绩上睡着了。当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时,中国人才突然发现我们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中国不发展,就处于“挨打”的地位。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们要利用这些历史典故,让他们明白,如果我们陶醉于过去的伟大成就,不求进步,不求发展,那么我们就会落后于时代,陷入困境。
4.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爱国爱族的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锲而不舍,忠于祖国利益,维护民族尊严,反对民族压迫,是爱国主义的突出表现。中华民族在伦理道德上历来崇尚“国填家、公填私”、“精忠报国”、“公私不分”的境界,从而形成了“整体一元论”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核心,既有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主义观念,孙中山进一步发展了这一传统道德文化。他认为:“国家和社会的一切都是我的内政”,“报效国家比死在泰山上更重要。”虽然这些传统观念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这种积极的、普遍的价值导向意义仍然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和继承的。
5、增强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警世之言,无不包含着“安”、“存”。我们要时刻树立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正确认识形势、差距,迎接挑战。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和个人能力为导向目标,通过观察学生学习生活的行为能力,以好的榜样和事例为激励学生上进的途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和希望并存。没有希望就没有优越感和自卑感,没有忠诚感就没有希望。只有沾沾自喜、自以为是、不求上进的人才没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危机是创新、创业、卓越的最大动力。只有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的人,才会充满希望,永远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