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粗暴行为的调查报告
第1篇:大学生消费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摘要:
针对日益明显的大学生消费热问题,我们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在问卷中提问,对比分析学生每个月的主要支出,总结出我校大学生的主要消费去向。从普遍现象来看,我们学校单纯的学生明显比肆意挥霍金钱的学生多,但当前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导致了生活费的大幅增加。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价格和消费来源
文本: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感受到供养一个大学生的压力。很多人说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基本能赶上白领。那么,大学生的高消费从何而来?大学生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
本次调查的对象多为大二学生。反映的问题虽然不是很全面,但也有代表性。从整体调查数据来看,大部分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都花在了餐费、通讯费、交通费等基本生活费上,但为什么生活费越来越大?据我们分析,可能是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提高,物价上涨,物质丰富造成的。此外,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消费水平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费用的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社会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仍然比较低,增长不是很快。31%的大学生月生活费仍限定在400~600元,月生活费主要集中在600~1000元,占比59.5%,而只有7.1%的大学生月生活费在1000~1200元以上。从这个数据来看,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结构还是比较正常的。
首先,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非常依赖父母,独立意识淡薄。他们的生活费大部分来自家庭(865,438+0%),只有少数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做兼职来减轻家庭负担(7.65,438+0%)。一方面说明我们大学生独立性差,责任心弱,生存能力低,不会体谅别人。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忽视了中性品质和人格培养。受访者的资金主要由父母或家庭提供的数据也表明,这种情况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其实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即使做兼职,大部分学生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负担或者尽快经济独立,而是为了增加个人阅历和社会阅历。他们经济独立意识的差异可见一斑。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相比,16岁,将经济独立时,差距更明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我们提高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要培养和加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和你赚多少钱没有关系。它是衡量你能保留多少钱,能让它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
消费水平出现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这是大学生消费的又一显著特征。据相关数据显示,武汉大学的学生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学生年均支出8383.96元。其中,92.7%的大学生将家庭供给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这就构成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模式,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娱乐等方面。在我们的调查中,大学生消费的两极分化也有所体现,但高消费人群还是少数,只有2.4%的受访者一个月靠1200生活。生活水平较低的学生主要在娱乐、交往、沟通、服装等方面节俭,学习上的开支会适当减少。
在研究了各方面的支出金额后,我们发现,学生在食物上的支出最多,通讯费和娱乐费与之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有增加的趋势,而花在学习上的金额与其他方面相比一直很少。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食物上花费250 40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比重高,所以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高,可能是这个群体的特点。总的来说,大学生的消费还在?温饱?阶段,即吃和穿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个呢?温饱?有方向吗?小康?过度的趋势(这一点从我们不断增加的娱乐交际费用和潜在的恋爱费用就可以看出来)。花在学习上的费用比例小,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态不是很积极,学习欲望不是很强,在校园生活的娱乐等方面经历太多。学校和社会可以给大学生适当的引导,多买书多读书,努力发展和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价值。人际交往成本的增加,说明学生越来越重视学校的人际交往,这既是好事,也值得关注。进一步思考,结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不听窗外事,只看圣贤书?我们的时代过去了,我们正在逐渐成长为新时代的全能人才。目前我们还没有能力自己承担所有的生活费用,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乱花,很多不必要的费用要一一免除,这样才能养成大学期间良好的理财习惯。
建议同学们控制欲望,不要盲目炫耀,不要攀比。攀比心理的形成是必然的。应该如何面对?首先要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科学的价值观,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规范,给自己一个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确实需要竞争意识,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我们去争。人生最后一次不如别人并不可耻,也没必要抬着头。
更注重学习;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
此外,学习如何理财、制定每月支出计划和记账消费也很有帮助。理财其实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的效率,如何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第二部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小学教育资源认知问卷调查。
1.介绍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针对农村小学对教育资源的认知和需求现状,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学生家长,区分乡镇和乡村。因为双柳树镇常年以输出青壮年劳务为主,现在正是暑假,农村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家,这些孩子多由爷爷奶奶照顾。在范鹏村调查的第一天,我们遇到了这样一种情况,很难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爷爷奶奶?很少有孩子识字。偶尔会遇到家里的叔叔阿姨。他们中的一些人警惕地说他们不识字。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关心小学教育,因为他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灵活一点,改变策略,以访谈为主,弱化问卷,尽量和村里的叔叔阿姨聊天,把问题藏在聊天内容里。这样既可以很好的了解家乡人民对小学教育的认知,也可以消除大家的警惕,获得更准确的信息来源。
因此,在范鹏、天桥、曙光等村调查时,我们都采用这种方法。如果能做问卷,我们就做。如果我们做不到,我们会和他们聊天。在双柳树镇街区,被调查者多为商户,且大多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做一份问卷比较容易。为了节省时间,我们直接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事实证明,这种调查方法是适合当地情况的。问卷调查的狭隘性和访谈的概括性也可以相互弥补,更好地了解真实情况。
本次调查在双柳树镇发放问卷177份,回收问卷177份,其中有效问卷153份。有效问卷中,双流镇有110份,范鹏、天桥、曙光等村有43份。问卷统计分析的结果主要是乡镇问卷,参考农村问卷和访谈记录,纳入最终结果分析。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了解老百姓对教育的认识。另外,作为问卷调查的前两个问题,我们也是有意设置的,以便回答者快速上手。
当地居民对这个问题没有异议,这表明城乡对教育的重视。我们在农村走访中发现,即使家里穷,家长也全力支持孩子上学,希望孩子能改变命运,告别农村,出人头地。对于辍学现象,问卷显示16.3%的受访者认为存在。结合访谈内容,我们知道,认为存在辍学现象的受访者,要么是对问题的理解有误,要么是主观臆想。在农村,即使家庭条件真的不好,家长也不会允许孩子辍学。更普遍的是,几乎所有农村家庭的孩子都可以完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其中有少数人会进入重点高中。剩下的初中毕业生因为各种原因(成绩不好,没有进步等)主动退学,跟亲戚出去打工。).
2.对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认识
我们主要从校园环境、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选取,了解居民对周边小学教育资源的了解程度。表格统计结果面向双流镇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从统计结果来看,受访者的选择都集中在?好些了吗?、?穷?结合我们做问卷时了解到的情况,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呢?将军?这个选项。换句话说,对于双柳树镇的居民来说,小学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师资力量都处于一般水平,这是一般的认识。但是问卷之外,在和大家聊天的过程中,我们还是了解到了一些乡镇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难点。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学生人数过于集中。近年来,双柳树镇的乡村小学都在走下坡路,再加上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双柳树镇中心小学的招生人数暴涨。在中心小学的档案中可以看到,双柳树镇中心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有29个班,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从53人到94人不等,大多在85人左右。这么大的班级教育真的很无奈,一是学校的容量有限,二是师资力量不足。如此高密度的教学班级,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老师很难面面俱到,对每个学生尽职尽责,这也是家长抱怨的原因。更有甚者,一位家长告诉我们:她五岁的儿子,前年刚上完中心小学的中班,本该继续上大班的。汇报时,他发现小班和大班的孩子其实是在一个教室上课。三四岁的孩子在教室里哭,教学环境真的很气人!?
表格数据反映了这个乡镇的情况。事实上,农村的情况更糟。具体到教育资源的三个方面,大部分家长对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都不是很重视。而且很多农村小学的校园环境真的很合理。政府每年也有专项资金改善校舍、桌椅等,所以主要矛盾不是环境设施。更严重的问题集中在生源流失和师资严重不足。在这方面,农村的受访者会认为村里的老师是?穷?还是?不好?。教师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队伍结构严重不合理,老龄化情况严重;二是教师待遇受环境限制,难以吸引年轻的课堂到农村。具体情况在《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一文中有详细阐述。
总体而言,城镇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好于农村,但数量不足;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大大落后,学生人数锐减,教师结构不合理,无米之炊的困境逐渐凸显。
对于双流镇居民,问卷显示对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现状表示满意(56.5%认为?基本满意?34.8%认为?不满意?);而且教务教育的成本负担也不是很重(只有13%的受访者认为是负担?重?);更值得注意的是,66.3%的受访者?愿意贡献人力、物力或财力?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虽然有29.3%的人选择?不清楚?但是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这些家长主要是抱着随大流的想法,就是我愿意别人也愿意;别人不愿意我也不会。可见普通人还是愿意在教育上花钱的。只要政府能保证孩子有良好的教育条件,很多家长都愿意出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地居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我们调查的村庄里,每个人都非常不满意他们村庄的小学教育现状,这与城镇里的居民完全不同。但是教育的负担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并不是很重。另外,虽然很多农村居民表示愿意出资支持基础教育建设,但在采访过程中,很多人还是认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政府应该有能力做好,不要总想着让老百姓出钱。
小学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就是把社会分配给义务教育的总资源相对均等地分配给每一所小学,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所小学,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切实享有同等份额的教育资源。初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它是义务教育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师资水平、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三个方面分析了双柳树镇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第三章:毛大学生就业状况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背景:
20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创新高,达到680万!听到这样一个统计数据,你有什么感受?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20xx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1.3万人,比20xx年增加了80万人,在校学生人数约为1.5万人,是1.999的2.5倍多。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世纪前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265438+人,年均增长率为34.5%。中国大学生的增长速度非常可观。20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54.38+0.45万人,20xx年为265.438+0.2万人,比上年增长46%。20xx年增长到280万后,20xx年高校毕业生突破300万,20xx年突破400万。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20xx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说?十一五规划?在此期间,我国将有2500多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意味着,未来5年,每年至少有500万人从大学毕业。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让我们意识到就业竞争的激烈。同时,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人生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定位。
二、正文
一)总体现状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最大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速高,与整体就业形势没有明显好转形成矛盾。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主要原因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毕业生综合素质低。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使企业招聘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而且大学毕业生有低人一等的现象,容易造成?是高还是低?就业脱离现象。
1大学生就业现状1:人才是否供大于求?扩招?入学率提高了,但相应的就业率却没有相应提高。原因是工作需求没有得到保障。
2大学生就业现状二: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专项调查,大部分学生把正常学习时间的30%-70%用来找工作,女生比男生多花8.6个百分点,但结果是男生就业率35.5%,女生只有17.5%,是女生的两倍。其中,80%以上的女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天津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对2007年天津市三所高校就业率的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为83.0%,女生就业率为79.5%。
3大学生就业现状3:就业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大学的地域差异对大学生就业率也有很大影响。据相关统计,东部地区的大学?签了?然后呢。有兴趣但没签?学生比例为62.43%。签了?然后呢。有兴趣但没签?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高校此类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中、西、东北地区的就业情况呈阶梯状分布,这表明大学生的整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就业问题难以分析
1,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的制约
大学生自我定位高,都想找一个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高校毕业生过度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发达地区,导致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而很少有人自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其实现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都需要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是高还是低?心理取向对就业有严重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直接关系到就业的结构性问题。因为地区就业差距扩大,没有工作或没有工作,人才过剩和大学生就业率低并存。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由于近年来公办高校扩招,再加上民办高校剧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线不断降低。比如,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认清道理,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还有一些大学生缺乏诚信。很多毕业生求职时都有一定的证书、毕业证和简历,可以为找工作带来便利。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凭借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而不努力的人则通过机会主义或成本骗取企业的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形象造成一定损害。
3.企业用人观念落后。
首先,注意证件。很多人认为学历越高越好。很多本科或专科生的专业能力并不比研究生差。其次是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很多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的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生育保险费、女职工的劳动保护费用。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的未来工作成本高于男大学生。再者,学生的地域歧视。很多用人单位考虑到自己的经营情况与当地息息相关,希望自己要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的方言和风土人情,甚至有一些人际关系网。选拔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在招聘公务员时,对学生存在地域歧视,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最后,过于强调验证的繁重工作。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很多企业经营困难,渴望招到某个领域的人才,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改变。用人单位忽视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他们的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理论水平高,只要实践时间短,就能胜任工作。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渴望成功的时代,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全新就业时代。就业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沉重的压力。根据这次大学生就业调查的结果,我们建议:
1.学校要热情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唱响主旋律,树立新的就业观念。要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引导人生观,用良好的择业观体现价值观。明确人生第一要务是奋斗和奋斗,体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贡献应该是当代青年的不懈追求。学校要实现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从一步到位转变为就业后择业?、?从被动就业到自主创业?、?从国有变民营?、?从东方到西方的转变?、?从哪里?白领?去哪?蓝领和灰领?转变?、?从专心考研到?双手准备好了吗?转变?等等;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一番事业,到基层锻炼成长,到中小企业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努力工作。
2.学校要重点调整与就业市场不相适应的专业和课程,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基本办学指导思想。谁先适应,谁先受益。?招生,教学,就业?它不再是孤立的三个环节,而是一个联系在一起的整体。
3、开展职业规划、就业教育,从入学开始,只注重大学生的毕业环节。就业指导是在最后时刻磨刀霍霍,大学生的成功取决于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处事能力。从大一到大四,分阶段开展关于大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规划、求职心理等方面的课程和指导活动,并将职业规划和求职培训纳入教学内容。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大学阶段、人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提升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4.加强和重视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这个调查显示,他们中有5%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说明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没有完全觉醒。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要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和科研大赛,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还要结合当地高校的实际情况,与学校所在企业共建创业实践基地,聘请专业教师和当地创业者担任兼职创业导师,最终形成学校与社会融合、教授与创业者融合、学生与创业实践融合的结构体系。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担忧,可想而知现在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来自于就业问题,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困扰着很多大学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并不是很满意,但吊诡的是,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专业技能对就业很重要,这给很多大学生敲响了警钟。整个实践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第一,我个人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能力有限。良好的团队合作会事半功倍。同等数量以上的个人奋战,设计问卷,发放问卷,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查找相关资料,完成报告等活动,大家紧密合作,使本次调查顺利完成。同时感受到团队精神的魅力,提高自己适应团队的能力。其次,通过这次调查,了解了学生在校园内的就业情况,帮助身边的同学,学习对以后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最后,我们还有很多要学的。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在问卷设计和数据分析的阶段还存在一些困惑,所以只希望在以后的各项学习中学习更多的知识,逐步提升自己。由于经验不足,调查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一定是大学生的现状。有一点可能没有调查过,有些可能有些夸张,但总体上还是能反映出我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鉴于经验和知识有限,报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请老师指正,提出好的建议。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