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

全球金融危机仍在继续,国际金融格局正在洗牌。虽然中国也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影响有限。欧美一些国家把目光投向中国救市,中国模式可能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欧美国家效仿中国模式。

在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时候,中国经济也面临新的挑战。在华尔街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中国正面临出口放缓和物价上涨的多重压力。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今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受到严峻考验,a股市场指数大幅下跌。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近日表示,虽然中国受到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中国实行资本管制,中国货币政策相对稳定,这些都可以帮助中国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中国也遭受了财富损失。首先,那些投资银行的股权遭受了损失。第二?是次级债。虽然名义上因为美国政府的救市可以收回大部分次级债,但是美国的注资大概是654.38+0.8万亿美元,美元的实际价值已经大幅贬值,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缩水。”资深国际商务工程师何伟文告诉本报记者。尽管如此,他认为国内经济基本面总体良好。

虽然华尔街金融风暴导致国际经济环境恶化,但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基本面没有逆转。中国正在扩大内需,努力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这不仅有利于本地区的稳定发展,也将有助于世界的稳定发展。

据悉,以英国为代表的银行救助计划是以注资和担保贷款的方式支持几大银行,以稳定金融市场。银行国有化便于政府直接监管和引导发展。这种模式与中国的银行体系非常相似:中国的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成为行业的焦点,在稳定金融业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美国也在进行另一个领域的机制创新:美联储通过购买商业票据直接向企业注资,绕过银行体系,从而发挥政府直接引导资源流向和发展方向的作用,初步具备了像中国发改委那样的经济指导规划职能,也在向中国模式靠近。

中国模式需要优化。

在全球救市行动中,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力度越来越大,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主导世界多年的自由主义英美模式将退位,欧美的发展将转入重新监管的新时代,金融业和市场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新的更严格的监管环境将形成。可见中国的模式引起关注是合理的。

但是中国模式能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吗?

有分析认为,按照现在的模式,中国现代化的可能性很小。要让成功的概率超过50%,就必须改变发展策略。

随着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国际需求的减弱以及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中国过去30年发展的动力——出口优势已经消失。

为此,在积极拓展其他海外市场弥补美国市场萎缩带来的损失的同时,必须扩大内需,以国内消费消化“过剩”产能。

面对巨额的美元外汇,有专家建议,一方面要优化我国外汇储备结构,逐步降低美元资产的比重,以增强我国外汇储备在金融危机和动荡面前的抗风险和保值增值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获得国际结算地位。

市场经济有助于实现现代化。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张小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危机使中国出口放缓,但国际化和市场化仍是金融改革的大势所趋。华尔街金融危机也给中国金融改革带来了启示,即金融改革的重点首先是加强监管。

他说,金融作为虚拟经济,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不能过度超前。在金融改革开放的整体框架下,从全球危机中认识创新的风险,以审慎渐进的步伐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创新之路。

针对金融危机,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研究室主任张小静建议,中国的政策取向应该是“一保两控”:保增长、控金融风险、控通胀。要控制金融风险,首先要加强中国金融业自身的风险监控,金融机构不要急于去海外抄底;其次,要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控,特别是要防止国际资金的大量流入和流出;最后,我们必须保持货币的相对稳定。(洛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