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七季,Xi锐说了什么越线的话?

《奇葩说》第七季有一场辩论:我的室友总是未经允许就用我的东西。该不该和TA打架?

对手是shary,她觉得不应该撕破脸,理由如下:

1:室友用了我的东西,说明这是女生宿舍。因为男生宿舍什么都没有,只有垃圾。所以另一个辩手肯定没听懂我的话。

2.如果脸被撕破了,就是毁容了。去派出所进修,对方去美容院重修,也没有好结果。脸破了就没法在一起生活了。不是她搬,就是我搬,但是我搬不起。他还开玩笑说:“可以在洗发水里倒点脱毛膏,这样我室友看着头发越来越少就不敢用我的东西了。”

3:她可以用你的,你也可以用她的,这是可以的。可能大家用的时候都会分享经验,越聊越开心。如果你撕破脸皮,你将失去一个朋友。不撕破脸,还能一起收获一个妹子。

肯定是Xi·瑞。他认为“总是”这个词意味着交流是无效的。这个时候他应该打脸,原因如下:

1: ta是非性别的东西,不要对女性有那么多敌对的想法。

2.进大学是为了学习,不是为了当恩人。你可以在宿舍了解什么是生活。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拒绝。如果你不是带着一颗撕裂的心拒绝,你就不会成功。

3.有时候我们很不爽,但是不敢撕,只是担心对方怎么看我。和一个有边界的人相处,不仅不麻烦,而且很舒服,因为当你把边界解释清楚的时候,别人终于放心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理解我们,但理解你不是任何人的义务。学会被更好地理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要求自己的。

虽然Xi芮最后输了,但他的辩论真的很精彩。他最后总结道: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是关于要不要和一个混蛋争执,但我觉得真正折磨我们的是我们是否懂得建立界限感。我们是主动影响世界,还是要被动接受一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TA的诱惑,也有你的反弹。正是因为我从来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撕破脸皮,他才把得罪当成了一种习惯。如果连边界都处理不好,怎么能在舞台上批评对方越界呢?而那些撕破脸的人,可能根本不在你的世界里。

你知道什么是边界感,什么是越界吗?我们来看看《领先远远落后》这本书里的解读。

中国边界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热情大方,对人友好,尊老爱幼,等等。好像我们一直在迎合讨好,有时候因为要乖听话而无法表达自己的委屈。所以当我们谈到界限的时候,会有很多恐惧。比如我们害怕界限会破坏我们的关系,所以不敢真实的表达自己。结果我们的关系因为我们的不现实越来越疏远。事实上,一段彼此保持界限的感情可以更长久。

有时候越界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无意识的越界,这些行为往往被贴上正义或者“为你好”的标签。

例如:

去一个同学家吃饭,对方家长很热情的帮你夹菜。你太瘦了,要多吃肉,很快肉就会堆积如山。你看那堆肉。

亲戚看到你的孩子,哇,好可爱。擅自亲了宝宝,还捏了宝宝的脸。婴儿非常害怕,哭了起来。你婆婆在旁边说,宝宝哭什么?奶奶爱你!这句话似乎在暗示宝宝应该接受。

为什么过了30还不结婚?女人30岁生育能力下降,结婚生孩子。父母似乎比我们更清楚什么时候应该结婚生子。因为他们是去过那里的人。

你有孩子。为什么要离婚?当一个女人离婚时,她就变得不值钱了。婚姻不幸福的时候,你想离婚,然后父母不顾你的感受,开始教育你离婚后的难处。

以上场景不是很熟悉,因为都在我们身边,这些场景都是我们过线的。

我们的边境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气球,气球里面就是我们的领土。当我们被跨越时,我们就失去了领地,就像一个泄气的气球,压抑而沉重。

怎么才能不越界?

当朋友向我们倾诉他们的烦恼时,我们可以对他的情况表示关心,但不要干涉。他们可能只是向你倾诉他们的感受。我们可以分享我们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教他们怎么做。

如何不被跨越?

我们可以互相尊重,但不能一直迁就对方;我们可以邀请对方一起尝试解决问题,但不能要求他们。我们尊重个人的独立,当然也尊重自己。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独立,也意味着我们要对自己负责,收回对别人的期望,不要把自己的力量托付给别人。

界限的本质绝不是关系的破坏或异化。真正的界限感是温暖的,是滋养彼此灵魂的源远流长的细水,因为里面充满了尊重和信任。

当我们理解了边界感,它又如何应用到养育孩子上呢?让我们看看下一点:

少一些期待,多一些界限。

安迪在《听她说》第二部《许个愿》中的表现让无数人落泪:

小雨(安迪饰演)的妈妈在怀小雨的时候出轨了爸爸。然后她妈妈不但离婚了,还让她爸爸失业去了外地。从此我妈不相信任何人,而是把小宇当成最后一根稻草,一直盯着小宇。小玉什么都要干涉,无时无刻不在看着小玉。逼得她没有朋友,不能谈恋爱。母亲对外界的不信任,严重影响了小玉,让小玉不知所措。于是小宇选择在26岁生日的时候把这一切告诉妈妈,希望能够摆脱。

其实小雨妈妈已经严重越界了,把小雨推到了悬崖边上。

我相信大多数妈妈在开始怀宝宝的时候,唯一的希望就是宝宝们能平安来到这个世界上。然后出生后,希望他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一点的,希望他能听话,成绩好;如果妈妈和队友把所有的爱都花在了柴米油盐上,没有办法互相转化,她就会专注于培养孩子,各种培训班,各种鸡。

但是我们的初心不就是健康安全吗?为什么我们会期待越来越多的孩子,一步步侵犯他们的边界?

因为我们总是贪得无厌,好像永远都不会满足。孩子快乐健康,但你只看到他成绩不好;如果孩子成绩优秀,你觉得他可以更进一步。就这样,孩子一直活在我们的期待中,按照我们安排的剧本成长。这样的孩子将来长大了也会期望这样培养孩子,这就成了恶性循环。

其实,期待就是欺骗,期待就是越界,过度期待就是操纵。养孩子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有所期待。希望孩子身心健康也是一种期望,但如果我们足够清醒,就不会用自己的期望去操纵孩子。我有我的期望。如果你能满足我,那很好。如果你不能满足我,那不是你的错。我的期望只和我自己有关,和孩子无关。

滋养我们关系的应该是爱,而不是期待。最好的爱是允许对方带着尊重做他自己,而不是我们所期待的那样。让孩子自由成长,而不是按照我们的剧本。

孩子在成长中遇到挫折该怎么办?是不是应该刻意制造挫折,让孩子有抵抗挫折的能力?让我们看看最后一点:

爱是抵抗挫折的最好能力。

有一个话题经常被提起:孩子是穷还是富?

有个朋友说,老公总是担心孩子以后在社会上生存不下去,所以故意给孩子制造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孩子就变得很有防御性。

爱教爱,恐惧教恐惧,出于恐惧刻意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给孩子带来恐惧,越小心越受挫。

抗挫折,扶穷,扶富,是不自然的,是刻意的。克里希那穆提说:“真正的关怀就像呵护一株植物,给它浇水,认识到它的需求,给它肥沃的土壤,温柔地呵护它。但如果你只是培养孩子适应社会,你是在培养他们如何奋斗,那么他们就会被社会屠杀。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你怎么能鼓励他们加入地球上的这场苦战呢?”

王仁平说:“就我个人而言,我从不在乎穷养和富养,所以我自然会支持。我过什么样的生活,我的孩子过什么样的生活。故意让孩子吃苦,自己过着富足的生活,会割裂孩子和父母的联系,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没有家庭的归属感。勒紧裤腰带‘充实’孩子,不是好做法。你的生活质量和生活都不好。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和影响吗?”

人生那么长,我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能给孩子的是来自家庭的能量。学校只是解决社会的需求,家庭可以满足个人的需求。孩子不属于我们,她属于这个时代,她有自己的应对方法。不管我们同意与否,那就是她。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有信任和尊重,这是养育孩子最好的土壤;在外面给予高质量的陪伴,是孩子充满安全感的港湾。无条件的养育是最好的抗挫折教育,爱是最好的抗挫折能力。

今天我们分享如何不越线不被跨越,对孩子期望少一点,充满尊重和爱。明天继续分享。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育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