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的文化传统

整个标志呈圆形,像一枚金币的形状,体现了工商业的概念;它也像冉冉初升的太阳。用生命之源——太阳,比喻学校是知识的创造者。

重庆工商大学位于两江交汇处,重庆又被称为山城、重庆城、雾城、桥城。画面的中心图案由山和水两个字的变体组成,体现了它的地理位置,也说明了学校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地方。标志中的“水”字由廊桥隔开,由两部分组成。后浪推前浪,象征着学校的突破和不断进步。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交的水线犹如中国的“福字结”,寓意两校合并吉祥。“水”字仿佛用无数双手托起了学校的明天,齐心协力打造重庆工商大学。“山”字的形状由六条不均匀的垂直平行线和六条相交的水线组成,代表学校是一所以经济、管理、文学为主,法学、理工科为渗透学科的多学科大学。每一条竖线都像一艘帆船,寓意“一帆风顺”,也展现了师生们众志成城、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英姿;同时也希望同学们扬起理想的风帆,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总的来说,“山”字的形状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一方面表达了学校的属性和特色,同时也表达了开卷有益的理念。

重庆工商大学的标志是由蓝色和白色组成的。蓝色代表海洋的深邃,天空的辽阔,最大的包容性。白色代表纯洁、简单、光明,表示学校不仅教书,而且育人。画面和底部的对比鲜明,代表一种理性和思考,隐含着知识的深刻和广博。路很长,修远很长。

歌词:谢安庆

作曲:福临

从昨天到今天,坚实的脚步留在路上,留在路上。

从今天到明天,坚定的方向刻在心里,刻在心上。

山城之魂铸就执着,两江激荡理想。

上下求索,繁荣我们的工商业

路很长,修远很长,修远也很长。

让美德和博学的种子在巴渝的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让实事求是、创新的成果在中国遍地开花。

用实践书写历史,用智慧建造宫殿。

培育栋梁,兴邦。

道路是漫长的,修远是漫长的,修远是漫长的,知识和创新。

德:厚,增强,重。道德:道德和品行。“厚德”出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地球是平的,是展开的,遵循天道;君子(有德之人)要以大地为榜样,以无比深厚的德性承担伟大的历史责任。郑玄注《李周地官实录》说:“德,内外皆德,德在心中,行在实践中。”所以,“德”包括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两个方面。道德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袒、诚实与虚伪等概念一般被作为评价“道德”的标准。校训中的“德”,是指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道德。博学:博学、广博、宽广、厚重。学习:学习,学习。“博学”就是拥有广博的知识。“博学”出自《论语·永业》:“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礼记·中庸》:“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忠实。”知识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实践技能。高校师生应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在专攻某一专业的同时,拓展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面,形成“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有德有识”的基本含义是高尚、博学,它要求学校的师生在品德和才能上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求真:求索,探索,求索。是的,真实无误。“实事求是”是实事求是的省名,《韩曙河间王献传》上说:“古为今用,实事求是。”意思是学习要以事实和证据为基础,寻求真知或正确的结论。毛泽东说:“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一切,“是”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是我们所研究的。意思是从实际出发,研究和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校训中实事求是强调一种科学精神和学习研究的态度。创新:创造,开始(做)。新生事物,与旧事物相对。创造前所未见的事物、想法或方法。史书上说:“新则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所大学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就是不墨守成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创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出创造性发明或提出前所未有的新思想、新方法。“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要求学校全体成员从实际出发,把握和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拓进取,发现新问题,建立新理论,创造新业绩。校风:爱国、诚信、和谐、奋进。

学风:勤学好思,求真执着。

教学风格:明德遵循原则,精工细作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