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如何平衡自学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关系

大学是最有活力的地方;大学生是活力的代名词。在大学里,有博大精深、多才多艺的引路人,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宝藏要探索,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要选择,有各种挑战要突破。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努力学习;你可以在学生社团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展示自己的能力。然而,如此多样的选择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学生的学习和社团工作哪个更重要?这种大学生活能鱼和熊掌兼得吗?

环顾校园,你会发现每个人对社团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处理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处理方式都不一样。

有些学生只专注于社团工作,忽略了学生最基本的任务。他们每天奔波在各个俱乐部的会议和外场之间,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俱乐部里。大大小小的各种活动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但在自习室里却很少见到;各种活动计划按时上交,作业却一拖再拖;各种舞台上精力充沛,上课却哈欠连天;这个俱乐部在总评中赢得满堂喝彩,但在期末考试中失败了。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永远也造就不了注重素质的人才,只会让大学学习成为一句空话,彻底麻痹专业知识的培养。同时也有一群学生,他们记着学生的任务,却不知道自己在学习,在看书。整天趴在课本上,整天呆在自习室里。小组活动不重视,社团招新,课外活动不重视。这样的生活很难有意思。他们能有多欣赏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很难想象这些学生如何在当今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形态中立足。

但也有一些同学不仅学习成绩优秀,在社团活动中也有突出表现。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鱼”和“熊掌”并非水火不容。

工商管理班的学生赵雅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标兵、校级优秀团员、校级志愿者标兵等奖项。同时,她还担任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团委第四届轮值主席团主席。这些成绩说明她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工作实践能力突出。同样优秀的还有热能班的孙静同学,在-年获得国家一等奖学金,在我校学生会和动力学院学生会担任重要职务。她曾在动力学院的新生交流会上说:“每个人在大学的生活就像一个秤,左边是社会实践,右边是学习。其实这两端孰轻孰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一端的任务更重,所以要在这上面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如果你想过充实有趣的大学生活,那么你就必须把天平的两端拉平,两者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平衡的过程。”

这些“全能型人才”不仅对社会和学习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而且作为学生指导者的老师也有自己的观点和对同学的建议。

团委书记张瑞雅老师认为,学生社团的目的是满足大学生对校园生活多样化的需求。所以,只要学生做到以下三点,大学生就可以参与社团工作和学习,互不干扰。第一,合理分配时间。在大学里,时间是完全独立的,只有合理安排,才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第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和适当的学习和工作方法可以保证学业和任务完成的质量。第三,集中注意力。无论你在做什么,都要全神贯注,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或工作。张书记还强调,学生要始终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最好暂时停止自己的社团工作,及时弥补学习中的漏洞,等学习问题解决后再重启社团工作。她说,四年的大学生活短暂而珍贵。希望同学们能够客观认真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为之努力,努力就会有回报。

同样,老师们对此也有类似的看法。计算机学院06级的刘娜老师也指出,参加社团活动和学习并不矛盾,反而有利于学习,因为大学是一个培养知行合一的过程。知识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知识;是的,是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知”与“行”是统一的、协调的、互补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大学生活的晴雨表——综合评价来把握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及时知道自己的计划是否正确。学生应该参加一些俱乐部来锻炼他们的实际工作和人际交往能力。但是不能乱选。你要选择一两个你感兴趣的人参与进来,给他们热情。最重要的是避免本末倒置。你必须好好学习,然后才能参加社区活动。

正如前辈和老师所说,大学生的生活应该是充实而有意义的,既有知识的获取,又有能力的培养。而且,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知识的储备是我们展现能力的基础,而实际工作则是所学知识的应用。所以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充分把握社团和学习之间任务量的变化,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达到“鱼”和“熊掌”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