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廷穗的一生

葛廷穗(1965438+2003年5月3日-2000年4月29日),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5);1913 5月3日出生于山东蓬莱县一个农民家庭。

1937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得燕京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1941年赴美,入加州大学(伯克利)。1943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光谱实验室和辐射实验室1943 ~ 1945,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1945 ~ 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于1949+65438+10月携夫人何(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及子女回京。

1949 ~ 1952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2 10调入沈阳参与组建中科院金属所,任研究员,任副所长1961 ~ 1981年。1955受聘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学部(现数理学部)科员,1980任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副院长,负责筹建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79应邀担任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客座教授。1980年受法国大学邀请,在里昂国立应用科学研究所担任一级客座教授,并当选为中国法学会通讯院士。

追求民主和科学

在近代中国,追求民主首先与救国和抵抗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联系在一起。葛廷魁的父亲葛启斌年轻时在北京一家面粉厂当学徒。1900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他徒步逃回老家。他经常给葛廷穗讲当年在北京所见所闻的抗击洋鬼子的义和团英雄故事和洋人欺凌中国人的事件。这在葛廷友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富国强民、振兴中华的种子。

1930,葛廷穗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得山东省资助。求学期间,受同学胡乔木等人先进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和不抵抗。1935年参加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加入中国* *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中队长。一天深夜,北平当局派军警包围清华校园,搜捕进步学生。葛廷穗躲在老师叶的宿舍里,安然无恙。65438-0938年,葛廷穗考上燕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任助教。之后,葛廷穗以燕京大学为掩护,秘密为抗日游击队提供重要装备和科技情报。

启动固体内耗的国际研究

65438年至0938年,葛廷穗在燕京大学物理研究所会见了何女士。此时,何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在燕京大学物理系任教。几十年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们说,是爱国志气把我们绑在了一起。1940年,葛廷穗获得燕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41 7月,葛廷穗和何在上海结婚,8月,他们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赴美。在那片完全陌生的异乡,葛廷友开始了向科学进军的艰难历程。

在加州大学,葛廷魁仅用了两年时间,就以“不可见紫外光源的研究”为题的论文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其成果被应用到美军收复南大洋诸岛时的侦察工作中。

随后,他被邀请到麻省理工学院光谱实验室,从事与曼哈顿原子弹有关的铀及其化合物化学分析的光谱学工作;在学院辐射实验室,对远程雷达收发天线的自动切换进行了研究。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葛廷穗获得了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颁发的两项大奖,一枚奖章和一项专利。

65438年至0945年,二战结束后,葛廷魁参与了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的筹建工作,是研究所的第二任研究员。1946年,葛廷穗首创研究“内耗”的扭摆仪器,在国际上被命名为“葛氏扭摆”。1947年,葛廷毅用该仪器首次发现了晶界处的内耗峰(名为葛峰),阐明了晶粒间的粘滞性质,为滞弹性内耗奠定了理论基础。1949年,他提出了晶界无序原子团模型,称为“格氏边界模型”。

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葛廷穗独立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开拓性的科研成果,跻身世界科学名人之列,成为国际固体内耗领域的奠基人之一。然而,就在他科学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葛廷穗把目光投向了千里之外的祖国——一个他永远不会忘记的神圣家园。

回到新的祖国

1949,新中国诞生了。在中国地下党的支持下,葛廷绥积极从事动员和组织留美学者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各项活动。同年2月,葛廷穗等人在芝加哥发起并成立了中国留美科学家协会,他担任理事长。5月的一天,葛廷穗收到了在香港大学任教的地下党员曹日昌的来信。请他转交一封信给钱学森,告诉他“北方当局”要他尽快回国,领导东北或华北的航空工业建设。葛廷穗欣然照办,转发时附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写道:

以哥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国际声誉,如果他愿意毅然回国,将影响所有在美中国人,营造一种早日回国投身建设的氛围,这将使新中国受益无穷。哥哥虽然不敏感,但是很愿意跟着哥哥回国服役。哥哥深感个人造诣和学术地位与整个民族国家的生存斗争相比,是无限少数。考虑到我们已经在国外很久了,我们就像是在中国看着一场来自彼岸的巨大的生存斗争的大火,我们感到悲伤和羞愧!

钱学森一直保存着这封信。1993葛廷易八十寿辰前夕,钱学森在祝寿信中写道:“我永远不会忘记,是您激励我早日从美国归来,报效新中国。”爱无以言表。

1949 10 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 * *和中华民国成立了!”这一天,葛廷穗以美国留学协会的名义在芝加哥主持了一场纪念大会,冒着生命危险升起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他还邀请清华大学的34名学生发电报给在中国的叶教授,转达他对新中国的祝贺。他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同年6月165438+10月,葛廷穗和妻子何毅然带着在美国出生的7岁女儿葛云佩和2岁儿子葛回国。

当海岸线在东方若隐若现的时候,站在甲板上的葛廷穗再也按捺不住激情的洪流。他张开双臂,大声欢呼:“我们回到伟大的祖国了……”

这一年,葛廷友36岁。后来有人问起他的年龄,葛廷穗总是说,新中国的成立给了我新的生命,我和* * *和中国同龄。

毛主席的接见和鼓励

回国后,葛廷穗成为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他在清华校区建立了金属物理实验室,翻开了中国研究金属内耗的第一页。1950年8月,葛廷穗代表中国留美科学家协会参加了在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自然科学大会,会议期间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葛廷穗强烈地感到,是* * *生产党和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他决心沿着这条道路奋勇前进!

1952年,葛廷穗、何响应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号召,携家人离开北京、清华校区前往沈阳,参与中科院金属所筹建工作。

1955,中国科学院第一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学术委员(院士)。作为中国第三代留学生中的一员,葛廷穗成为院士科学家。65438-0956年,葛廷穗以《金属内耗与力学性能研究》系列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他向科学进军的日子里,葛廷穗获得的这个奖项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在当时颁发的三个一等奖和五个二等奖中,它是我国唯一的实验研究成果。

为了让世界了解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打开科学文化交流的大门,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于6月1955 165438+10月组成了“中国科学访日代表团”。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是代表团团长。当时42岁的葛廷穗作为物理和金相代表荣幸地成为代表团成员。访问归来后,代表团成员受到了毛泽东的热情接待。汇报时,郭沫若指着葛廷穗向毛泽东介绍:“他是代表团里最年轻的成员,在东京大学和其他城市做的几个学术报告都很受欢迎。”毛泽东饶有兴趣地看着葛廷穗,说:“嗯,我们要迎头赶上,培养年轻人!”葛廷穗的眼眶湿润了,他切身感受到了新中国领导人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无比的信任和殷切的希望。

在自己的土地上培养世界级人才

从65438到0979,葛廷穗实现了毕生的追求,成为中国* * *制片人党员。在入党申请书中,他郑重表示决心把余生留给党,为科技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65438年至0980年,葛廷穗从沈阳转战合肥,参与合肥科研基地建设,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副院长,负责固体物理研究所的组建。回忆起当年南下的情景,他讲了一段经历。1949我从美国回来的时候,有好心的美国朋友说中国人科技不行。他们说读现代科技书籍能找到多少中国人的名字?我不服气地告诉他们,我们有四大发明。1980年8月,我遇到了一些认为中国科技落后的外国老朋友。交谈中,他们承认,在国际科学界的著名科学家中,有很多中国人的名字,但这些人都是在国外培养的,他们的成就也在国外。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我想,难道我们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培养出世界级的人才,出世界级的成果吗?是的,我们可以!

葛廷穗决心在中国培养自己的实验室人才,创造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1982年,固体物理研究所招收15研究生。在录取通知书上,他让考生们一一作答:你在固体物理研究所是如何服务四化振兴中华的?你能适应实验室建立时的恶劣环境吗?如何看待研究工作中强调团结协作、集体讨论和个人学习?很明显,他是在要求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是因为有了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和团结奋斗的优良作风,老中青三结合的固体物理研究所课题组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坚持不懈地研究科学难点,最终走向了世界科学研究的前沿。

20年后的今天,由葛廷魁创立并领导的“内耗与固体缺陷开放实验室”早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研究中心之一。该实验室获得了7项国家和国际科学奖。1989年7月,第九届固体内耗和超声波衰减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葛廷穗成功主持了这次学术盛会,获得了内耗和超声衰减国际奖。这是该学科的最高国际奖项,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三位科学家获此殊荣。会议文集包括159篇论文,其中69篇属于中国。这让葛廷穗感到很欣慰。他说:“通过这次会议的回顾,我们这支老中青结合的坚实的内耗研究队伍,终于为中国人民争得了一些荣誉。”

10年后,1999葛婷宜获得了美国TMS最高学术奖项——梅尔奖。杨振宁博士在得知葛·梅婷获得诺贝尔奖后写给葛·梅婷的信中说:“我要祝贺你!60多年来,你们对内耗问题的贡献,对中国培养材料科学人才的努力,都是值得称道的。”

幼稚的感情和高贵的风度

葛廷穗在职业生涯中致力于探索祖国的科技进步,在生活中也处处想着国家利益。虽然他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著名科学家,但他从不追求个人的生活享受。他的言行闪烁着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品德,给身边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65438-0979年,葛廷穗在西德斯图加特的马克斯·普朗克金属研究所任客座教授。他的工资很高,但像年轻人一样,他每天乘公交车上下班。小伙子劝他:“你这个年纪,不要再跟我们坐公交了。”葛廷魁笑着说:“我们国家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搞‘四化’。多省一个马克的外汇,就是对‘四化’建设的支持。”同年6月165438+10月应邀从西德赴日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顺道回国。临走前,他把两双半旧的皮鞋塞进了旅行包。有人不解地问:“你为什么千里迢迢把旧皮鞋带回国?”他回答:“拿回去补一补。”原来在西德修要几十马克,他只好把旧皮鞋拿回国修。

65438-0995,葛廷穗应邀赴日本参加学术会议。他准备从合肥坐民航航班去上海,然后出国。列车员一看到葛廷穗的证件上标注着“院士”,就坚持卖给他豪华舱票,葛廷穗坚决婉拒。

"看看以前的圣贤和他们的家庭,他们变得节俭并被奢侈打败了."葛廷穗坚信古诗词中的这种哲学永远不会过时。平时他甚至非常节约办公用纸,一张纸反复用,直到用不上为止。用过的日历也用过,舍不得扔。1991年,安徽省遭受特大洪涝灾害,葛廷义四次捐款。他还多次向希望工程和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儿童学校捐款。他说,党员作为* * *的产物,应该尽力为国分忧,为民解难。1991年,葛廷穗被安徽省委授予优秀党员称号。

7月,时任中共中央委员的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会见了安徽省中国科学院院士。由于胡锦涛是清华毕业生,他一见到葛廷穗就被亲切地称为“老前辈”。两位校友就人才流失和“四有”青年的培养进行了长谈。胡锦涛还在5月4日向青年朋友们宣读了葛廷穗《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报告,并对这位老科学家的童真情怀和崇高风范致以深深的敬意。

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闪耀

65438年至0999年3月,葛廷穗从美国回国领取梅尔奖,继续埋头学术著作的写作。6月,在一次肛肠手术中,意外发现他左腿上的一个小肿块是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7月,又进行了一次腿部扩大手术。消息传到省委、省政府和省CPPCC,各级领导多次前往看望,指示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葛廷穗不知道自己得了绝症。他相信自己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很快就会好起来。和所有有志之士一样,葛廷友只是觉得有事情可做。他的纯粹信念没有改变,他会继续为科学事业而奋斗。临终前,他一边输液、换药,一边认真修改一篇几万字的论文,赶在* * *和中国50华诞之际,送到国外发表。经过7个月的努力,到今年1月,他终于完成了60多万字的学术专著之一《固体内耗的理论基础》【晶界弛豫与晶界结构】。葛廷穗享受着收获的喜悦,但他并没有感到释然。2月5日,参加固体物理研究所春节团拜会。听完大家的发言,葛廷友向年轻人发出挑战:我还有四年计划,再写两本书。你愿意做一个四年计划吗?

然而,癌细胞疯狂地吞噬着葛廷友的身体。右手感觉无力,腿上出现一个小肿瘤。经过检查,病变已经扩散到他的大脑、肺和肝脏,使他的全血中毒。不幸的是,他又摔倒了...在山崩的压力下,他被迫整天躺在床上,停止写作,接受光疗。家人对他的暗示,他心里有多清楚,但在别人面前总是显得异常坚强。他经常让人帮他坐上轮椅,在室内走动。他说,总有一天我会站起来的。即使我的右手不行,我仍然可以用左手练习写字。他仍然始终关注着他一生热爱的内耗事业,关注着他寄予希望的那一代年轻人。

我们来读一些从磁带中整理出来的原始记录。

3月22日,葛廷穗对沈阳金属学院的参观者说:要鼓励年轻人加油,创新。固院的年轻人做了一些创新性的工作,这很好。希望金属所常来,我们一起合作,一起超越老外。

4月1日,何一真亲自送来一束盛开的杜鹃花。葛廷穗看着花,把目光转向六十岁的老伴,最后停在何断掉的手上,深情地说,断了三次了!他对一真说:现在没事了。说完,两人又意味深长地勾搭起来。何一真反复鼓励他说:“你要和病魔斗争,坚持下去。”葛廷穗说:“我来做。”

4月11日,葛廷穗对固体所领导说:希望固体能发展起来,内耗和纳米就靠你们了。我们应该抓紧培养和引进人才。一个年轻人怎样才能样样精通?看他们的优点。三四十岁的年轻人还能做很多年。

4月13日,徐娇娇是一个被希望工程救助的小女孩。现在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地的重点中学,也是当地的三好学生。她将于今年6月1日赴北京参加全国少先队代表大会。听了团市委同志的汇报,葛廷穗说:现在她取得了好成绩,要继续努力,不能自满。我希望她将来取得巨大成就。然后他说,希望以后能通过你给其他贫困的孩子适当的帮助。

4月22日,葛廷穗一生主张“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受父母影响,他的儿子葛于1990年从法国回国。孙子葛树森目前在法国留学。这一天,葛廷穗反复告诉葛树森的母亲:不要回来见我,告诉他好好学习,拿到学位,他一定要回国。

葛廷友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他体内的免疫系统已经完全崩溃,癌症晚期的各种并发症折磨着他,但葛梅婷只是默默地忍受着。他心里明白,马克思在向他招手。4月29日上午,葛廷友走了。

然而,他并没有完全离开我们。他的相关器官已经捐献,让他在征服癌症的征途上,为医学科学的进步尽一份力;他的骨灰将撒在齐鲁大地上,让他依然和祖国依偎在一起,永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