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歧视”是大学生就业的一道坎

没有经验,找工作经常受挫。

日前,在哈尔滨市人才招聘市场门口,记者遇到了刚从it走出的某大学应届毕业生小张和小李。他们眼睛红红的,刚刚哭过。小丽委屈地说:“最近几天,奔波于各种招聘会,几乎成了生活的全部。招聘会上大多数用人单位要求有工作经验,但不承认实习经验,所以招聘明显歧视大学生。”

记者发现,很多职位对工作经验要求不高,但一些招聘单位还是挂出了“要求工作经验”的牌子。一些用人单位虽然没有明确将“工作经验”作为“必要条件”,但都明确表示“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是应届学生吗?你有工作经验吗?”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第一个问题,知道是应届毕业生,我就不多说了,相反,我会问的更详细。

大学生王泽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参加一场招聘会,看到一家公司的招聘条件符合自己的要求,于是上前投简历。没想到对方把胳膊伸到桌子前面问:“你有工作经验吗?我们是来招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的。”当王泽转身回到这个摊位时,摊位旁边的广告牌上有一张纸,上面写着:“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不得洽谈。”

有些单位为了区分有经验和没有经验的应聘者,把简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没有经验或者应届大学生,一部分是有经验的应聘者。

为什么雇主拒绝做新手?

用人单位对于招聘中设置工作经验少于一两年和三五年的限制性条款的解释几乎一致:“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可以节省培训成本。”

某汽车销售公司的招聘人员认为,有工作经验的可以直接录用,省去了培训的时间和成本。哈尔滨某科研单位负责人表示,应届毕业生经验和工作经验少,有些科研项目需要两三年才能独立承担,用人成本比较高。“这两年招进来的一些应届大学生,还不能独立完成科研项目。”该负责人无奈地说。

哈尔滨某知名企业人力资源部总监张翔说,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差,团队意识差。而经过一两年工作磨练的大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成熟得多。

有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向记者抱怨,应届大学生离职率比较高,单位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对他们进行经验和技能的培训,但他们却把单位当成实习基地和跳板。所以与其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不如直接招聘有经验,责任心强的员工。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吴云认为,“经验歧视”反映了社会的一种浮躁心理。企业在培养人才上的“短视心理”也是一个怪圈。如果用人单位都是抱着只收不种的心理招聘,那大学生的经验还能积累什么,最后的结果就是人才浪费,人才得不到。

“经验歧视”让学风浮躁。

面对求职中的“经验歧视”,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正在被大学生所认识。然而,很多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忙于积累“经验”,却忽略了学业。

前不久,哈尔滨迅普电站设备厂在招聘人员时,发现有的大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工作,有二三十家之多的公司工作过,名义上是“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能胜任任何工作”。工厂负责人说:“大学只有四年,积累工作经验需要很多时间。能学好专业吗?”

有的大学毕业生赶“经验”。去年毕业的中文专业学生肖童,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找到工作。现在他在两家电脑公司工作,积累经验。很多和肖童一起毕业的大学生都在用这种方式“补”工作经历。

有些大学生为了积累工作经验,从大三开始就不正常上课。本来公开课有100个学生,但真正上课能达到一半就不错了。今年毕业的大学生陆谦说,大四的时候主要是写毕业论文,很多同学去* * *或者找工作,也有雇人写毕业论文的。

小源今年是法律专业的大三学生,她从入学时就意识到了积累经验的重要性。在校期间,她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寒暑假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

有专家指出,对于一个有长远眼光的单位,应该选择有专业背景的人才,而不仅仅是那些上手快的人。由此看来,面对经验歧视,大学生应该冷静应对,千万不要让就业的指挥棒影响学业。

建立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

目前《就业促进法(草案)》除了明确禁止之外,并没有具体定义经验歧视。一些国家有专门认定就业歧视的部门,而中国没有,这也使得一些企业在招人时毫无顾忌地使用“经验歧视”,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门槛。对此,一些专家不仅呼吁建立有效的制度来保护大学生的就业权利,还希望学校、社会和其他* * *共同承担责任,将应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

哈尔滨一家汽车销售公司的老板徐(音)说,许多大学生工作后不能立即入门,因为许多大学的课程与社会严重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省社科院研究员宋奎指出,高校设置的专业应加强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部分新设专业应加强市场调研,降低就业中的风险。目前,我省高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很少。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除了劳动就业保障部,黑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部,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中的问题。

哈尔滨某企业负责人叶莉说,要求大学毕业生一进门就有一定工作经验,创造效益,通常是一些小企业的短期行为。而且有实力的大企业一般都愿意招在校表现好的大学毕业生。

大型国企,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电机厂,把选拔出来的优秀应届毕业生放到产销一线加强锻炼,尽快补上经验课。很多大学生很快就能进入角色,在工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效挖掘自己的潜力。一家私企的老板说,应届大学生缺乏经验,但不乏潜力,只要培养得当,能很快上手。“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容易接受和认同企业的文化,用起来也会更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