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爱你的老师,他属于意大利5万小学老师的家庭。”从哪里?
秋林正
很多很多年前,也就是1981的那个春天,我的高中班主任陈老师在高考前夕的每天下午,都要给我们读意大利Amicus的《爱的教育》。那时候的我,不仅对高考,对意大利,对意大利人漠不关心,对老师的读书也漠不关心。反正我知道这是一本关于学校生活或者国外学校的书,离我太远了。
很多很多年后,也就是2009年的春天,我在书店闲逛的时候,偶然在书堆里发现了《爱的教育》,不由得想起了陈铁山老师,想起了他给我们读《爱的教育》的美好岁月。
陈先生是历史老师。我把记忆中的老师都想了一遍,就是想不出有谁比陈老师教得更好。《百家讲坛》里的纪连海只能和他打成平手。当然,我喜欢陈老师不代表所有同学都喜欢他,就像我喜欢易中天不代表所有人都不反感他一样。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苹果再好吃,也有人对苹果过敏。
陈老师,河南洛阳的民主人士,文革中大概吃了不少苦。当时我们文科班的同学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本本市文联的文学刊物。有一本铁山写的小说,讲的是一个右派对生活的绝望,对应的是陈先生的一生。我们看了的人都相信,这部小说是陈老师写的,写的是自己内心的挣扎,因为中原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慷慨悲凉的人。洛阳人的文化底蕴真的很深厚。不是有句成语叫洛阳纸贵吗?
陈老师在铜陵教书二十年,没当过班主任,只当过一年。一个教历史的班主任,抽出闲暇给一群即将高考的学生读《爱的教育》,可见他对这本书有多热爱,学生的高考压力有多小。尽管如此,我们中的一些人还是被重点大学录取了。
因为有着落叶归根的情结,即将退休的陈老师在教完我们不久就被调回了洛阳一中。之前洛阳教委找他的时候,让他去讲课。才进行到一半,人家就说没必要谈了。你说得太好了。
我没考上大学,很快就进了工厂,参加了工作,但对当时没有好好学习还是有些遗憾,于是写信给老师谈人生。他回信很认真地开导我,说过去的永远不会回来,我们的大部分生命都被岁月浪费了。觉醒后把握当下,为时未晚。我还记得信的结尾:“今夜,一位老人在黄河边思念着他的儿女。”
2007年6月+01去过洛阳,走在洛阳街头。也期待像电影情节一样在茫茫人海中不期而遇老师,但电影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毕竟我没有见过他,也没有联系过他,没有去看望过他。我最尊重一个人的方式,就是不去看他,不去想他。
正因如此,多年后的今天,我买下这本思绪万千的小说,细细品读。父亲写给儿子的教诲中有一句话特别让我感动:请爱你的老师。他属于意大利一个5万教师的家庭。他们遍布全国。他们是和你们一起成长的千百万孩子的父亲,是你们未来民族精神的父亲。但是他们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尊重,他们为我们的祖国培养下一代,但是他们的报酬却少得可怜。如果你只爱你的父母,不爱你的老师,我很不开心。当你叫“老师”这个名字的时候,你应该始终保持尊敬。除了“父亲”二字,“老师”是最高贵、最尊贵、最亲切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