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QQ的创始人是谁?
马,男,32岁,腾讯创始人,被誉为OICQ(后改名“QQ”)之父,中国第一代网民、超级网虫;1984随父母从海南来到深圳;1993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同年加入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从1998开始,我考虑自己创业,然后我自主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在线中文ICQ服务——OICQ(www。OICQ.com),并成为中国在线人数最多的中文ICQ服务商。1999 10获得美国数据集团(IDG)和李嘉诚旗下PCCW的风险投资110万美元。目前,QQ在国内外(主要是国内)拥有近1亿注册用户,并且每天都在以几何速度递增。可以说是国内网民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最多的。QQ本身也从广告、手机QQ、QQ会员费等领域获利。作为公司的创始人,马自然是最大的贡献者和受益者。他善良而有礼貌,但没有不必要的礼貌。他不在乎* * * *的日益加深的关注,但是上面有无数的* * *报道。无论业内人士还是普通网友,甚至不上网的人都很欣赏马的眼光和魄力。从当年5条电话线、8台电脑组成的局域网,到今天为近3亿注册用户提供基于QQ的各种通讯服务,创业故事从5万元起步,2004年6月上市后价值8.98亿港元。从一名软件工程师到中国即时通讯服务的先驱,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将自己与QQ联系在一起。QQ业务发展带来的资本扩张,改变不了马一贯低调的作风。他更愿意把自己当成一个网民。他说,只有按照网民的心态去做事,才能推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服务。在我的生活中,除了工作,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很少让我感兴趣。我对每件事都非常专注,专注给了我前进的动力。上大学之前,我非常喜欢天文和地理,家里到处都是关于天文和地理的杂志。但是上了大学之后,我发现这些乐趣离现实太远了,我开始喜欢写软件,喜欢研究计算机网络。我发现自己对互联网如此兴奋,互联网让我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他们甚至是我现在重要的合作者。毕业后,我应聘了润迅公司的软件工程师一职。在1990年代,润迅是中国寻呼市场的顶级公司之一,拥有数百名软件工程师。在大多数工程师看来,开发更先进的软件或许能证明他们的聪明,但我不认为写软件是自娱自乐的事情,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使用,哪怕我只是在把技术推向市场方面起到很小的作用。在1998看到基于Windows系统的ICQ演示,激发了我的灵感。我开始思考能不能在国内推一个类似ICQ的寻呼、聊天、邮件软件。我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公司的启动资金来源于我之前的炒股。经过三个月的开发,OICQ系统终于可以上市了,但是服务器托管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我们曾经考虑过把OICQ卖60万,还好我们留着,因为我渐渐发现做互联网不是纯粹的掘金者。OICQ让大多数用户和投资者爱不释手。成立不久,腾讯就获得了美国IDG和香港盈科数码的220万美元风险投资,后来改名为QQ。我意识到,不断优化的商业模式,持久的经营理念,才能让公司走的长远。2001年,国内的网络公司如新浪、搜狐、网易等已经形成规模,通过上市获得新的资本支持,这些网站通过推出收费服务加速盈利。但腾讯并不具备扩大资本,开展收费业务的条件,因为毕竟我们是一个只有18人的公司,缺乏现成的收费渠道。当时QQ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亿,但公司资金短缺,市场一度盛传QQ将收费或停止服务。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状态。我想通过和运营商“28%分账”(运营商20%,腾讯80%)的协议实现业务增长,这就是手机QQ的诞生。2002年,手机QQ占腾讯整体业务收入的70%,我们还推出了男女、彩铃、图片等特色QQ服务,深受用户欢迎。同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优化商业模式,六次修改商业计划书,就是为了给腾讯争取更多的资本支持。2004年6月,腾讯在香港主板上市,使我们获得了稳定的资本支持。下一步是继续以较低的成本开发新业务,在新业务和功能方面通过即时通讯增加客户粘性,而不是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是我们对抗其他外来工具的筹码。对于腾讯来说,3亿注册用户是发展业务的基础,我们甚至可以在客户端发展电子商务,推出C2C功能。不断满足网友的需求大概是我的梦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