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锻炼的原则是什么?

为了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从事体育锻炼应遵循以下原则。

1.意识的原则。要从事运动,就要有明确的健身目标,自觉从事运动。自觉是指运动时认真,注意肌肉放松、关节重复、吸气呼气、节奏快、动作屈伸,使身体、精神、心灵得到锻炼,根据健美或健身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2.全面性原则。

综合,第一,是指身心要得到锻炼。第二,它意味着所有的器官系统和身体的所有部分都可以和谐地得到锻炼和发展。第三,项目的选择要多样化,如长跑、太极拳、体操、球类等。,而不应该偏向某一项。

3.规律性原则。

运动一定要坚持,让它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要暴露在寒冷中。每天坚持锻炼不容易,一周一次对年轻人来说积累不了健身效果。一般来说,每周2~3次课外锻炼,持之以恒比较好。

4.适度的原则。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真的是运动越多身体就越好吗?其实,如果运动不当,不懂得停止,有时候会事倍功半,得到相反的结果。

锻炼有两个目的:增强体质和保持健康。不同的年龄、体质、运动目标,运动量不同。要知道什么样的运动适合自己的年龄,有一个粗略的计算方法:220-年龄=每分钟心率。随着负重,身体虚弱者可以逐渐提高适应能力,身体健康者可以提高适应能力,运动员可以进一步发展适应能力。对于同一个人来说,运动负荷并不是固定的。在不同的阶段,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根据气候、营养、环境、兴趣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强度进行锻炼。一般来说,如果目的是保健,适度的运动是每周三次,每次运动30分钟为宜。经常锻炼最好选择对心脏有益的有氧运动,比如跑步、游泳等。

5.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体质健康水平选择有针对性的锻炼方式,而不是让所有人都按照一个计划去锻炼。运动时心率可达120-150次/分,高时可达180次/分(但不宜持续太久)。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按摩、气功、太极拳、武术等传统方法进行锻炼。目前国外有氧训练方法层出不穷,以跑和走的形式进行锻炼(12分钟跑就是这些方法之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