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人物介绍

杨·

杨,出生于1963。音乐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兼任上海市CPPCC常委、上海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西部音乐学会会长、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主席、上海市翻译家协会理事。

国家“万人计划”第三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中文名:杨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青海省西宁市

出生日期:1963

职业:教师

毕业学校:上海师范大学

代表作:孤独与超越——《钢琴家古尔德传》、《悠扬的音乐》等。

职位: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副院长

头衔:教授

轮廓

杨,男,出生于青海省西宁市,1963。我的祖籍是四川大仙县。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曾任音乐系副主任、主任。中国是著名的音乐家和评论家。兼任全国西洋音乐学会会长、全国音乐评论学会副会长、全国音乐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人民音乐》副主编、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会长、上海美学学会副会长。

1977入伍,任部队宣传队队员;1979复员后,任电台音乐编辑;同年进入大学,1983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音乐专业。同年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系,师从谭炳若教授,获65438至0986硕士学位。1991年师从钱仁康教授,1994年获博士学位;1986毕业后出国留学任教,教师职称两次晋升。1987留学英国,1993、1999、2002年分别赴美国、德国进行学术研究和考察。杨教授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批评、歌剧研究和作品翻译。

分别在1983、1986、1994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导师谭炳若教授)、博士学位(导师钱仁康教授)。曾在英国(1987-1988)留学,在美国(1993-1994,1999)和德国(2002)进行学术研究和考察。出版翻译200万字,出版校对300万字左右。主编著作和对西方重要学术著作的修改多种多样。讨论涉及音乐学方法论、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歌剧研究、音乐批评与分析、中国现当代音乐批评、音乐表演艺术研究等多个专业领域。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993)。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美国亚洲基金会(ACC)学者研究奖(1993)、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1994)、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研究奖(1996)、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三等奖(65438+)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7)、上海曙光学者(200655 2002年)荣誉和奖项有中国文联文学批评三等奖(2002年)、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学术研究奖(2002年)、中国文联文学批评二等奖(2005年、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杰出人才(2006年)、上海市领军人才(2007年)。

工作

孤独与超越——钢琴家古尔德传(上海音乐出版社编辑,1998版)

悠扬的音乐(音乐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音乐的人文诠释——杨音乐作品选(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总编辑

二十世纪十大音乐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版)

上海音乐学院学术文献1927-2007外国音乐研究卷(与钱合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上海之春》50周年纪念作品集(陆在易杨王勇常务副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版)。

音乐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版)

《六点音乐翻译丛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翻译

参与翻译

李斯特传(A .威尔金森译,孙、译)

《作为戏剧的歌剧》(原创作者:约瑟夫·科曼,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

MusicinWesternCivilization(原文由PaulHenryLang,中译本和

顾、张宏道、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2009)

《音乐史原理》(卡尔·达尔豪斯原创,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

《音乐美学观念史导论》(卡尔·达尔豪斯原创,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

修改译文

牛津历史与音乐史

钱仁康杨译,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修补裂缝:音乐的现代性危机与后现代主义》(音乐:愈合的遗产),伊凡赫维特著,孙译,杨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音乐诗学六讲》,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原创,译,杨学校,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4月。

《歌剧与概念:从莫札特到史特劳斯》,保罗·罗宾逊原著,译,杨学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音乐作品的想象博物馆,LydiaGoehr原创,罗东辉译,杨学校,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4月。

作曲家的个性声音,由爱德华特原创。锥,何先译,杨学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音乐哲学导论:一个家族的陈述》,PeterKivy原创,译,杨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5438+2月版。

《音乐中的伟大》,阿尔弗莱德斯坦原著,张学良杨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65438+2003年5月。

系列文章

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分析理论述评(博士论文)

1,音乐分析的本质定义与历史回顾(音乐艺术1995第1期)

2.申克尔的分析体系(音乐艺术1995第2期)。

3.申克尔分析理论的拓展与修正(音乐艺术1995第3期)。

4.动机分析:勋伯格及其影响(音乐艺术1995第4期33333)

5.迈耶的分析理论:心理学视角(音乐艺术1996第1期)

6.结语:音乐分析的批评与展望(音乐艺术1996第2期)

音乐爱好者“新世纪随想”

特别纵队

1,音乐的新生命——CD现象(1996第1号)

2.“什么是‘理解’音乐?”(上,1996第2号)

3.什么是“懂”音乐?”(下图,1996三号)

4.演奏的音乐(4号,1996)

5.大的小作曲家和小的大作曲家(5号,1996)。

6.歌剧的误解(6号,1996)

7.参观现代音乐(编号1997,编号1)

8.进歌剧院(2号,1997)

9.勃拉姆斯百年庆典(第3期,1997)。后收入《流动的经典》一书,由陈子善主编,浙江人出版。

出版社,2000年)

10,读马勒(第4号,1997)

11,卡门>:新解释(第5号,1997)

12,评委音乐(6号,1997)

13,解释不是复制(1998第1号)

14,听音乐的方式(1998第2期)

15,“侍女如贵妇——戏曲音乐论”(第3期,1998)

16,“侍女如贵妇——戏曲音乐论”(第4期,1998)

17,世纪末的音乐沉思(第5期,1998)

18,谈图兰朵和普契尼(6号,1998)

19,听昆德拉说音乐(我,第65438号+0999,第65438号+0)

20.听昆德拉谈音乐(下,2号,1999)

21,把我的生命植入其中——访马勒“第二”专家、“业余”指挥家卡普兰(上下,1999第1号,第2号)。

22、《韬光养晦——牛津音乐简史》(第3期,1999)。转载于上海新书报597期B版头版,略有删节)

23.“清气清渣,升天——车里雅达克的音乐境界”(第5号,1999)。

《文汇报》“笔会”专刊“听音乐,想音乐”专栏;

1,钢琴之声极致体验(第7版,1999,65438+10月24日)

2.《误乐》(第9版1999年2月24日)

3.经典永恒(第9版,1999年3月30日)

4.流浪与救赎(第7版1999年4月11)。

5.听车里雅达克(第9版,1999八月16)。

6.纽约月季(版本1999,9月9日,11)。

7.寂静的孤独(第九版,1999.9.13)

8.马勒的后现代性(第9版,1999,10.24)。

论文和文章

对我国音乐理论工作的几点看法(中国音乐学,第3期,1986)

对中国西方音乐史研究现状的思考(中国音乐学,第4期,1986)

音乐体验的层次和方式(人民音乐第8期1986)

自我意识与音乐思维(上海艺术家,第2期,1987,与孙、、合作)

音乐史家的自省与困惑(《中国音乐学》第2期,1989)。

现代音乐的荒诞状态(中国音乐报,第3版,1989年2月3日)。

在突破中寻找自我(中国音乐报,第3版,1989.3.17)。

1989(中国音乐年鉴1990)音乐学方法论概述。

实证主义及其衰落——二战后英美音乐学发展述评(中国音乐学,第1990期,第1期)。

论中国西方音乐研究的重建(黄忠1990第1号)

西方音乐书目翻译专题推荐(音乐学术信息1990第1号)

寻求自立——论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的意义(《人民音乐》第2期,1990)

荒诞及其本质——西方先锋派音乐中的主体抛弃与自我肯定(《音乐生活》第3期,1990)

作为人文学科的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2期,1991)。

莫扎特歌剧合奏中音乐与动作的关系(一、二,音乐艺术,2、3号,1992)

西方音乐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代表著作(一、二,艺术花园音乐版,第2、3期,1992)

作曲家与歌剧剧本作者的关系(音乐研究,第4期,1993)

无言的倾诉——谈室内乐(音乐爱好者,5号,1994)

关于音乐的思考(十二、音乐爱好者,第6期,1994)

今日权威碟评(四碟乐评,音乐爱好者,第6期,1994)

音乐中的幽默(音乐爱好者,65438号+0995,65438号+0)

《西方音乐断代史研究导论》(上,与孙合编,《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2、3期,1995)。

为音乐学辩护——再论音乐学的人文性(中国音乐学1995第4期)。这篇文章获得了

1994-1995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听和读音乐(音乐爱好者,6号,1995)

悲剧经典莎士比亚的爱情——写在古诺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上海首演之际(歌剧艺术研究1996第3期)。古诺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删节版,新民晚报(1996,第15期)。

记录感受和现场体验(现代音频技术No.7+65438)

一个具有超然天才的现代隐士——记钢琴怪杰格伦·古尔德(东方之歌,第1996期,第11期)

个体感知与东方寓言——评97上海国际广播音乐节海外华人作品音乐会(《音乐周刊》第三版1997 12 19)

探索音乐史:方法论反思四题(中国音乐学1998第1期)

经典故事的再诠释——评刘敦南舞剧《梁祝》(民乐1998每1)

责任与人性的冲突——写在《阿依达》中国首演之际(文汇报65438+笔会0998年9月2日第8版,转载于《歌剧艺术研究》第6期1998)。

音乐的灵魂回声——祝贺音乐爱好者一百期(文汇报1998 10 10月18第4版《笔会》特刊)

歌剧演绎浮士德传奇(文汇报1998 165438+10月15《笔会》第4版;戏曲艺术研究1999第65438号+0转载)

歌剧《浮士德》:背景、解读与评价(上海大剧院,165438+1998年10月)。

古诺·浮士德的上海之旅(新民晚报1998 165438+10月20日第32版;戏曲艺术研究1999第65438号+0转载)

论歌剧与音乐剧的不同审美特征:起源、音乐功能与前景(《歌剧艺术研究》1998第6期)。

普契尼的歌剧创作之路(音乐艺术,第4期,1998)

体验文工团,《新民晚报》(第32版,1998,12,18)

1996(中国音乐年鉴1997卷)西方音乐研究综述。

《茶花女》解读:现实主义与心理洞见(含上海大剧院2月演出《茶花女》节目1999,转载于《音乐爱好者》2000年第1期)。

歌剧的本质:音乐承载戏剧——评科尔曼的《作为戏剧的歌剧》(音乐艺术,1,2000)

期待郑景和(《新民晚报》(2000年4月6日17版)。

翻译后的西方文明音乐札记(音乐艺术,2000年第2期)

坚守还是撤退?”(《文汇报》,2000年2月24日,11版)

“职业粉丝”的自白(《文汇报》2000年7月4日第11版)

牛津音乐史简介(音乐爱好者,2000年第3期)

巴赫的神性(爱乐乐团,第三号,2000)

启蒙与觉醒——莫扎特魔笛内幕(《文汇报》9月9日第9版)。

非常时期的诗意锻造——重读田丰的交响合唱《为毛泽东作五首诗》(音乐周刊,第三版,2000年9月15)。

科普兰研究的新启示——读何平新著《科普兰和他的音乐世界》(中国音乐学,2000年第3期)

世界儿童钢琴名曲集札记(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

二十世纪十大音乐家简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版)

古斯塔夫·马勒《未来的当代》(二十世纪十大音乐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版)

艺术歌曲创作漫谈——全国艺术院校艺术歌曲创作大赛观后记(《人民音乐》第2期,2001)

寻找中国音乐的真相(读书,第2期,2001)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译本导论》(删节版,《音乐爱好者》,第2期,2006 54 38+0;此外,本文全文以《超越时间的音乐史》为题发表在《读书》杂志(第10期,2001)上。

威尔第百年庆典(爱乐乐团,第1,第2,2000)

期待理想的“音乐学生态”(黄忠(武汉音乐学院学报)第1期,20065438)

无情的命运——论柴科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新民晚报,2006年5月27日,5438+02)

艺术无止境——摘自狄云获肖邦钢琴比赛奖(文汇报7月1号11版)

用音乐透析政治——评上海大剧院音乐会歌剧《唐·卡洛》(爱乐9号,2001)

形式的两难(与杨对话,艺术世界,第11期)

大胆还是意味深长(评《中国爱乐》杂志《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第23版2001年1年1日)。

聆听莫扎特的三种境界(文汇报5月28日爱乐2002年第4期)

现代音乐与中西文化——从《杨孙爱乐乐团2002年第6号音乐会》说起

中西音乐文化比较(光明日报2002年3月21)

音乐《双城聚》(人民音乐,2002年第9期)。删节版于2002年7月27日在《文汇报》发表)

波希米亚人的诗学(文汇报,第8版,65438+2002年2月22日)

日常生活的诗学:《波希米亚人》评介(《歌剧艺术研究》第1期,2003)

经典枕边书(剑桥画报音乐指南书评,中国图书商报,第8版,2003年6月65438+10月10;此外,2003年第二期《音乐爱好者》再版,更名为《学院派音乐普及——阅读剑桥图解音乐指南》)

19世纪浪漫主义交响音乐(载于《美的启蒙——全国著名专家谈美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39-273页)。

音乐与媒体(文汇报,13,2003年4月30日)。

社会批判与人性和解——对《费加罗的婚姻》(歌剧艺术第三号,2003)的人文/音乐解读

6.听声寻路——谈谭盾新作《地图》及其他(《文汇报》2003年8月8日第11版)。

词典条目

《新格罗夫女作曲家词典》:黄准、刘庄、瞿希贤、辛湖光,1993)

《国际现代艺术词典》(于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版,收录20世纪音乐学经典介绍14词条)。

学生词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版,有25个关于音乐知识的词条)

翻译

现代音乐的主要特征及代表作品(第一、二部分,G.Anderson原创,向琪署名,音乐翻译1981,2、4号)

瓦格纳之后的德奥音乐(M.Bernstein原创,向琪署名,音乐译1982第1号)

音乐史的概念(郎平原创,《音乐艺术》第4期,1986)

新古典主义(A.Whittall原创,顾学派,《西方音乐的风格与流派》,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音乐中的意义和信息理论(L.B.Meyer原创,黄钟,第4期,1990)

音乐意义之辩(L.Treitler原创,音乐艺术1997第1期)

《欧洲钢琴教程》(第三册E.Fritz著,赵小红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贝多芬音乐的精髓(音乐爱好者PaulHenryLang原创,第3号,2000)

评莫扎特的歌剧(音乐爱好者PaulHenryLang原创,2000年第4号)

文学、艺术和学术中的古典倾向(保罗·亨利朗原创,《音乐艺术》,2000年第3期)

kiness 1000经典记录序(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版)。

奖金;奖品

曾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993)、国务院终身特殊津贴(1993)、“文化部杰出专家”(1994)、“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7)、“教育部新世纪杰出人才”(2007年获美国亚洲文化基金会研究奖(1992)、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2008)、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研究奖(1996) 2000)、“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集体奖,2001)、“上海育才奖”(2001)、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研究奖(2002)、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2005、2007)。

社会评估

杨:读书很重要。当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有几件事让他着迷:玩弹弓,赢得香烟品牌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