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交通的特点

交通运输系统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与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业,使交通基础设施发挥最大效能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交通运输系统。这项技术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随后各国都积极寻求该领域的发展。

“智能交通是一个国情很强的领域。”北交大教授贾利民告诉《科学时报》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智能交通技术开始,世界各国政府和专家都在根据本国国情和美国的研究内容进行本土化探索。

“对交通的要求不仅因国家、地区、文化的不同而不同,甚至同样的交通状况也会因出行者的不同角色——步行或驾驶——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评价。”贾利民说,“进一步说,同一个人物会由于不同的个人气质而产生不同的感情。因此,交通是一个与文化和参与者行为密切相关的领域。”

最大的交通问题就是人口多。此外,交通流的构成也非常复杂。除了庞大的机动车流、行人流、自行车流,自行车、三轮车等交通方式也越来越多。

交通信息服务中心主任王刚告诉科学时报记者:“从城市结构来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国外也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城市结构和路网的差异。”与纽约、伦敦、东京等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城市相比,国外城市的城市功能区相对分散在城市中心的周边地区。很少有城市像北京这样集中,近千万人在小城市中心生活工作,城市的交通压力高度集中在这个区域。这是中国交通与国外相比的一个突出特点。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完善,北京的道路网已经基本形成了环状和放射状的路网。由于城市人口密度长期维持在2.7万人/平方公里左右,城市人口集聚进一步加剧,人口流动较大。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已成为北京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路线和奥运场馆周边将有120个交通信号由该系统控制。此外,还构建了一个综合交通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视频监控、交通流量检测和交通违章检测。同时,在奥运场馆及相关道路周边建设了80个电视监控点,15套交通事件自动检测系统,80套数字视频系统。

2008年初,北京市民关注的焦点之一——关于北京交通,各路媒体报道了一则消息,北京高速公路路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即将开通,北京的司机可以使用支持新系统的国标卡在北京的高速公路(ETC)上刷卡不停车,也可以使用北京市政公交卡在新系统中停车刷卡(MTC)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