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无为的学术成就

(1)汉语语音学和汉语音韵学的历史

1.日本大雅堂《韵镜研究》中的“说什么”分析。《古代汉语研究》,2008年3期。

2.日本近代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3.中日汉语音韵学的学术差异。《古代汉语研究》2006年第4期。

4.日本学者研究越南语汉语语音。延边大学学报,1,2006。

5.日本学者对汉梵音译的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6.日语文字的时间层次及其确认的依据和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抄袭材料语言学,2006年第2期。

7.日本佛教“宣言”与汉字声调考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另见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复制》2005年第7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3期。

8.日本学者满(女真)韩的音译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另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本,语言学,10,2005。

9.日本学者研究过日本汉字与现代汉语语音的关系。《音韵学文献与音韵学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4月。

10.《辞韵》的音韵。董坤、郑风主编,《音乐史新论——纪念邵荣芬先生八十寿辰学术文集》,学苑出版社,2005年5月。

11.日本《吴晗吟图》中的“中原雅音”。《音韵学文献与音韵学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4月。

12.日本学者对日本汉字与古汉语语音关系的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4年3期。

13.中原雅乐的风格。《论音韵学》,齐鲁书店,5438年6月+2004年10月3日。第七届中国音韵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音韵学学会编辑。

14.日本学者对日本汉字与汉语中古音关系的研究。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3期。

15.清末日本学者《北京官话四声辨》(日文)。日本文学艺术研究,日本关西大学,第56卷第2期,2004年9月。

16.日本学者对韵镜的研究。《古代汉语研究》2004年第4期。

17.中原雅乐研究的起始时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语言》,2004年第3期,商务印书馆。

18.日本学者对韩国语汉字读音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语言》,2004年3期。

19.日本学者对《中原音韵》及相关韵书的研究。北京大学语言学论文集第30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6月165438+10月。

20.“辨音”传递的“中原雅音”。中国语言学会主办《中国语言杂志》第11期,2003年9月。商务印书馆获吉林省政府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

21.明代手稿《辨音纲要》初探。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1,2003。

22.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的“变调”标记问题。(合作)《中国学习》2003年第6期。

23.新时期音韵古籍整理的简要回顾与思考。古籍整理研究杂志,2002年6期。

24.从几组数据看南宋孙膑通俗读法的变化。语言学与文献学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

25.退流朱的《武夷极品》发行。《诗论》第三、四辑由东方诗论社编撰。5438年6月+2002年10月的韩国梨花社。第二届东方诗学国际会议(香港浸会大学)。会议的报告。

26.南宋时,孙膑读到了“平分阴阳”的存在依据。台湾省音韵学系列10,台湾省中国音韵学学会、辅仁大学主办,学生出版社,2006年5月5438+0。我在台湾省第十八届音系学年会上宣读过(台湾省台北,2000年5月)。

27.中原音韵与吉安方言。《第六届汉语音韵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辑。

28.说明“平则清浊,中则克制”。东方诗学学会编辑,《诗学》第二辑。韩国梨花社1999 10月。会议宣读,韩国大田忠南大学,1999。

29.《醒世姻缘传》中的“亭”字与今天东北方言中的[t' in]音。国学1998第三期。

30.南宋时,孙逸读了《尹平》的性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10。

31.《九经直声》明版二例。《语言花园里的英语》,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8 1。

32.南宋孙逸《清金座曲》通读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语言,第4期,1998,商务印书馆。获吉林省政府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获教育部第五届全国高校古籍委员会“中国古代文献学”二等奖(1999,一等空缺)。

33.九经藏北版有三种叙述。《语言研究》,6月出版,1998,《第五届中国音韵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辑。

34.南宋已“平分阴阳”。北大语言学随笔21系列,商务印书馆1998 10月。在中国语言学会第八次会议上宣读。《中国语言》1995 5《会议纪要》。

35.南宋孙一隐注意到了“浊上返”的问题。《庆祝金95寿辰随笔》,吉林文史出版社,4月1996。

36.南宋“秀儿”的常见读音。延边大学学报第2期,1996。

37.南宋《十二编》“俗读”注音的“三声”性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第3期。

38.南宋《阵雨书》“音误”的正字法性质。《语言研究》发表于1996年6月,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辑的《中国音韵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39.南宋《十二编》中的“清浊”问题。中国古代学,1996号,1号。

40.九经直调反切的由来及相关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第1期

41.魏的诗学体系。延边大学学报第2期,1994。

42.《山海经注》“柯案”音释。(合作)《古籍整理研究》杂志1994第2期。

43.《九经尹稚》的反切与经典诠释的正读考辨。语言学习65438+6月0994。中国音韵学学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辑。

44.图们江的口语发音及其来源。东江学术期刊第3期,1993。

45.古文字手册错误举隅。古籍整理研究学报1993第1期。

46.《晋书》中的“谐音”。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No。1.获吉林大学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

47.王昌龄的诗用韵。延边大学学报第4期,1993。

48.岑参高适诗韵系统异同比较。延边大学学报第4期,1990。在中国音韵学学会(北京大学)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上宣读。

49.岑参的诗韵谱。语言文学随笔,延边大学出版社,19990,65438+2月。

50.《醒世姻缘传》诗韵考。烟台大学学报第4期,1989。

51.《& lt韵镜>校对笔记后记。杨军校对笔记,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52.晚清中日学者对北京官话变调的认识。早稻田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导论)第26期,2007年5月。

53.19世纪末北京官话声调初探——以日本人编写的《官话指南》为中心。(合作)现代普通话

《语音学研究》,中文出版社,2007年2月。

54.日本传统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55.高本汉利用“二手材料”撰写《广韵》评论。(合作)《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1期。

56.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的教科书和工具书。《语文学习》2007年第6期。

57.日本汉语语音书的语音研究。杨乃思先生八十寿辰庆典文集,2011 1,中华书局。

58.南宋“小郝云”的创作。(合作)《语言发展之路》论文集,语言出版社,2008年2月。

59.尹正方言声母的特点。(合作)唐作凡教授80寿辰祝贺文集,2008年2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60.高崎彦次郎对高本汉《切韵》研究的修正和补充。(合作)当代语言学2010,第4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1)。

61.南宋《九经直声》中的“托思韵”问题。(合作)中国语文杂志第14期,2010期,10期。商务印书馆

62.清初《五音云童》韵书的建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3期。

63.当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2010。大学文科学报文摘,2065438+2000。

64.日本古代汉语语音研究。古代汉语研究,第2期,2010。

65.现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大学文科学报文摘,2065438+2000。

66.日本汉藏音译研究。民族语言,6号,2010。

67.高本汉对《满天新造》切韵研究的批判意识。中国音韵学第16次会议论文集,九州出版社,2012年3月。

68.《& lt押韵测试>;:日本江户时代后期的用韵构造,《古代汉语研究》,第2期,2012。

69.日本;(1719)《汉语方言笔记·华南方言与中韩文化》(六),韩国文化社,2013年2月。

70.韵镜与日本明治人名的命运预测。中国文化研究,第2期,2013。

71.何的《故乡联书》中诗“衰”的音。延边教育学院学报1992No1-2.

72.唐代古典诗歌中的“叶韵”问题。延边大学函授教育1992No1.

73.从韵的角度,可以看出药用赋出现的时代。延边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No。1.

中学语文老师要学习一些音韵知识。吉林教育1989 2-3系列。

75.重建清代东北方言史:混沌中求新知——评邹教授《清代东北方言语音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2014。。

76.景云研究史上的四条主线。中国音韵学(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12。

77.清末民初东北官话的语音系统——以新发现的日本明治汉语教材为例。方言,中国社会科学院,第4期,2013。

(2)整理语文课本、中国历史、东北方言、古籍。

1.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会话教科书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4期。

2.中国史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3.从汉语教材(韩文)的序跋看韩国的语言教学意识。韩国韩华杂志(46期),2006年2月。

4.《醒世姻缘传与吉林方言词语的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2期。

5.校对《读文札记》,《古籍整理研究》第4期,1998。

6.“李周”和“君臣邦交”是对是错。国家图书馆文献1998第4号。

7.“用v.o .这个句子。《庄子》中的“阿”及其变体。东江日报1990号。1.

8.系统研究东北方言的第一步。(合作)国学1989第3期。

9.谈唐诗中的“是什么”。东江学术期刊,1988,3期。

10.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研究的基本问题。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2007。

11.中国学者与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的出版。(合作)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汉语教学趋势与研究》,2007年第3期。

12.19世纪韩国汉语教材语言干扰。(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国语》2007年5期。

13.日本汉语口语语法研究的先驱——读1877出版的《支那文典》。北京大学语言学论文集第37期,商务印书馆,2008年6月。

14.20世纪30年代满语方言和东北方言研究。东江学术期刊,第2期,2010。

15.日本明治后期的北京官话语法理论-余庆典。厦门大学国学院国学丛书第三辑2065438年3月+01。

16.栗石伍肆朗翻译黎锦熙《新编汉语语法》的意义。刁主编120周年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中华书局,5月2010。

17.日本“军”东北方言的教学意识——读1933(修订版) 》中国方言研究论文,韩国汉阳大学,2010年4月。

18.清末民初北京官话语气词举例(合作),《中国学习》,第11期。

19.《中国对外汉语教学考证》,中国读者,2008年6月27日。

20.《马史文通》与《广志》中的“中国语法”——晚清中日文言语法理论体系的建立。厦门大学学报,第3期,2011。

21.晚清东北方言词考证(合作),《社会科学战线》,第3期,2012。

22.《清末民初北京口语词汇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合作),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2012。又见中国人民大学文案,语言学,第7期,2012。

23.《论中国历史研究的历史批评理论范畴》,东江学术期刊,第1期,2012。

24.明治后期日本每月传播北京官话的历史意义,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3期,2012。

25.中国历史研究体系中的要素视角的理论范畴,中国言语文化学会《中国言语文化》创刊号,2065438+2002年2月。

26《台湾省闽南语会话教科书教学与日据初期中国史的价值》(合作),《台湾研究文集》第4期,2012。

27.《日本明治后期北京官话语法教学论——读1905版》,厦门大学汉学研究所文集(第三辑),中华书局,2065年7月438+02。

28.东亚语言学视野下的中国史研究,《东江学刊》第2期,2013。(中国人民大学抄袭材料《语言学》2014第1期全文转载;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第6期,2013)

29.织田氏的汉语经典(1887):日语文言文语法体系的初步构建,复旦学报,2014。

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日本现代汉语语言学的意义(1908)(与李迅合作)。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2014。

31韩国官话质量校正体系的一个考证(与张辉合作),《古代汉语研究》,第1期,2014。

32.65438+2004年底至20世纪初东亚的国际通用语——汉语的应用(第二作者,与张辉合作),《延边大学学报》,第2期,2065438+2004。

(3)古代礼仪制度及其他

1.从溪流中撤退不是秘密。东方诗学学会编的《诗学》第五、六辑。韩国梨花协会2004年6月5438+10月。第三届东方诗学国际会议(上海大学)。会议的报告。

2.西周朝觐初探。《快衡集——陆绍刚教授回忆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3.春秋时期雇佣关系的衰退。金百年诞辰作品集,2002.9。吉林大学出版社。

4.春秋时期朝圣的衰落。东江学术期刊,2002年第3期。

5.略论周代的任用制度。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儒家年鉴》第一期2001,商务印书馆2001,10。

6.战国时期婚约制度的破坏。社科前沿2001第4期。

7.归流仪式中的“入俗”问题(韩语)。韩国退溪第107期,2000年2月,17。刘宁夏(韩国)编辑的《退溪先生礼记文集》(仅6篇),《退溪杂志》未印。陶云社2006年7月发布5438+0。

8.浅谈西周盟制。延边大学学报1,2000。

9.商代的任命及相关问题。社会科学前沿,1,2000。

10.晚清文人对朝鲜使臣“中国意识”的认知。创价学会大学创达中国论文第14期2011年3月。

11.“门客新话”:日本人对马清初“新知”的探究——福建《海上漂流与唐代航海日记》的意义厦大学报(社科版)第1期,2013。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的《明清史》(2013,第5期)。

这包括少量与其他人共同撰写的论文。还有近20篇其他发表的论文。论文发表后,多次被转载、摘抄、引用、评论。(1)专著

1.音韵学文献与音韵学史,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6月。它被列为广岛大学文学系的中国语言史教材,由卡诺·于冲教授。

2.周代雇佣制度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书评《揭示周代任用制度》,见《光明日报》2006年7月4日。2006年9月获北方15省市自治区(太原)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2007年6月5438+065438+10月获福建省政府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史三等奖,6月5438+065438+10月获厦门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作品二等奖。特别介绍了台湾省的《论经典》。引用《清代朝觐制度研究》等数十部著作。

3.《宋元时期吉安方言研究》,专著(与李红合作),中华书局2008年6月出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于2005年6月完成,2005年2月通过专家鉴定。2009年日本中国学会简介。2009年6月,165438+10月获福建省政府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史三等奖。引用了刘晓楠的《宋代四川语音研究》等著作。

4.中国历代礼制,专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九月。引用了几十部作品。

5.日本汉语音韵学史,专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65438+2月。日本语言研究所的日本语言研究、中国古代研究、中国读者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日报、辞典研究、日本中国研究学会日本中国学会会刊(2012)等报刊均有评论。2013 10 12 10次获中国语言学最高奖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 12个月。同时第9次获得厦门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张玉来、潘军、陈东会、陈宁、耿军等。

6.中国历史研究理论范畴论纲,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作为博士生的教材。

7.《东亚视野下的汉语史》,专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12。

8.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材语音研究,专著,合作,商务印书馆,201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2完成。鉴定等级为优秀。

9.《日本现代汉语语法史大纲》,专著,商务印书馆,2014。

(2)编制

1.编著的教材《汉语音韵学通论》,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出版计划(2002年6月),2006年2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被国内外多所大学列为研究生教材或参考书。

2.《古代神童考》,陈主编,延边人民出版社1990 11。

(3)编辑和校对

1.音韵学札记及内容(上下,1.4万字),主编,作家出版社,1.07。2009年引进了中国学会的权威日文期刊,是目前国内外汉语音韵学目录中最全面的工具书。郑风把阅读列为学习汉语音韵学的必学内容。

2.《语言学与文献学论坛》(第一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5438+10月。

3.古代汉语,一本教材。合写,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三月。它已被吉林省八所大学的中文系采用。

4.《对外汉语教学总论》(80万字),主编(合作),作家出版社,2008年5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文读者等。都有书评。

5.《对外汉语教学大纲》(70万字),主编(合作),作家出版社,2008年5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国读者报都有书评。

6.《红门中路》,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7.《韩非子》(三人译校),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3。

8.《后汉书》(三人译校),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

9.《完整的金文》(点校,两人合作),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10.《日本汉语教材志》(1912年前),40卷本编辑,中华书局,2013。

11.朱总考的口头文学语言(四种,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合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65438年5月+01。

12.中国礼仪制度文化丛书(五种,中国婚礼,中国葬礼,中国家庭礼物,中国客人礼物和中国祭祀仪式),第一主编(与张立明合作),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9月。台湾省益寿大学被列为通识教育教材。引用了几十篇文章。

13.新编古代汉语,国家级教材。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4.《大一语文课堂》,厦门大学出版社编辑,2011九月。

15.《海洋文明与汉语写作》,厦门大学出版社编辑,2012 12。

16.《东亚汉语史》,厦门大学出版社编辑,2013年6月。

17.黄殿成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主编(与叶宝奎教授合作),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10。

18.《中国音韵学》(厦门大学与中国音韵学学会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编辑,2013,11。

还有另外四本书。这包括少数合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