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好心人,请告诉我陈若曦的小说《尼克松记者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拉...

2)反映中国大陆文革的小说:陈若曦于1966年随丈夫在台湾省留美学生返回大陆,前后经历了七年文革生活,于1973年离开大陆赴港。停笔十一年的陈若曦,分别于1974和1975在香港《明报月刊》首次以小说形式披露文革内幕,并在北京发表《尹县长》、《炮手》等作品,举世瞩目,成为知名作家。在陈若曦陆续发表的十五篇短篇小说和一篇长篇小说《归来》中,* * *两篇小说《晶晶的生日》和《尼克松的记者团》以女性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在《壶口》、《任蓝秀》、《丁云》、《十三单元》、《女朋友阿芬》等作品中,以女性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别人的故事,说明陈若曦重视女性的思维意识。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也是丰富多样的,但却摆脱不了一种宿命,那就是政治干预和政治运动的侵扰。“政治”已经渗透到他们的世界,主宰了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幸运和不幸都源于政治因素[8]。社会制度下女性的命运一直是陈若曦关注的问题之一。

陈若曦的小说一直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3],正如有学者指出,她的小说一直是随着整个现实的政治社会形势一步步发展的(可以说,当她走到那里,故事就在那里结束了),反映了她出生的每一个特殊阶段各种人物的生活模式。她的女性意识也不例外[4]。陈若曦的作品往往与他所经历的时空环境和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真正的作者陈若曦和作品中的暗示作者(陈若曦《第二个自己》)[5]往往相距不远,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学术界根据陈若曦个人的生命历程和时空环境的变化,对其作品的创作特征进行分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早期作品(从大学开始的作品,1957~1962):如《秦叔叔》、《灰眼黑猫》、《巴里的旅程》、《收魂》、《新庄》、《乔治》、《燃夜》、《昨夜戏》。在这一时期,陈若曦的小说已经呈现出现实主义的色彩,关注她成长环境中的地方民俗和平民[6],尤其描写了在男权社会制度下受传统民俗和禁忌支配的中下层女性的悲惨命运[7]。民间禁忌和女性是她写作的主题。

(2)反映中国大陆文革的小说:1966年,陈若曦在台湾省以留美学生身份随丈夫于文革初期回到大陆,前后在文革中生活了七年,1973年离开大陆返港。停笔十一年的陈若曦,分别于1974和1975在香港《明报月刊》首次以小说形式披露文革内幕,并在北京发表《尹县长》、《炮手》等作品,举世瞩目,成为知名作家。在陈若曦陆续发表的十五篇短篇小说和一篇长篇小说《归来》中,* * *两篇小说《晶晶的生日》和《尼克松的记者团》以女性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在《壶口》、《任蓝秀》、《丁云》、《十三单元》、《女朋友阿芬》等作品中,以女性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别人的故事,说明陈若曦重视女性的思维意识。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也是丰富多样的,但她们都摆脱不了一种命运,那就是政治干预和政治运动的侵扰。“政治”已经猛烈地渗透进他们的世界,主宰了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幸运和不幸都源于政治因素[8]。社会制度下女性的命运一直是陈若曦关注的问题之一。

(3)以美国华人社会和两岸三地人情世故为题材的小说创作:陈若曦1979年从加拿大移居旧金山,在小说题材上告别文革小说,以美国华人社会和两岸三地人情世故为题材;小说如《突围》、《视野》、《二胡》、《纸婚》,短篇小说集如《城内外》、《王佐的悲哀》、《贵州女人》等。,陈若曦似乎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不同政治、社会、文化背景的人纷纷进入她的视野[9],其中对女性主体性的反思仍是主要关注点之一。小说虽然涉及离婚、外遇、婆媳之争、单亲家庭等各种题材,但乍一看似乎并没有脱离80年代女性问题的范畴[10],但在新旧价值观的斗争中,陈若曦反复指向女性主体性的反思,通过破裂的婚姻或不幸的爱情,实现女性的成长、女性意识的觉醒和独立。因此,面对传统婚姻家庭观的束缚,陈若曦80年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厦大教授洪倩指出,陈若曦从早期的老作品《灰眼黑猫》(1957)到《第三者》(1995),写了几十篇关于女性命运的短篇小说,时间跨度长达36年。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经历了从“不幸的夏娃”到“受难的美女”,再到“舒适的女人”。

(4)寻找台湾省女儿家:陈若曦回台湾定居1995,中央大学驻校作家一年,慈济医学院兼职教授。现为中国女作家协会常务理事,荒野保护协会会员、志愿者。更是因为亲戚朋友的离婚,加上我和石积极从事“逸仙会”的辅导工作,才发现台湾省妇女问题的严重性[12]。《女儿家》、《创造桃花源》、《清水阿姨回家》、《完美丈夫的秘密》等都聚焦台湾省社会的女性问题。正如她在《女儿家》序言《女人靠什么》中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