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后的学习方式和高中有什么区别?
高中学习的目标是考上大学。所以高中教育是应试教育,主要的教育方式是填鸭式教育、走书式、题海式。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教育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大学教育是继承和创新知识的教育。
大一新生入学后,一方面期望在高度紧张的高考后放松自己;另一方面,不能适应新的学习压力,导致厌学,失去学习目标。因此,在大学生活中尽早确立新的学习目标显得尤为重要。目标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产生自觉行为的动力。一个人一旦没有了人生目标,就会抑郁迷茫。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越高,他的才能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利。”
(二)学习内容不同
中学阶段学习内容精细,课程少。中学阶段一般只学十门左右的课程,主要讲授一般的基础知识。然而在大学,学习内容很广,课程很多,很难。大学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四个层次,每个层次又由许多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课是指学生为了完成专业学习任务,取得专业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而必须学习的课程。必修课包括公共课程,如大学英语、数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必修课还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确定。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前者针对本专业学生,后者针对全校学生。
一般来说,大学五年需要学习的必修课有40多门,选修课有60门左右。每个学期学的课程不一样,内容也大,学习任务比在一所中学要重很多。大一大二主要学习公共课和基础课,大三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大四主要学习专业课,进行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还开设了人文选修课,学生按规定选修人文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后才能毕业。
不同的学习风格
在学习方式上,中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天、每一节课,老师都频繁布置非常具体的作业和课堂提问,大量紧凑的课堂教学不断强化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而在大学,课堂教学相对减少,自学时间大大增加。大学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图书馆藏书丰富,实验室先进,课外科研活动丰富多彩。大学的教学计划还安排了大量的教学实验、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四)不同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方法上,中学时期,老师以“手拉手”的方式带领学生,老师们做了细致周到的安排。很多同学养成了依赖老师,只会背会背的习惯。教师过分强调教学,重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轻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甚至漠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大学老师则是“引导式”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安排课外时间,逐渐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不是采用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倡导生动活泼的学习和勤于思考。因此,大学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