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的学术成就
1.《不作为犯罪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2.《论单位的刑事责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日本刑法精要》,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
4.《刑法一般问题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5.《日本刑法精要》(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
6.刑法,法律出版社,2012。
(2)翻译
1.刑事政策,法律出版社,2000年
2.《刑法导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
3.《各种刑法理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
4.《刑法基础》,法律出版社,2005年
5.《刑法导论讲义》(新版,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6.《刑法讲义》(新版,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7.《刑事政策》(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 * *
1.中国刑法原理(一),赵廷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2.中国刑法原理(下册),赵廷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3.《量刑通论》,魏昱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4.《刑罚种类通论》,陈兴良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1993。
5.《刑法大全》,,杨,,吕继贵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6.《现代西方刑法理论简史》,马克昌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
7.《刑法新问题探究》(与张明楷、周光权合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8.《刑事案件中的抗辩审查——强奸与拐卖妇女儿童罪》,李红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
(4)主要论文
1.关于增加传染病罪(与李罗合作),第7号法律,1989。
2.《论我国刑法中的量刑制度和量刑方法》,《中南政法大学学报》第3期,1990。
3.对中国刑法中死刑制度的思考(与王龙合作),《法律评论》第5期,1990。
4.《论中国刑法中的假释制度》,《法学》第2期,1991
5.《论非犯罪化》(与王龙合作),《中南政法大学学报》,第2期,1991。
6.论担保人(一),《法律评论》第3期,1993。
7.论担保人(下),《法律评论》第4期,1993。
8.论刑法中的行为,中国法学1994第1号。
9.中国法人犯罪理论考察,第486期(1997.3),日本同性恋协会法。
10.近年来美国法人刑事责任评析,《法律与商业研究》,第1999期。
11.《论德国法人的刑事责任》(与单敏合作),《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12.中国公司惩罚理论研究——美国法与日本法的比较—— (1 ),日本同性恋协会。
13.中国公司惩罚理论研究——美国法与日本法的比较—— (2),《日本同性恋协会法》第273期。
14.中国公司惩罚理论研究——美国法与日本法的比较—— (3),《日本同性恋协会法》第274期。
15.《论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4期。
16.从一个案例看犯罪未遂与不能犯的区别,《中国刑法》,第3期,2001。
17.《论单位犯罪的主观要件》,《法学与商业研究》第4期,2001。
18.《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法学》第4期,2001
19.《论中国刑法中的伪造罪》(与李罗合作),《中国检察》,第9期,2001。
20.from ruin行为定性的法律分析,《法律与商业研究》,2002年6期。
21.《罪刑法定原则下犯罪概念的特征》,《法律评论》2002年第4期。
22.《近年来国外法人犯罪研究的新动向》,《比较法学研究》2002年第4期
23.“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司法的现代发展”,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司法改革评论》第4辑(2002年6月5-4-38日+10月)。
24.《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清华大学《清华法学评论》,2002年第1期。
25.《论日本法人的刑事责任》,法律出版社《刑法丛刊》第5期。
26.《论未遂犯的处罚范围》(与沈健合编),《法律评论》,2003年第2期。
27.《单位犯罪若干问题新探》,《法律与业务研究》2003年第4期。
28.论交通肇事罪的几个问题——以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为中心,《法学》2003年第4期。
29.刑法中的危险及其判断——从犯罪未遂与不能犯的区别谈起,《法律与业务研究》2004年第4期。
30.《刑法因果关系的思考》,《中国刑法杂志》2004年第5期。
31.《论刑法的刑事政策及其实现》,《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32.《关于放火罪的几个问题》,《法律与商业研究》2005年第3期。
33.无价值论的行为与无价值论的结果:现状与展望,《法律评论》2005年第6期。
34.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应考虑主观因素,《法律与商业研究》2006年第1期。
35.《中国犯罪构成体系亟须重构》,《法学研究》2006年第1期。
36.《无价值论的行为批判》,《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
37.《刑事和解:刑罚改革的新理念》,《法律论坛》2006年第4期。
38.《近年来日本刑事实体立法的动向及评价》,《中国刑法杂志》2006年第6期。
39.《法益侵害论与犯罪认定》,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40.《被害人承诺研究》,《法学研究》2007年第1期。
41.《论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法律与商业研究》2007年第2期。
42.《紧急避险的法律性质研究》,《清华法学》2007年第3期。
43.对禁止类比的质疑,《法律评论》2008年第5期。
44.《无价值论结果的展开》,《法学研究》2008年第5期。
45.《论财产犯罪中的占有》,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1期。
刑事责任的另一种理解,《清华法学》2009年第2期。
47.《死刑缓期执行制度新解》,《法律与业务研究》2009年第4期。
48.过失犯罪若干问题探讨,《法学评论》第3期,2010。
49.关于完善我国单位犯罪处罚制度的思考,法律与业务研究,第1期,201。
50.“从毁”行为的定性分析——兼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行为义务来源,《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第4期,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