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授
孔,祖籍山东,是孔子的第73代旁系子孙。他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先生的创始人,严家炎先生的博士。擅长现代小说和武侠小说,语言功底极佳。他的文章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愤世嫉俗。《北大往事》中的“47楼207”一文不胫而走,随后现场出现了一本名为《47楼207》的文集。接下来的《青楼文化》《井底之飞》《金庸侠义传》《空山疯狂传》等版本卖的很好,根本无法收藏。他几乎与生俱来的幽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年来,他在多家广播电视台和高校设立金庸小说教学神坛,受到广泛欢迎。去年5438年6月+10月,、张纪中、杨在华山与金老先生在一起论剑,江湖人称“北来随我饮”。
孔遭遇金庸:
认识金庸快二十年了,金庸已经成了一个有点唠叨的老头,金庸作品改编的电影也越来越低俗。但我忘不了金庸小说里让我感动的,我所知道的让别人感动的。
为了放松,备课,学习,我一定会多次打开金庸小说。我无法预测我40岁、50岁、懂得生活、60岁、70岁的时候眼睛里会不会有泪水。
《在文学丛林里遇见金庸》——文化上,我专注于文学;文学方面,我侧重于小说和戏剧;近年来附庸风雅,以通俗小说为主;通俗小说里,我仔细研究过武侠小说;而金庸先生早早埋伏在武侠小说里,等着我这个蒙面伯乐,于是我们狭路相逢,遭遇悲惨...
“不读金庸,就不知道半个中国文学”——因为对金庸的迷恋,我开始疯狂读武侠。但是读了几百本书,大部分都忘了。没有炒作,没有指导,甚至没有正版。是亿万人的阅读实践,金庸的名字镌刻在人类文学史上。武侠看多了,我也加入了谈侠义、谈剑的行列,在同学中谈师道。我和同学向钱理群推荐金庸,一位严肃的导师。我们夸张地说,不读金庸就等于不懂半个中国文学。所以,钱理群读了金庸,后来写了一篇研究文章。他和吴晓东合写的图文并茂的文学史第一次被纳入金庸的内容。钱老师鼓励我们把金庸当严肃文学来读。于是我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重读了一遍又一遍金庸,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我铁石心肠,一次次被金庸毁掉”——我是一个很投入读书看戏的人,标榜“感性在先,理性在后;先感受,再研究。”中小学的时候,我为《大红灯笼高高挂》和《高玉宝》流泪,《卖花女》和《金姬与银姬的缘分》,《雷雨与家》,《流浪者与简爱》,《爱不能忘记》和《下山》。从上大学开始,我就没有为文学作品流过泪。我以为我成熟了,再也不会被作家骗哭了。就像《悲惨世界》、《复活》和这里轰动一时的《寂静的黎明》一样,它们深深地打动了我,却没有摧毁我的泪腺。但是,我一次次被金庸感动...
——孔董卿
学生证词:
孔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不修边幅”,但接下来,你会被他的幽默所感染。有人戏称孔董卿是“钱钟书之后真正的幽默”、“北大的马克·吐温”,多少有些夸张和睿智。他非凡的经历和独特的思维方式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持久的生命力。孔是一位“文人”...
.....孔老师带我们走进了著名作家金庸先生的文学殿堂。从武林盟主、武林革命、小说大师的分析中,对金庸先生这位当之无愧的小说巨匠,20世纪下半叶最著名的作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正义面前,邪恶总会被压倒;忠诚中,人性的本来面目显露无遗;在孩子的亲情中,我们深深感叹情感的脆弱...也许我们应该像小说中的曲折一样,接受生活的考验,接受风雨的磨练,这样才能更好的看到扬帆远航的目标,在迷失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阿忆
策划人、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
阿忆的主要成就
2002年初春,阿忆被凤凰卫视制片人桂平任命为12大型纪录片专题片《百年大公报》的总策划兼总编剧。1月与桂平合作,担任大型外交史专题片《百年中美风情》12集总策划、总编剧,并担任旁白、配音,获得知识界强烈反响。
2001年底,应凤凰制片人范清源邀请,担任《鲁与余的约会》总策划,同时应北京九成影视机构邀请,担任42家电视台联播的《夫妻剧场》总策划。秋天,为了应对凤凰制片人的紧张,阿奥特更快地落笔,担任六集故事片《周家三兄弟》的总编剧,一时名声大噪。春天,经凤凰副总裁钟大年、凤凰副台长刘春授权,阿忆、桂平携手担任大型历史专题片《清华九十年·水木》12集的总策划、总编剧,意外收获一片叫好声。元旦那天,在刘春和桂平三番五次的劝说下,阿忆勉强暂时当上了世纪大讲堂的主持人,直到最近一发不可收拾。阿忆不想被视为“主持人”,他的名片上还印着“策划人”的头衔。
2000年,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副主任周星三参观了小屋,并要求阿忆认真发现自己,并担任《谁在说》的主持人。结果,阿忆,一个作家,失去了他的主持潜力,从那以后,电影一直在继续。
1999年春,阿忆一口气写了105万字的五卷本历史巨著《民国日记》。由于无法出版,他受凤凰资讯站副站长程鹤麟邀请,担任30集大型历史专题片《中国纪录回放》和《50周年国庆大典现场》的策划和总撰稿人。
1998年,阿忆、范清源携手担任大型历史专题片《多彩北大百年》16集的策划、总编剧。
从65438到0997,在钟大年和程鹤麟的支持下,阿忆从央视脱身,成为香港回归48小时直播重要栏目的策划人,与央视胖子张越共同主持。这是阿忆第一次被拍照。那时,他是一个英俊的年轻人。
1996期间,阿忆是央视大型历史专题片《港百年》365集的总供稿人。
1994,阿忆是北京广播电台《生活热线》的特邀策划和主持人。
从65438到0993,阿忆是《北京青年报》的专栏作家。
1992年,大众心理学著作《青春的敌人》出版,这是阿忆的第一本书。
1964年4月10日,阿忆——一个渺小却伟大的生命——出生在北京双桥的一个军人家庭。
孟尔东,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潜心研究多年,著有《中国诗学通论》、《传世佳作》、《陶渊明文集札记》、《中国文学史》等400多万字的专著。他花了7年时间,查找和阅读了大量古籍,完成了3卷* * * 1万字的《中考考辨》。
这部专著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受到中国文史学界的高度评价,认为是近年来的一部力作。
2004年3月,孟二东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新疆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工作。到达新疆后的第二周,他出现了严重的声音嘶哑症状。在医生命令他“停止说话”后,他尽管生病,仍然站在讲台上。4月26日,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上完了最后一节唐代文学课,倒在了讲台上。被查出食管恶性肿瘤,回北京做了三次大手术后,仍坚持研究和指导研究生。为表彰他的先进事迹,人事部、教育部授予他“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