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力是什么意思?

毅力是一种耐力,包括抗挫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是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理倾向。忍耐力、抗挫折能力、抗干扰能力是随着人的成长和教育的要求而不断磨练和提高的。换句话说,毅力来源于练习,不管是别人逼的,环境感染的,还是你督促自己练习的。一般来说,毅力不是天生的,必须后天磨练。

原来,生活艰难的时候,孩子的毅力自然会随着生活和成长的需要而得到锻炼和提升。想要的还不够,因为家里没钱,这是耐挫锻炼;你不能停止做你想做的事情,因为你妈妈布置给你的事情你必须去做,这是耐力锻炼;别的孩子叫你出去玩,你父母不允许,因为家里有你需要做的事情,这是抗干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毅力可以让年轻人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所以过去很少有人觉得自己缺乏毅力。

现在家庭条件优越,家长在教育中很容易忽视耐力、抗挫折、抗干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做什么都不用做。你可以随时做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哪怕吃不下碗里的饭,甚至可以随意扔掉。可以说,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缺乏教育意识的家庭,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根本不需要持之以恒,所以不会有持之以恒的体验和提高。很多孩子虽然上了中学,但耐力水平连小学都不如。

但是上学以后,逐渐开始要求有毅力,尤其是初中二三年级以后。在学习上,我们开始被要求看书做作业,坚持学习,有耐力去维持;考试和错误需要韧性来应对;玩电脑,看电视,出去玩,甚至聊天吃零食都需要抗干扰能力来面对。可以说,毅力和恒心在整个中学,甚至在大学和社会工作中,经常被人拿来比较。谁的毅力强,谁的毅力大,谁就能有所成就;谁的毅力弱,谁的毅力少,谁就只能做不需要毅力和毅力的事情。因为之前没有相应的训练和锻炼,完全不可能一下子适应这么高的要求。

其实这个时候开始培养自己的毅力也不迟。既然父母没有给我们锻炼的机会,那就自己锻炼吧。既然毅力是在需要中锻炼成长,那就在自己的成长中锻炼自己;既然毅力是通过磨炼培养和提高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当下的需求和当下的事情来培养自己。

耐力、抗挫折、抗干扰都是非智力因素,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有一个不同于智力因素的特点,就是他们的意识。所谓觉悟,就是只要意识到了,就能提高,有所收获;如果没有意识到,你不仅一无所获,甚至会退缩。

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即使你没有意识到需要培养,即使你根本不想提高,你也会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提高。比如背课文,虽然你不知道背课文对提高记忆力有好处,虽然你不想背,但是因为老师的要求和检查,你不得不背。久而久之,你背的多了,记忆力也会提高。只要上学,只要跟着老师走,不管你喜不喜欢,不管你意识到没有,你的智力水平都会提高。

非智力因素不一样。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爱好、做事的目标和理想,还有想法、态度和习惯,更重要的是坚持、抗挫折和抗干扰能力。这些素质也叫人的基本素质。在我们的成长中,这些品质不会随着年龄和学习而自然提高。没有意识到,就不会得到。比如你考试不及格,如果你意识到了,这就是考验你承受挫折能力的时候,也是锻炼你抗打击能力的机会。就是看你能不能跌倒再爬起来,你会正视困难,不会觉得尴尬,负面情绪会很快减轻;但是,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认为自己太丢人了,你就会怨天尤人,你的精神就会一蹶不振,你就会为接下来的考试埋下焦虑的种子,而且随着次数的增多会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会发生在动力、态度和毅力上,因为你没有意识到,连你的心理层面也会回到童年。

比如你的计划,这也是非智力因素,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因素。如果你制定了一个计划,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这会对你的非智力产生什么影响,只是为了完成这些计划好的事情,那么很可能这个计划会因为你的习惯,或者计划好的步骤,或者因为别人的干扰,或者因为事情的难度等等而再次失败。更有甚者,你会因为未完成的计划而进一步否定自己的品质,你会认为自己永远不会有毅力。

如果你意识到你曾经后悔没有完成计划,那么坚决执行和完成计划就是你锻炼的主要目的。你可以用这个计划来看看你是否能坚持计划,特别是当你犹豫不决或被别人打扰时,或者因为事情很难,或者因为计划不周。可以通过考验自己,磨炼意识来提醒自己。所以,完成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