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编好了吗?

辅导员分为大学辅导员和留校辅导员。大学辅导员有一个属于学校的行政编制,留在高校当辅导员不是正式编制。大学辅导员是人事代理,不是正式事业编制。编制通常是机构的编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岗位的分配。财政拨款数额由各级编制部门制定,通常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公益性岗位。

是的,大学辅导员属于学校的行政编制,待遇是中等水平,比人民教师略低。多少取决于地区和什么学校。就业三年后,你可以在办公室工作,可以教课,当然也可以继续当辅导员。

在编教师是事业编,即在编教师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非在编教师是临时工或合同工。

优势:

教师工资构成由基本工资、津补贴和职称工资构成。职称工资可以随着职称的增加而增加,工龄工资也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编外人员工资固定,一般无法保证职称晋升和工龄。虽然近几年有所改革,但在实际操作上和编导老师还是有很大差距。

留在高校做辅导员,不是正式编制。高校辅导员都是人事代理,不是事业编制。除非单位说明招聘是以事业为单位,一般的方式是合同制。

编制通常是指机构的设立、人员的定额和岗位的分配。财政拨款额度由各级编制部门设定,财政部门据此拨款,通常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公益性岗位。

各种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很多都对学历有限制,有迷恋高学历的倾向。比如朋友所在的高校,连招聘辅导员都需要博士学历,门槛高得惊人。

这种尴尬对于高职生来说更加明显。以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部门招聘,要求速记,懂法律,硕士以上学历。没想到几个月都没人“达标”。有学历的不会录的快,会录的也不会学历高。

最后降低条件,高职院校法律文秘记录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录用,完全胜任工作。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直接一棍子打死高职生,但其实“术业有专攻”,大部分高职生都学了一技之长。

有些学生在专业实践能力上甚至优于本科生和硕士生——如果仅仅因为一纸毕业证就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甚至连相互竞争的机会都没有,这无疑是不公平的,也是一种浪费。

目前高职教育如火如荼,各种“毕业生被抢”的新闻让人眼前一亮。但不得不说,一些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还是有些轻视的,让高职院校毕业生总觉得“丢脸”。

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往往敌不过社会就业体制的“冷”——只要“冷”风不散,高职教育就很难真正热起来,也不可能有更多的人“从路转粉”。

回到高职院校去留的话题,目前很多院校都做了各种努力。比如,对于能力突出的大学生,学校在招聘时适当放宽限制,给他们平等的竞争机会;对于待遇低的问题,一些学校也给予优惠政策,提高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