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是个怎样的皇帝?孟畅与华瑞夫人的典故
第一,惩恶除奸
公元925年,唐朝末年皇帝灭前蜀后,孟知祥的一位姻亲被任命为我们驻舍使。孟知祥趁唐末之乱,据蜀自立。934年正月,称帝,建后蜀。孟知祥去世前,年仅16岁就去世的太子孟仁赞继位,“委托赵、张(即张掖)、李等。”
孟仁赞即位后,改称孟畅。在这一点上,朝中的将领都是和孟知祥并肩作战的老臣。孟志祥宽容善良,一直对他们优待纵容,让他们更加嚣张。孟尝君即位后,他们真的很看不起小皇帝,越来越“目中无人(目中无人,目中无人),逾越法律,什么事都做在第一宫,夺良田,造坟。”其中,李和张掖的叔侄尤为嚣张。
孟畅躲在后台,静观其变。几个月后,他抓住李野心膨胀的机会,提出“请判六军”的过分要求,以“与家人合并”为由将其逮捕开国功臣李兆焯见孟允炆,依仗旧臣,拄着棍子去庙里,声称自己有病,不能拜王。听到李的死讯后,李大发脾气。第二天,当他看见方萌时,他的手很慌张,他用他的手杖向他下拜。孟畅毫不客气地命令他退休,贬谪到一个遥远的地方。
李推翻时,他的侄子张掌管朝廷军队。孟尝君任命他为丞相,以稳定张掖。张掖对此判断失误,认为孟尝君对此无能为力,于是头脑发热,公然在国内设狱,用残酷的刑法向百姓勒索钱财,令“蜀人怨声载道”。孟畅和心腹设计最终将张野杀死。之后,孟昶系统性地罢免前朝大臣或令其提前退休,重新任用亲信,彻底完成了政治洗牌。孟昶此举虽有排除异己之嫌,但却得到一致支持,因为他所清洗的人大部分是前朝极为愤怒的前大臣,符合人民和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新桃改旧符后,孟畅“开始掌管个人事务”。为了体察民情,启迪政治,孟昶模仿唐朝,在朝廷设置了一个信札(朝廷接受臣民赠书的箱子)。
因为中原战乱,蜀国相对和平,一些有实力的军阀先后带兵、带地加入蜀国,孟尝君出兵开疆拓土。经过多年的战争,后蜀完全收复了钱树的领土。从此,依托蜀道天险,孟尝君在蜀中过着惬意的帝王生活。
第二,勤奋有才
孟尝君执政之初“颇勤于政事”,整顿吏治,开疆拓土,使“边不耸”。他“劝农宽刑,兴文教,勤求治,与民同息”,把后蜀建成五代十国唯一的“国内福安”乐园。
孟昶在唐九经(《易经》、《诗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传》、《礼》、《礼记》、《李周》)的基础上,将萧敬、二雅排除在外,予以保留。
孟畅文学修养很高,精通诗词歌赋,甚至成为后世公认的春联鼻祖。春联始于五代。据舒昆说:“蜀未归宋前一年,除日。常命学士辛在卧房门上写桃符,声称其言非功,并写云:新年收,甲节号长春。”这幅对联也因此成为最早记载的春联。
公元941年,孟尝君鉴于前蜀因吏治腐败而死,写了一篇96字的《官谚》,力劝官员以清廉爱民为先。
孟畅的性格是“善良心软”,对死刑尤其谨慎。我们每一次审查死刑报告,都在尽力做到法外开恩,尽力挽救罪犯的生命。在被核准死刑的犯人行刑前,孟畅会派人秘密到刑场观摩行刑。只要死囚“一句话就说自己冤枉”,他们就会立即现身阻止行刑,并立即移交部门反复核实,以至于有些案件“三五年都不会判决。”因为他的“善良仁慈”,当他后来倒向宋朝的时候,“从二江到梅州,全民信奉道教,数百人痛哭哀悼。”
如果孟尝君一直勤政爱民,一定会成为不朽的圣贤君主。然而,孟尝君在勤政爱民的同时,也走上了腐败亡国的道路。
第三,专奢
当时“契丹之乱,中土蝗灾连年”,而后蜀则是太平、祥和、物产丰富、安逸,像一个温柔的故乡,渐渐消磨了孟尝君的野心。于是,到了孟尝君中期,“君臣奢靡”,开始堕落。孟昶先是“好打球,也是方士房里的一技之长”,后又“收养了许多良家,以充后宫”。除了他的嫔妃之外,他还设置了12的等级,并给容貌优秀的嫔妃加了爵位号,等级与官员、学者等同。他们所需的一切费用都由孟畅监管,每月从国库中支付。
《孟尝君》里非常漂亮的华瑞夫人,很喜欢她。她精心制作了美味的“杨妃头”来取悦她,还做了一道名为“一月一盘”的素食供她享用。孟尝君越来越奢侈,在河池修建水晶宫作为避暑胜地。此地建成后,极尽奢华:三根楠木柱,沉香楼,珊瑚窗,碧玉屋,正殿琉璃墙。鹧鸪帐,青玉枕,冰杆叠顶,胜似人间天堂。孟畅和华锐夏天每天都在这里度过美好的夜晚,一起留宿,一起跳舞。
《宋史》用“专奢”四个字概括了孟尝君执政中后期的历史。孟昶的奢侈令世人震惊:他的小便池是用七种宝物制成的,其他日用品的材料也极其奢侈。所以,宋太祖在孟畅当了俘虏后,当面指着尿壶叹道:“你用七宝装饰这个。你应该用什么来储存食物?你这样做,就别死!”
孟父子“耕男暖衣美食四十年”。孟尝君把以前的大臣都开除了以后,几乎都是不称职的。这些新来的朝臣在互相玩弄。不知道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我头顶。
第四,亡国降宋
西南这块肥肉已经吸引了周世宗的柴荣垂涎三尺,出兵讨伐后蜀,大获全胜。此后,将战略目标转向南唐,蜀国才得以生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决心一举消灭后蜀,派名将王全斌带着六万精兵攻打蜀都。
为了表明一劳永逸解决后蜀问题的决心,宋太祖命令工匠在汴梁修建五百多间房屋,安置后蜀俘虏,并命令手下士兵:“行军时,不得烧房、驱逐官吏、开发高坟、砍伐桑腐、攻城拔寨,不得乱杀俘虏、抢夺财物。”部队出发后不久,首都突然下起了大雪。宋太祖戴着貂皮帽子视察时,突然对左右说:“我这样衣不蔽体,还觉得冷,想念西征的将士,犯霜雨夹雪。为什么这么差?”于是他脱下貂皮帽子,马不停蹄地派人到四川去送给王全斌,同时向全军传话,可惜不能尽兴。宋军深受感动,个个奋勇争先,不战而胜成都守城的14万蜀兵。
另一方面,孟昶的第一个昏招,就是派“善读兵法,许自己以一计”的王昭远领兵抵抗。王兆元出身卑微,但有点小聪明。孟知祥“爱他”,要他服侍,陪孟畅读书。孟昶即位后,被提升为“通奏知唐之事,但事无论大小,一旦托付,府库便取之所欲。”孟畅的妈妈多次提醒儿子“招远没有,他不听。”
于是,当蜀军“发源于成都”时,孟尝君派丞相为他实践。王昭远像戏子一样,“手握铁,指挥军队,自比诸葛亮。”醉后向丞相夸口:“请转告圣上,我此行不仅能御敌于国门之外,还能带领这‘二三万面邪子’乘胜追击,夺取中原易如反掌!”
自诩不怕闪舌的王昭远遇到宋军,三战失利仓惶出逃,留下部将坚守剑门关,弃甲藏民,最后被宋军搜刮,押往汴京。
孟畅得知“招远等人相继落网”的消息,吓坏了。“赐金帛招兵。”四问之下必有勇者。组队后,孟畅把“带领数万精兵镇守剑门关”的重任放在了太子孟玄哲的肩上。
孟玄哲甚至比王昭远还不靠谱。他是“没练过武术”的,而副教练李廷贵、张惠安则是“全不知”。三个菜鸟带领几万士兵,只能把手下变成几万头肥猪。最可笑的是,王子把远征当成了旅游。“玄哲离开成都,却带着十代嫔妃、乐器、歌手,朝夕演奏,对军政毫不同情。”部队到了绵州,孟玄哲得知“松石破了剑门关”,干脆逃离现场,“逃到东川去了”更糟糕的是,他以不给宋军留下一粒粮食为借口,“烧了房子就匆匆离开”
宋军正处于毁灭的边缘。"蜀兵溃逃,许多将领被俘."孟尝君“忧,问之。”鉴于后蜀将士几十年来的骄奢淫逸,“与敌相遇,不能为我们发一箭东。”目前如果基础扎实,谁来给我打工?他最终拒绝了老将提出的“聚而不散”的策略,并派丞相向宋军投降,以防止蜀中人民再次遭受战争的灾难。此时距离上书伐蜀只有66天。
五、侮辱妻子和母亲
孟昶投降宋朝后,带着家人和官员来到汴京,被封为秦王,并在汉末和刘禅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作为亡国之君,孟尝君受到的羞辱远远超过已故的刘禅。
孟尝君心爱的花蕊夫人,陪他走在去汴梁的路上,写下了堪比李清照的《途中采桑籽》:“初离蜀道,心必碎,留有怨。春天就像一年。立刻不时闻到布谷鸟的味道。三千宫女都很漂亮,我的妃子最漂亮。如果我去中国,我怕国王会偏袒我。”
入京后,面对宋太祖即兴作诗的要求,华锐夫人不假思索地将对国家和家庭的仇恨浓缩成诗,脱口而出:“王城上降了旗,妾哪里知道?”十四万人被解除武装,没有一个是男人!"
孟尝君的母亲李太后随孟尝君进京,宋太祖对她十分敬重。多次用轿子将她抬入宫中安抚,表示条件成熟时愿意送她回蜀国。李太后明确表示,他不想回蜀国,他想回到他的家乡太原。宋太祖还没有从太原收复,说一旦太原被攻克,就满足了李太后的愿望。
矛盾的是,孟畅到北京才七天,就莫名其妙地“死于东京,享年47岁。”宋太祖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废朝五日,朝廷便衣进贡大明堂,发布大臣令,追悼楚王,进贡孝”,政府负责一切丧葬费。
李太后是一个坚强的人,听到儿子突然死亡的噩耗,他一滴眼泪也没有掉。“你不能死在你的国家,即使在今天也要贪图生命,”他拿着酒说。因此,我忍受死者,我把你当成我的儿子。现在你死了,我怎么活!“于是他开始绝食。”没几天就死了。"
“闻之害之”,使她“与常同葬洛阳”孟尝君和李太后母子的葬礼结束后,宋太祖自然把失去丈夫和婆婆的华瑞夫人带进了后宫。
纵观孟昶一生,父亲留给他的是天府之国,蜀地对他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国家富裕,人民富裕。登基之初,也是励精图治,“致力于国政。”但他执政中后期陷入了温饱怪圈,骄奢淫逸。“宠妾之幸,信任平庸之材”,把一手好牌玩得体无完肤。"如果你做了,就应该受到惩罚。"
《诗经》上说,“颓废者无始,清新者有终(没有人有好的开始,但能很好的完成的人很少)。”孟昶上台前后,判若两人。原因是他完全忘记了自己勤政为民的初心,把官方的告诫抛给了外界。他言行不一,变成了典型的两面派,最终亡国,令人惋惜,发人深省。不知孟尝君暴毙前,杜牧《阿房宫赋》中那句著名的警句是否在他耳边响起:“秦人不胜自怜,后人哀恸。后人哀悼而不吸取教训,还让后人为后人哀悼!”
许云辉,男,1984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发表专著两部,5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