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经济学专业
其实,专业并不是躺在目录上的冷名词。专业使人有了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使人与众不同,使人步入行业的世界,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今年开始,我们将引入全新的指导思想,回归专业本身,从思维模式、独特性、归属感、发展方向等因素体现专业的本质,让学生真正了解并热爱专业。
澄清四大职业误区
经历过的人的经历告诉我们,选择文科专业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兴趣是关键,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目标。至于一些道听途说的条条框框,我们应该一笑置之。
专业无所谓好不好,只在乎适不适合。就像参加婚礼,大家都在公开场合夸新娘漂亮,背后却有很多意见,但如果这对夫妻很夫妻,那就是幸福的。选择一个不熟悉的“好”专业,不如自己做足功课,选择一个熟悉的专业,不管别人怎么说。只要熟悉了,就会产生兴趣,激发动力,不断前进,做出成绩。专业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自己眼中的专业和非专业。做一个有准备的职业追逐者,一切都会轻松愉悦,斗志昂扬。
误区一:学了专业之后做什么?
歧视:专业不代表行业或职业。
一个同学以高分考上了一所“985”重点大学。在选择专业时,他坚定地选择了“工商管理”。他问为什么,回答说:学了工商管理,可以从事快消品行业,进咨询公司。其实快消品公司和咨询公司是最不专业的公司。在招聘管理培训生时,他们明确表示不限制专业,甚至强调员工专业背景的多样性。2007年,欧莱雅公司举办大学生市场竞赛时,以负面为主。
负责人是财务部毕业,但是从事市场策划;宝洁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公司。品牌推广负责人在上海推介会上自我介绍,毕业于社会学、化学和电子工程专业。笔者参加毕马威的面试,经理介绍自己是国际关系。其实会计师事务所是专业背景复杂多样的地方,对会计的专业要求是毋庸置疑的。但国际知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非常注重学历背景的多元化:会计是一门技术,可以在工作中学习,接触不同类型的公司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基础知识,这是后天很难培养出来的。在很多方面,专业不等于职业或行业。专业背景需要大量的“软实力”作为支撑,去对接某些行业和职业。选择未来职业的不是专业背景,而是用人单位选择合适的专业人士。把金融和银行挂钩,把法律和律师挂钩,这是完全错误的。
误区二:专业名称绝对重要。
辨析:专业不能顾名思义,专业名下的发展方向也大相径庭。
专业名称只是一个符号,专业内容和性质差别很大,需要深入了解才能有所收获。有同学说不想学经济金融,因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是数学家,学数学太麻烦,就转行学管理了。其实在大学里,管理学的数学要求比经济学高,更难!有人把会计和财务管理归为一类。会计讲究细致,逐级要求凭证,注重微观;财务管理主要研究财务报表,在复杂的报表中发现细节反映的问题,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的发展脉络。有人认为学会计和理财就是玩数字游戏。其实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有相当一部分是法律法规、税法、经济法、会计实务规范等等。调查要学会很多跟踪调查的方法,房地产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都喜欢招这类的学生。在博物馆学的主要课程中,有很多关于展览展示的知识,很多学生后来从事展览管理和市场营销;文化遗产管理,其实就是在和古典建筑打交道,古典建筑和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密切相关...专业名称下的专业面孔,有枯燥的基础知识和生动的案例轶事,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定义。
误区三:热门专业比冷门专业好。
辨析:专业中没有绝对的冷与热,但在绝对中有相对,在相对中有微观的比较。
如果是以录取分数线和报考人数来看,确实有专业的冷热之分。但从长期来看,似乎冷热程度并没有那么明显。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总是抱怨英语学生抢了他们的饭碗;英语专业苦于没有专业特色,最适合的职业是教师和翻译。热门专业生源多,同类毕业生多,竞争压力大。而所谓的冷门专业,大部分都有相对应的接收单位,或者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有需求。
我认识的一个以高分考上国贸专业的女学生,在大学里发现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最后,她以三篇高质量的论文打动了教授,获得了保送资格。后来她去了香港大学读博士。同年,因为金融危机,她的毕业班就业率只有去年的一半。其实各专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可转换性:中文系也有学生参加了高级英语口译,做双语翻译或者同声传译;历史系学生通过司法考试,从
律师或公务员进入法院和检察院。冷门和热门之间的转换,可能只在一念之间。无论什么专业,都需要高科技人才,学好这个专业,热爱它,才会有前途。再加上国家为不太热门的基础专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奖学金,鼓励本科学生学习,还有一部分保送海外名校,所以基础专业的前景同样广阔。
误区四:只要上自己喜欢的专业,任何学校都一样。
辨析:要把握专业特点。不同的学校开设相同的专业,方向和特色不同。
中国民航大学会计专业以物流会计为主,在物流管理和经济调查与跟踪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北京邮电大学国贸专业在通信行业贸易研究方面有优势,很多毕业生进入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公司的业务部门。北京交通大学的经济管理专业强调交通行业的特点,开设了很多铁路物流和轨道交通管理方面的课程。上海海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海上豪华邮轮管理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学生可以在实习期间体验五星级游轮的奢华...不同学校开设的专业名称相同,课程设置、内容偏好、发展方向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这一点,如果你是《学习》的老读者,应该会注意到“专业指南针”这个小栏目就是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的。
基础强的专业更应该关注学校的学术传统和培养计划,因为学校之间的细微差异,往往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哲学为例,复旦大学西方哲学各有优势,南开大学中国哲学各有优势,同济大学德国古典哲学各有优势,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哲学各有优势。结果复旦大学哲学系有大量美国人出国,同济大学主要去德国;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学生,很大一部分会接近语文、历史等“国学”。人民大学哲学系的学生分布在很多党政机关。很多同学在考研时往往会选择母校相对强势的专业作为自己的报考方向:兰州大学的区域经济学、延安大学的近现代史、延边大学的韩语、黑龙江大学的俄语...这些学校的强势专业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加分项。
职业让你与众不同。
专业学习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掌握各种知识和研究方法,只不过比熟练地弹奏各种乐器,学以致用,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慰藉,体会到人类智慧的美好。即使专业的学习很枯燥,即使看起来不那么实用,即使看起来像是“冷门”和难学的专业,即使是“硬”专业,我们也能结合自身真正理解它,学习它,应用好它,最终才能发挥专业的最大价值。
价值观一:专业锻造独特思维
有人说历史系的人特别理性。读历史让人对历史的脉络非常清晰,总喜欢对一些概念性的东西进行总结和提升。但也有人特别擅长挖掘历史中的偶然性,体验奇闻趣事的乐趣。二月河在网络上热播的清廷历史小说系列和明朝的事情,似乎充满了情感魅力。一位从事会计工作的历史学毕业生说:“学历史给我带来了实用性和坚持性,这非常符合会计师事务所对员工的要求。”
有人说中文系的人特别感性,习惯于陶醉于文学幻想。但也有人从传记中观察人与人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从百家争鸣中体会人生和管理的哲学。不要想到文学专业,只想到诗歌、散文等纯文学文体。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让我们不仅可以享受独特的审美愉悦,还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人物和情境,就像小说叙事模式中的多维度、全景式呈现,把最重要的东西从繁杂的东西中分离出来。这种优势在任何行业、任何岗位都会有施展的空间。这是学习汉语最有价值的地方。
专业是一种启发性的思维方式,只有专业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才会对人产生影响。职业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也养成了每个人独特的思想特点。水均益的沉稳和能力与他在哲学系的专业素养有关。杨澜有着睿智的语言天赋,这得益于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的影响。也许一个经济学班毕业的人,最后并没有从事金融或商业,但他肯定会不自觉地在生活和决策中运用经济学的指导:注重机会成本,在做出选择时总是权衡放弃另一种选择的成本;注重效率优先,追求边际效应最大化;擅长比较和竞争分析,运用博弈论解决复杂问题...管理学的人喜欢讲组织结构,新闻学的人重视宣传和口号的力量,社会学的人有很强的集体和社会人的概念。也许我们不会谈论我们的专业,但它会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价值二:职业展现人格魅力。
记得听过一位著名教育家的公开课。老师第一句话介绍他其实是中文系的,然后就开始在黑板上给我们写“师”、“学”、“教”这几个字的繁体字、篆书、甲骨文。我们给这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单的开始,带来了不同寻常的个人魅力传递效应。
看汉语言专业的课程设置,对于训诂学、方言学、系谱学、中国历史、古代文学等课程,很容易让人一看就头疼。很多学校把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汉语言放在同一个系里。三者相比,汉语言在本科阶段的基础最为扎实,专业知识最为深厚。正是那些艰深晦涩的课程,让汉语言专业成为职场上的一匹黑马:每年都有很多出版社(尤其是古籍)、各大图书馆、档案馆和语言文字机构来学校要求汉语言专业毕业生。
现代社会讲究人际交往,如何与陌生人接触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如何在公共环境下保持和谐,彰显魅力。专业背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求同存异”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如果不能展现自己,就很难展现自己的锋芒。很多成功人士会很自豪地说我是某个专业的毕业生,可能和我现在从事的业务没有必然联系,而这种差异感恰恰增加了我的个人魅力,引发了周围人的倾诉欲望。试想一个哲学毕业生最后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的掌门人,会留下多少话题。
职业不仅给了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一面旗帜,旗帜上清晰地显示着我们自己的标签。很多学校开设第二专业,选修科目最多的是经济学、法学、会计学、计算机。但近年来,中文、历史、国际交流等专业逐渐升温。很多同学表示,能够学到有特色的知识,让自己与众不同,是自己未来发展的秘密武器。
也许一开始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也许是转到了某个专业,但是每个专业所包含的丰富营养可能会让人“上瘾”。复旦大学的相关调查显示,只有少数提交转专业申请的学生最终离开了专业,而放弃转专业的学生中,80%以上是因为学习了一年,在专业学习中找到了新的自己,才逐渐对当前专业产生了好感。
价值三:专业精神撬开职场大门
专业不能为我们进入某个行业或从事某个职业提供任何保障,但可以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某个职业目标的大门。
首先,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会给下面的新人带来榜样效应。很多学校会邀请已经毕业,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往届毕业生做报告,分享经验;同专业的校友会推荐弟弟妹妹到相关公司实习,提前进入一个行业体验实际工作;在某个行业,某个学校的毕业生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也会对用人单位产生比较积极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其次,相关专业知识为进入某个行业打下基础。除了会计和财务管理,证券行业最喜欢招哪个文科专业?答案是心理学!基本上各大证券公司招聘管理研究员时所列的专业都和数学有关,只有心理学例外。很多行业的入门专业在学生心目中并不都是模糊的印象,专业知识的应用范围其实很广。如果没有其他光环,专业对口确实对新人进入职场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合理的规划可以让专业背景更有吸引力。经管类学生从事新闻传播,专门做财经新闻,做财经评论,进入“第一财经”或专业经济媒体;学中文的同学进广告公司,搞文案和产品包装,每天绞尽脑汁想出和画面匹配的漂亮广告词;学社会学的学生从事市场调研;学教育学的学生从事人力资源...其实专业打开的门不只是一扇门。你要摸索自己选择的方向。
价值四:职业创造美好未来。
职业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职业生活可能在不同职业的排列组合中进行。我一个同学本科学的是哲学,硕士学的是管理哲学。后来她拿到了管理学博士学位,现在在一家公司做研究部门的负责人。从纯文科到管理学,他原本的发展目标是做一名学者,现在却投身商界,成为一家知名企业的管理层成员。
人生每个十字路口都会面临专业的选择。一个学英语的女生,总是在为选择哪个方向深造而发愁——她不想继续从事文学研究。后来她以优异的英语成绩申请了美国某大学的教育学硕士。在美国期间,她凭借良好的语言优势获得了美国律师资格。几年前,她还在为“英语只是一个工具”而烦恼,如今,她已经成为华尔街一家知名律所的律师。
专业的选择取决于坚持,专业的冷热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在上海浦东新区,公开招聘社工人才需要年薪10万。申请人需要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通过外语考试,并有相关工作经验。很多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对转行感到非常遗憾。近几年很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了烟草等大型垄断企业,待遇和发展都不错。立足于这个专业,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香港英皇金融集团证券部的一位高管,专业是历史。学历史的人对信息的变化特别敏感,尤其是对细微的信息敏感。没有人会想到,一个缺乏扎实数学基础的人能在证券行业取得成功。学什么都不用做,但是可以从上一步中汲取营养。经济学家林毅夫大学时学的是农业工程,后来获得了商业管理硕士学位。他的工科背景和管理思想给后来的经济学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专业没有最终的数量,选择一个专业终身的人也不多,但是之前的专业可以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悠扬优美的音乐来自于标准的乐器,灵巧的手,智慧的眼,手眼协调才能演奏出完美的音乐。文科专业包罗万象,文科专业发展空间广阔。未来我们将继续围绕此展开相关话题,敬请持续关注。要做好应战准备,在选择专业之前要充分熟悉专业;选一个熟悉的,喜欢的专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希望大家都能实现你的职业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