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

请加分。谢谢你

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实现成功就业

作为就业的主要群体,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如何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成功就业,对于国家、高校或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至少要从大学生的主观因素和政府层面来解决。

关键词:金融危机影响就业

今年全球金融危机将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很大影响。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人,近两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多达1000万。作为就业的主要群体,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如何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成功就业,对国家、高校或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金融危机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如下:

1)社会因素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高校的不断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压力,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巨大影响,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扭曲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招聘歧视对毕业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华尔街金融风暴的袭击使本已严峻的就业问题更加困难,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更加突出。

2)学校因素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的机制。这种就业制度的改革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只想扩大招生规模,缺乏对社会需求的调查和了解,关于学校专业设置、招生、就业指导等诸多问题仍在不断探索中。

3)大学毕业生自身因素

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36.5%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不太清楚,29.3%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性格不太清楚,54.5%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不太清楚。认识自己是很难的,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完全客观准确,但这是大学毕业生走向职业生涯必须要做的工作。

同时,大学毕业生对职业的认识也是模糊不确定的。高校毕业生一方面更关心就业问题,对自己的专业有初步了解,但另一方面又缺乏主动了解当前就业政策、职业发展趋势、职业类型、职业内涵、职业素质要求的意识。

2.要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成功就业,必须从以下两个层面解决。

1)大学生主观水平

(1)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形势

虽然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才能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利弊。

大学生就业的有利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这是中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好机会。在此期间,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技能、有社会公德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四有”新人是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这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前景。

其次,无论是国家、各级政府、组织还是学校都越来越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扩招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优先安排新的工作岗位;此外,户籍的淡化、求职资格的保留(两年)等等,国家相关政策都在向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方向倾斜;与此同时,“双选会”、永久就业市场的开放、各级各类就业指导机构的建立、用人单位频繁招聘人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择业机会。

(2)大学生要提高自己,塑造生存本能。

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没必要“一叶障目”,更没必要患得患失,退缩或自暴自弃。大学生只有正视就业压力,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才会有必胜的心理和行动。因此,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我们应该勇敢地打破“就业就是选择终身职业”和“终身”的传统观念。敢吃螃蟹,经营“汤包店”;要明白“先就业,后择业;先求生存再求发展”、“职场人,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迎接挑战”等等。

其次,要做一个十年的人生发展规划。从第一次就业到接下来的10年如何发展都要有规划。制定职业规划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做职业规划要考虑“三性”:适合职业、对个人有兴趣、对社会现实。如果你敢做你认为你能做的事,你就一定能成功。有了明确的人生发展规划,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会提高,社会适应力会进一步增强。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兴趣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或发展方向。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用平和的心态合理定位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就业路上的曲折,让就业更顺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对就业前景的考虑上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是压力释放或者压力转移。

(3)期望要适度。

在正确认识社会需求和自身竞争条件的基础上,把社会需求作为自己求职的首选,适当降低期望值,先求职,立足,再谋发展。

(4)不谈专业对口。香港早在10年前就重视通才教育,以便在职业上灵活选择。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人才的划分有了新的标准:博士生是专业人才,硕士生是应用型人才,本科生是通用型人才。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类似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逐步推行,使得专业对口的奢谈趋于淡化。所以,即使你的专业不对,你的素养和品质也会在你成功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体现出来,相信“金子总会发光”。本科生有很大的可塑性,即使是硕士生也要灵活调整专业方向,不要执着于专业。

(5)做好挫折的准备,乐观面对求职失败,也可能是一生的财富。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求,因此很难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是基于“职位分析下的岗位资格模型”通过价格机制在劳动力市场上选择合适的人才。比如IBM中国区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是:第一个方面是服务意识,能否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方面是沟通能力;第四个方面是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商业道德。

2)政府层面

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大学毕业生健康就业心理的管理职能。

(1)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最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很多。但是,由于就业市场还处于发展壮大阶段,在就业市场的运行中,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和主管部门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仍然存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局限性和缺陷。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一个特殊的人才市场,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而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为大学生创造就业自理的良好环境,未来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思路应该是:建立统一、开放、多元化的市场体系,确保市场体系协调有序运行。

(2)优化技术手段,确保就业信息准确快捷。

加强信息服务。加强信息服务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信息服务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即就业信息网络。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为毕业生查询就业信息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

就业信息的区域化。首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人事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联合编制信息,以便将职业、学校专业、计划招聘和就业需求等相关信息对应起来。有关部门今后要开放更多的专业市场,加强毕业生就业的针对性,不断优化技术手段,加强信息渠道建设,确保就业信息渠道畅通,确保就业信息准确快捷,进一步完善就业信息网络。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在统一、公开、公平的劳动力市场中,各类企业的竞争条件和机会应该是平等的。因此要求不分所有制性质、职业地位和工资分配形式,统一社会保障制度,以利于劳动力流动和资源合理配置,落实企业自主权,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参考资料:

1、吴元、石春华大学生实用心理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02

2.周德明主编《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3.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4.杨晓琼对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研究。2007.

5.黄振宇《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适》,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