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海洋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符合国际和国家标准对船员值班适任要求,具有船舶电子、电气和控制工程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海上运输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相关公约和法律法规,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能在船舶运输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船舶电子、电气和控制系统的操作、维护、修理、管理、设计和开发,具有“诚信”品格、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航海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符合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规定的心理素质、健康标准和身体要求。
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能够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能够用英语顺利进行国际航运事务及相关技术的交流。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强电与弱电相关的基础理论(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控制基础理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PLC原理及应用)、电气工程、机械基础等。
掌握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规定的船舶电子电气人员职业能力标准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国际和国内有关海上运输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公约、法律和法规。
参加国家海事局规定的相关证书培训项目、理论考试科目和考核项目的培训,经国家海事局考试合格并具备规定的海事资格后,取得无限航区船舶电子电气人员适任证书。
主要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程序设计基础理论、大学英语、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船舶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PLC原理及应用、船舶局域网技术及应用、主机遥控与机舱监控、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装置、船舶通信系统、船舶导航设备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海员职业证书、船舶驾驶教学实习、工程训练、综合训练、毕业实习和论文等。
学习时间:四年
授予的学位:工程学学士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电气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能够从事电气行业及相关行业电气设备及其控制的运行管理、产品研发、工程设计与施工、系统集成和设备维护,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系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技术基础理论,包括电气基础理论(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息处理与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运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等。能综合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工程实践,具有初步研究和解决电气设备及其控制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初步的科技研发能力。
主要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核心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陈嘉庚精神、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理论(C语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机与马达。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工程训练、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论文等。
学习时间:四年
授予的学位:工程学学士
轮机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符合国际和国家标准对船员值班适任要求,具有海洋工程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海上运输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相关公约和法律法规,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能够在船舶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海洋工程相关设备和系统的操作、维护、修理、管理和技术开发,具有“诚信”、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品格。
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符合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规定的心理素质、健康标准和身体要求。
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能够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能够用英语顺利进行国际航运事务及相关技术的交流。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机电液压设备及系统相关的基础理论(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海洋工程材料、电工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和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
掌握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规定的轮机员职业能力标准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有关海上运输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和国内公约、法律法规。
参加国家海事局规定的相关证书培训项目、理论考试科目和考核项目的培训,经国家海事局考试合格并具备规定的海事资格后,取得无限航区轮机员适任证书。
主要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船舶热工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船舶工程材料、电工学、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维修、船舶英语、船舶电气设备与系统、船舶自动化;船舶管理*、船舶电站技术管理*、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装置*;船体结构与制图#、船舶电力系统设计与安装技术#、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与制造#等。(注:标*的课程为轮机管理方向的专业主干课程,标#的课程为轮机修理方向的专业主干课程,未标#的课程为两个学习方向的专业主干课程。)
造船与海洋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得到轮机员基本训练,具备船舶与海洋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重点培养地方船厂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过硬、吃苦耐劳,能够胜任船舶设计、制造、试验调试、检验、操作和管理等工作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系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技术基础理论,包括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船舶流体力学、船舶结构力学)、船体结构与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船舶工程材料与焊接、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技术、船舶静力学、船舶阻力与推进、船舶设计原理、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等。
熟悉本专业领域1-2专业方向或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其前沿和发展趋势。
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计算、试验、调查、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实践技能,具备船舶设计、修理和船舶监造的初步能力。
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相关问题。
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侧重培养规格。
要求“造船”专业的学生了解现代造船模式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结构设计知识、建造技术、生产组织与管理、船体生产设计能力。
要求“船舶舾装”方向的学生了解现代造船模式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船舶外部装饰、涂装和舱室内部装饰知识,具备舾装生产设计能力。
主要学科:数学、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编程基础(C语言)、大学英语、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船舶流体力学、电工学、船舶结构力学、船舶静力学、船舶工程材料与焊接、船舶阻力与推进、船舶结构与制图、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设计原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船厂实习、工程训练、毕业实习和论文等。
学习时间:四年
授予的学位:工程学学士
专业设置
集美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有以下四个研究方向:现代轮机管理工程、船舶轮机自动化与仿真、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制造与可靠性、船舶与海上装置的能源工程。2009年,集美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获批新博士点授权项目建设一级学科点;目前,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有1个硕士点,海洋工程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两个学科有2个硕士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有1个硕士点。学科有双聘院士2人,教授19人,副教授20人。其中22人获得博士学位,9人有海外学习或研究经历。依托海洋工程、船舶及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热能工程3个福建省重点学科以及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闽科基[2009]51号)和福建省清洁燃烧与能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闽科基[2009]37号)2。2008年至今,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3项,科技部“863计划”1子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近三年来,每年科研经费达759万元/年。
现代轮机管理
教授4人,博士5人,有海外学习/研究经历3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资助;获得厦门市科技进步奖1;科研经费累计达到400多万元,其中垂直研究654.38+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科研积累。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近20篇被SCI/EI/ISTP收录。建设了一批有特色的学科研究平台和多种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具有良好的实验研究条件。
特点一:以系统仿真和实验研究为手段,研究船舶空调制冷设备的优化设计与控制,各种先进节能技术在船舶空调制冷设备中的应用,以及适用于船舶制冷设备的绿色制冷剂的创新基础研究。有船用变风量空调系统、绿色制冷剂与高温热泵、在建船用冷藏集装箱性能与故障诊断、船用转轮除湿空调、船舶余热驱动吸附制冷等学科特色鲜明的实验平台。
特点二:为发展适合典型船舶(港口作业船、渡船、游船、勘探船)动力系统特点的燃料电池推进系统中的高效燃料储运技术,开展应用碳/催化金属/镁合金制备复合储氢材料的基础研究,探索合成高效复合储氢材料的技术措施。它拥有pct proe &;e高压气体吸收/解吸分析仪,具有先进性能的高压气体(氢气、甲烷)吸附实验平台。
特点三:采用试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船用柴油机的性能试验和燃烧性能分析;通过油液检测和振动信号分析,对船舶柴油机的典型故障进行了诊断和研究。重点研究先进检测技术、新型传感器和磁记忆技术在船舶动力装置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建有船用柴油机性能实验室,拥有奥地利DEWETRON燃烧分析仪、AVL烟气分析仪等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
船舶轮机自动化与仿真
教授5人,博士5人,拥有福建省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他们建成了船舶数字化设计中心和船用液压系统及元件性能测试平台,拥有TRIBON、CADDS5、SB3DS、ADAMS、ANSYS等专业软件。承担省部级科技项目11项,其他横向项目7项,累计科研经费近565万元;获得鉴定/验收成果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学术论文41余篇,其中EI检索论文10篇。
特点一: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分析船舶截面测量数据与设计模型数据之间的坐标变化误差,解决三维船体截面最优配准的数字化测量关键问题,建立非线性最优匹配模型和特征值分析方法,利用截面测量信息预测船舶建造过程误差,提高造船精度。现拥有船体设计和工艺设计开发平台,与厦门船舶重工有限公司长期合作,开展数字化造船和精益造船研究,解决无余量造船关键技术问题。
特色二:长期研究船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重点研究散货船综合安全评估的新方法。结合独立系统的故障模式分析、可靠性研究和检测技术,开展系统加载试验和模拟加载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将仿真技术和半实物仿真技术应用于船舶制造和机电设备性能研究,重点开展船舶舵机机电系统在安全航运中的可靠性研究,建立了国内唯一具有R&D、检测和试验的综合液压试验平台,以及先进的整机车载试验系统、港口设备分系统实验平台和船舶液压舵机模拟加载实验平台。
特点三:利用无损检测、材料分析、油液监测等检测技术,开展船舶和海洋装备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基于船舶检验技术平台,开展动力装置磨损、腐蚀、疲劳的模拟实验和计算,开展受损设备部件的失效分析,开展设备的可靠性评估和剩余寿命预测。利用等离子辅助球磨技术、纳米电刷镀技术和特种焊接技术,研究关键海洋装备和船舶零部件的先进再制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