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思想问题:如何缩小城乡差距?
当前,我国深化社会民生改革的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难点在于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实际利益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解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更多更公平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新型官校社会关系,完善充满活力的办学体制。
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发展学前教育。实施特殊教育促进计划。继续增加中央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加强监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民办学校发展。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应该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给每个孩子公平的发展机会。
(二)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完善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体系。规范招聘就业制度,完善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和健全城乡平等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加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完善就业和失业监测统计体系。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
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退休人员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聘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落实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融入铂金,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将失业人员纳入就业实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为特殊困难人员提供全程就业服务。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以保护劳动收入为重点,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补贴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补贴增长机制。完善要素市场决定的奖励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控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系和政策体系。
(4)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铂,加快完善社保管理体系和经办服务体系。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
(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和监管体制综合改革。
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巩固全民基本医疗保险,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政府、单位、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在全国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
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理顺药品价格,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全科医生培训,推动医生多点执业,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2.如何看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城镇化。
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走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之路。以城乡协调发展为手段,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围绕“四个统筹”,实现“四个融合”。
(1)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实现产业发展一体化。
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城乡协调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扩大工业总量,增强工业在引领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工业化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以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融合。坚持村庄发展成大板块,注重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方面的衔接和协调,特别是加强重大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规划和* * * *建设,实现城乡有效对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振兴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配套发展能力。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带动农民持续增收。高起点规划城市建设,突出大中城市发展,集约发展小城镇,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培育重点镇,使之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节点、繁荣农村、服务农业、聚集农民的重要载体。
(2)协调经济分配机制,实现城乡建设一体化。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调整各级财政支出结构,实现公共财政城乡全覆盖。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使财权和事权对称,尽快构建符合公众需求的公共财政体系,为全社会创造平等的社会环境。逐步完善农村教育卫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多渠道筹集实施城乡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政策措施的资金,建立健全政府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和贷款贴息相结合的财政投入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财政资金分配结构。突出加大对农业农村的财政支持,调整农业补贴方向和结构,把支持重点转移到提高农业竞争力上来,提高补贴效率,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步伐。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配套改革,坚决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减轻农民负担。
(3)统筹城乡社会建设,实现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化、低成本的公共服务体系,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丰富农村农民的文化生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和设施建设,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使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保障权利,成为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成果的受益者、建设者和促进者。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探索设立担保基金,逐步解决农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问题。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将业务向农村延伸。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信贷支持,放宽贷款条件,扩大服务范围,形成共赢机制。
(4)协调政府政策制定,实现城乡制度一体化。
以建立城乡一体结构体系为目标,大力推进公共财政、户籍管理、就业、土地、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为建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谐提供制度保障。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在制度和政策上搭建平等合作的平台,尽快实现从反哺农业到反哺农业的重大转变。加强对农村的政策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为生产要素特别是农村人口、土地和劳动力按市场规律流动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进入城市的动力,降低农村土地负荷,从而加快城镇化进程。要围绕新农村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为总体要求,创新方式方法,明确规章制度,发动社会力量反哺农村,加快农村发展。
PS:有同学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没有聚焦重点难点,而是聚焦如何深化社会民生改革。我很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总结不出其他更重要的答案。请原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