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有私单。为什么有些机构还让公民信息裸奔?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近年来,不少高校在公示国家奖学金候选人或获得者名单时,公开了学生完整的身份证号码。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还公开了人们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这样公开个人信息合适吗?

多地高校公示奖学金名单暴露学生隐私

据了解,近年来,河海大学、广西民族大学、xi安音乐学院等高校在公示国家奖学金候选人或获得者名单时,都公开了学生完整的公民身份证号码。

△河海大学2014-2015年度本科国家奖学金候选名单。图片进行了编码以保护隐私,但原始页面没有进行编码。

其中,河海大学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人员初步名单和2014、2015年度本科生国家奖学金候选人名单。除了学生的姓名、院系、专业、学号、性别、民族、入学年份,还公布了学生完整的身份证号。

对此,Xi安音乐学院教学部一名负责老师回应称,“要给每个获奖学生发奖金,需要公示身份证号进行名单核实。”

河海大学学生处一位负责老师说,“宣传,让学生查清楚个人信息是必须的,我也没想到更好的办法,最大程度保护学生隐私。"

一些政府网站泄露个人信息。

此外,近日来,多个地方政府在官网频频曝出个人信息等隐私泄露事件,引发公众关注。个人电话、住址、身份证号等信息以“公示”的形式出现在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上,可以随意下载获取。

记者梳理发现,安徽合肥、铜陵、江西景德镇、宜春等地的基层政府官方网站,以及政府主动公开的部分文件资料,均有泄露个人隐私信息的情况。事件被媒体披露后,上述官网陆续删除或隐藏涉案文件,但仍有“漏网之鱼”。

△景德镇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公布的第二批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公示截图。图片进行了编码以保护隐私,但原始页面没有进行编码。

第二批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公示由景德镇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于10月31日2017发布。宣传单位为景德镇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责任部门为景德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其中,可供公众下载的文件公布了学生的姓名、完整的身份证号和联系电话。

当个人信息越来越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信息时,一些高校和院系负责人表示,没有更好的方法公开个人信息。真的是这样吗?怎样才能有效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信息时代,个人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都是宝贵的资源。保护这些核心信息是保护人民权益不受侵犯的必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立法机关和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切断通过各种手段窃取民众个人信息黑手的力度。但是,在全民意识已经形成,保护力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一些高校却放任学生个人信息裸奔,实在让人难以理解。更重要的是,类似情况在一些地方机构和政府部门频频发生,令人担忧。

常规操作已经过时,应该尽快改变。

说实话,高校在公示国家奖学金候选人或获奖人名单时,公开发布学生信息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拨款,用于奖励优秀的全日制大学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中明确规定,评审工作要“公开、公平、公正”,要有“不少于五天的公示期”。之所以做出这样具体的规定,是因为国家奖学金的额度比较高,公开透明地公布,有助于杜绝暗箱操作,让奖学金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这几年很多高校同时发布学生个人信息,没有任何异议。可以说一直都是这样,有惯性。

但是,存在的未必合理。在个人信息泄露频繁带来严重后果甚至悲剧的情况下,高校应及时理顺公示流程,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兼顾学生保护个人信息的需求。惯性思维往往会告诉我们,已经做好的才是最合理的,这其实就是懒思维。事实上,许多过去的做法本来就有缺陷。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人们个人信息的保护,刑法修正案九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这种常规操作显然已经过时,应该尽快改变。

公开透明≠信息裸奔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一些高校的管理部门甚至对记者说“不公布身份信息,怎么保证公开透明?”这样的怀疑很幼稚。逻辑中有一个经典的错误二分法。持有这种悖论的人,往往只看到两种选择:非黑即白,对即错。“不支持我就是反对我”就是这种悖论的经典案例,完全忽略了大多数人“部分认同自己观点”的可能性。“不公布身份信息”只能等同于“暗箱操作”甚至“违规”吗?通过覆盖身份证号等核心信息或者覆盖身份证号中间部分,只公布院系、专业、姓名,学生不能知道有学生获得奖学金吗?在“公开透明”和“信息裸奔”之间,并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完全可以兼顾。

把保护公民信息的意识和行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目前,人们的个人信息保护在公众的需求和现实之间,需要努力的方面太多了。打破常规,有效保护民众信息,是相关部门的义务,不可推卸。既然火车票可以办理身份信息,而快递单又要改成私人订单,难道我们的相关部门和高等教育机构就不能率先垂范,依法行政,率先垂范吗?

在保护人们个人信息的问题上,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一是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不想透露信息,就不要随意发布别人的信息。希望有关部门真的能以此为戒,认真审视工作流程和守法意识,真正为人民个人信息保护做出表率和表率,把全社会的意识和行动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