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如何提高学生对高中政治的兴趣

目前中学生对政治课普遍不感兴趣,主要是三方面原因:一是有偏见认为思想政治课是空洞的理论课,学了没用;二是政治课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第三,中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薄弱,认为思政课晦涩难懂,有畏难情绪。两千多年前,孔子曾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因此,“快乐学习”应该成为教师教学效果的根本追求。同样,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努力使政治课生动有趣,寻求增强趣味性的途径和方法,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的完美结合,让学生把政治课当成一件愉快的事情。提高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有两个途径:

第一,要注重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知识体系和逻辑顺序,运用巧妙的构思、恰当的比喻、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语言进行精彩讲座的方式。如果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注重教学艺术,很容易以偏概全,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首先,导入要精彩。导入是一堂课的起点,是组织教学的科学而巧妙的手段,凝聚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新旧课程;作为前奏,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像路标一样,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导入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是师生为即将到来的新课教学做准备。因此,精心设计的导入对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我在讲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的时候,介绍了云南大学马加爵遇害的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光有科学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培养更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心理素质。从而为引入这门课程打下良好的心理学基础。

其次,语言要生动。思政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与教师的语言技能和语言风格直接相关。《学记》上说:“好歌手使人记住他的声音,好老师使人遵从他的意志。”教师要想让抽象的理论具有吸引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就必须学会哲学语言的深度,逻辑语言的严谨,语言学的规范,大众语言的普及。教育家季米特列夫说:“教师不是扩音器,他们传递书本以外的东西;它不是照相机,复制现实,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比如我在讲《人生价值观》的时候,介绍了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因勇敢救落水儿童而不幸身亡的故事。我说:“云低河泣。19岁——花样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才刚刚开始,却有三条生命在滚滚江水中被冻结,在救人的瞬间沉没...说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我,震撼了我,似乎不准确。因为,在我们面前的世界里,有太多太多被人为感动和震撼的东西。把这些已经变味的文字放在这些大学生身上,不仅可以完整地表达出他们义无反顾冲进河里那一刻所闪现的人性光辉,甚至可以亵渎他们干净的精神灵魂。壮举绽放人性光辉,做英雄可敬!“让学生感受到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光辉。

第三,肢体语言要加强。肢体语言主要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点头、摇头、手势等动作。面部表情可以结合音频语言,增强表情效果,增加信息发射量;眉毛表达反对、赞扬、鼓励等意图;手势增强了口语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分散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有的老师只注重传授知识;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肢体语言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众所周知,老师信任的眼神,赞赏的微笑,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四,人格要高尚。法国作家罗兰说:“要把阳光播撒到别人的心理,你自己也要有阳光。”否则不仅无法说服学生,甚至会让学生怀疑政治课内容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如果教师的道德形象与学生的期望一致,学生就会“爱其师,信其道”,以教师为榜样,塑造自己的人格;作为政治教师,要言行一致,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的事,他们必须先做。政治教师作为人生的引路人,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的人格,树立健康的风气,以身作则;实事求是,敢说真话;有顽强的意志,在困难面前不动摇,不退缩,目标一致。要求学生热爱人民,首先要热爱学生;要让学生求知探索,就要博览群书。这样,学生就会钦佩老师的学识和人格,坚信政治课的科学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积极的情感。可见,思政课的教学魅力还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

方法二: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生动”的政治课堂。

1.情境教学法能极大地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的,适合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使其能够主动地、建设性地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情景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整堂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已进行了这种教学实践。孔子办私塾,带领学生周游世界,因事因人,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情境学习理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西方。该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