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怎么唱传统诗词

我们先来看王志防诗中记载的一个故事:“东坡守钱塘,其父已过。他写诗,秀东坡,先自诵,振左右;毕竟据说阿宝说过,‘郑翔的诗多少钱?坡说,“十分钟后到”。祥惊,问之。爱伦坡说,‘七分是读书,三分是诗歌。这不是很对吗?一首本来写得不太好的诗,被作者朗诵出来,苏东坡的评委给他打了满分。虽然是个笑话,但这个故事足以说明吟诵对诗歌的重要性。不仅古人写诗唱歌,现代人自己也写诗背诵几遍。通过背诵,可以发现哪些地方声韵不协调,哪些词需要替换,便于复习。可见无论古今,人们都非常重视诗歌的歌唱。更何况诗歌的感染力往往是通过歌唱来表达的;学习古诗词往往是从唱歌开始的。古诗词会唱。所谓念经就是读书,一种不急不缓,有节奏有韵律的读书。所谓唱歌,按照国际标准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根据音乐发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唱歌。好像唱歌和唱歌是有区别的。是不是可以说声音可以用乐谱记录下来,那就是在唱歌;如果不能用音乐记录下来,那就是圣咏。但是唱歌和唱歌不能完全割裂,是有联系的。唱歌是没有音符的唱歌,唱歌是有音符的唱歌。有时候可以唱唱歌。两者合二为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不仅所有的古诗词都能唱,而且很多都能唱。比如乐府诗,可以用音乐来唱,可以用词来唱。然而,古人是如何吟诗的呢?我们知道的很少。现代人不能像古人那样吟诗。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语音的变化,诗歌唱法也应该有所变化和发展。现代人的唱法应该比古人更科学,更先进。其实现代人不仅能唱出好成绩的传统诗词,还能唱出各种方式。如果按照演唱者使用的语言来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用普通话唱歌在现代年轻人中很受欢迎。用普通话朗诵、演唱老派诗词,经常在电视、电影、各种晚会上看到。但在背诵诗歌时,要特别注意传统诗歌的节奏,即“平仄”的规律,诗歌的节奏和韵味。有些单词的发音需要特殊处理。比如加拿大华裔学者叶嘉莹先生,他有很多背诵诗歌的录音资料,她用普通话背诵。虽然是普通话,但是有些词听起来不像普通话的发音。叶嘉莹先生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我出生在北京,我只会说普通话,不会发正确的入声字。但是为了让古诗词的声调听起来和谐,符合古人的声调,我尽量把入字都发成第四声。“经过这种处理,听起来比普通阅读更有魅力。如果能在背诵的过程中像一首有音乐的诗一样配上一点音乐就更好了。用普通话唱传统诗词更是。这种唱法需要像普通歌曲一样先作曲作词,演唱者只需要根据配乐演唱即可。(当然,要唱好还要看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唱技巧的运用。)因为是有固定曲调的唱腔,一般不可能随意演奏。例如,毛泽东的许多诗歌被作为歌曲演唱。用方言唱歌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光是汉语就有很多地方语言。普通话实施时间不长,但方言已经在各地生根发芽几千年了。用方言唱诗由来已久。广东人用粤语或客家话背诗,福建人和台湾省人用闽南话背诗,上海人用上海话背诗,各地的人都会用当地方言背诗。在今天的舞台或银幕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学习毛泽东的湖南方言诗歌和陈毅元帅的四川方言诗歌。听起来很有地方特色。我有时候会用南昌话背传统诗词。南昌话的入声字非常明显,用它作诗的语调和抑扬顿挫特别清晰。传统诗词也可以用方言演唱。台湾省“国立清华大学”教育课程中心闽南语讲师梁炯辉先生专门研究这个,开设相关课程。比如湖南常德几乎失传的串诗艺术,就是将古典诗词谱曲,用常德方言演唱。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保留古音的方言特别适合诗歌演唱,比如闽方言、广东话、吴语、赣语、客家话等南方方言。用这些方言唱诗,很容易分辨出平仄,抑扬顿挫,韵味十足。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城市的青年学生,对普通话非常熟悉。因为他们从小就听普通话,说普通话。这无疑是时代的巨大进步。但是现在的年轻学生对方言知之甚少。不懂一点方言知识,对学习和传承古文化、民族文化是不利的。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重视方言的研究和利用。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方言消亡了,人们将如何面对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遗产。3.用戏曲语言唱出中国戏曲和古典诗词,属于中华瑰宝。根据天津戏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戏曲品种名录,中国的传统戏曲有1000多种。许多歌剧中都唱诗。以传统京剧为例。一个角色初登舞台,往往要念一首节奏感很强的诗(或对句),而且往往是押韵念,不慌不忙,抑扬顿挫,高低错落。比如米芾的《击鼓骂曹》诗说:“口如流水,全凭口水战。人若得天之手,自然笑求封号。“其实这是一次高质量的诗歌朗诵。京剧的声韵用的是中州韵和湖广调,也讲究尖字、组字、朗朗上口。笔者觉得用这种形式背诗的古风韵味一定不错,就试着用它给身边的朋友背诗,大家都说好听。应该说京剧的韵白还是比较大众化的,所以背诗(甚至古文)是非常推荐的方法。在京剧中,昆曲的曲调常被用来吟诗。比如《白蛇传》里船夫唱的“桨削白坪桩”,张松下的书里,唱的“晚秋草枯叶落”,在清风阁唱的“哭相思”,还有《霸王别姬》里汉兵唱的“楚歌”。作者用这个曲子多次在各种诗歌演唱会上演唱自己的诗歌,效果不错。剧中还有唱腔形式,半唱半唱,更适合表达感情。比如《宇宙锋》中赵登台时的“杜鹃啼枝,血泪暗悲”就是先唱后唱。短短十个字,将角色的满满的悲伤和愤懑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不寒而栗。再如,张生在《媒婆》中读了莺莺的诗后,又唱起了“玉人来了”这个词,生动地表现了一个书呆子的自得。这种处理方法完全可以用于诗歌演唱。如果有人唱一首写满了词牌“丁凤波”的词,就把词里的“二字逗”都当成唱腔,剩下的句子都是唱腔,效果很好。其实直接用京剧里的皮黄腔唱诗也挺好的。在迎接澳门回归的诗词歌赋会上,作者用西皮二六和西皮摇杆演唱了自己的诗词,大受欢迎。但如果用皮黄腔来唱,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一个已有的唱段不能完全照搬,因为京剧唱段的曲式属于“板腔”,必须遵循“照字唱”的规律,否则容易“倒字”。二、选板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慢板,因为它节奏太慢,腔太长。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歌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人们用歌声传承文明,用歌声传递情感,用音乐展现内心。民歌作为歌诗融合的一种基本形式,天然适合于唱诗。屈原是民歌的集大成者。他写的九歌,大部分是楚地祭祀神灵的民歌。在民歌中,人们大多使用方言和民族语言。一些现代民歌经过文艺工作者的加工,使用普通话或半普通话。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自己喜欢的革命歌曲《十送红军》,改编自赣南民歌《采茶调长歌》。它婉转优美,像哭,唱半句,停半句,反复唱,给人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电影《洪湖红卫兵》中的“手里拿着盘子敲门”这一集,沿袭了起源于元代“小唱”的扬州清曲“敲瓦盘”的技法。电影《刘姐》里也有插曲,不都是好听的广西民歌吗?这些都是民歌中唱诗的好例子。以上现代人演唱传统诗词的方法,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使用。但是除了这些方法,肯定还有其他的唱法。用什么方法唱歌?叶嘉莹先生是这样说的:“你可以按照你认为自己喜欢和适合的曲调随意演唱。“只要你觉得能很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染力,感觉不错。另外,还可以通过听别人唱的录音资料来模仿学习,从中得到灵感,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