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及电子健康码,需要保证信息安全。

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日前联合发布《国家卫生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国家卫生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国家卫生信息平台全覆盖。每个居民都将拥有一个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齐全的电子健康代码。电子健康码在网上引起了公众的讨论。同样的个人健康信息,公众担心的不是病历,而是电子健康码,因为病历只有一份,不能由* * * *享有,除了患者同意,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机会知道这些信息。无论是电子健康档案还是电子健康码的普及,都应该看到公众的担忧,及时做出回应,形成良性互动。

我们先来看看普及电子健康码保证信息安全是什么样的?

拥有一个功能齐全的电子健康码对居民意味着什么?专家:更像电子健康记录,不用担心隐私泄露。

165438+10月9日,据官网信息,国家卫健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已联合印发《国家卫生信息化“十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国家卫生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国家卫生信息平台全覆盖。

其中,《规划》提到“2025年,每个居民都拥有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齐全的电子健康码”。该内容引发关注。6月165438+10月10,北京三益智库医院管理发展研究院院长魏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中提到的健康码并不是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而设置的健康码或旅行码,实际上更像是居民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这个健康代码也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来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国家卫生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发布了《国家卫生信息化“十四五”规划》

全网热议:

居民拥有功能齐全的电子健康代码。

有网友担心隐私会被泄露。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规划》部署了未来八项主要任务,即集约化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完善国家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体系;推进数字健康集成和创新发展体系;拓展基础信息安全服务体系;加强卫生统计调查分析应用系统;巩固网络和数据安全系统。

此外,《计划》还提出了八项优先行动:(1)互通信息,享受三年努力;健康中国建设(行动)支持行动;智慧医院建设的示范作用;针对重点人群的智能服务行动;药品供应保障的智能监控和响应行动;数字公共卫生能力改进行动;“互联网加中医健康服务”行动;数据安全能力改进行动。

近年来,“健康码”这个词已经成为生活中的高频词。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后发现,规划中5次提到卫生代码这个词。其中,在谈到疫情防控应急能力整体提升时,规划提到“推进卫生编码政策和标准统一,实现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结果和预防接种信息全国共享,保障人民群众有序出行,高效协调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在发展目标上,规划提出“每个居民都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齐全的电子健康码”。

此外,规划还提到,在国家卫生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中,在推进数字卫生融合创新发展体系、互联互通三年行动和提升数字公共卫生能力行动部分,也提到了卫生编码问题。规划提到,要“逐步实现电子健康码、医保结算码、金融支付码的多码融合”,要“以居民电子健康码推广应用为抓手,建立以身份证号码为主索引、其他证件号码为补充的居民唯一主索引,推进“一码多用”。此外,规划还提到“加强卫生代码标准使用,加强编码和转码规则实施,推进互认和一码通”。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网友对“每个居民都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齐全的电子健康码”一文尤为关注。有网友心存疑虑,问“这卫生码是行程码吗?”“设置这样的健康守则会侵犯我的隐私吗?”

2022年7月6日,山西运城,一名居民在新绛县核酸检测点扫码进行核酸检测。据视觉中国

专家解读:

比如移动电子健康记录。

不用太担心隐私泄露。

对于网友提出的种种疑问,北医三益智库医院管理发展研究院院长魏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个健康码不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建的,更不是出行码。规划中的健康代码更像是居民的移动电子健康记录。

“计划中提到的健康码更像是居民的电子档案,里面可能包含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健康信息。如疫苗接种、病例信息、家族遗传病等。”魏子宁说,我们现在常说的卫生法典,其实就是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的疫情而设立的。我们可以看到住院医生有没有做核酸,是阴性还是阳性,做了多少天。计划中提到的《卫生法》的功能应该比目前的《卫生法》全面得多。

魏表示,计划中提到的电子健康码的设置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个人健康状况。“你过去的病史和病历可能都在这个健康码里。你去看病,医生完全可以掌握,以便对病人做出更科学的诊断。”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晨光与魏子宁观点相似。王晨光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计划中提到的电子健康码实际上是一个全面的个人健康信息档案,中国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居民健康。

“目前,这一卫生法典的功能还没有完全确定。可能包括目前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这个卫生法典的一些功能,但这部分功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王晨光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流动性也在增加。如果你有这样的健康码,那就意味着每个人的健康信息都随身携带。比如在任何一个地区发生了意外或者疾病,医生都可以通过这个健康代码了解这个人的历史健康信息,从而给予最准确的治疗。

对于部分网友担心健康码会泄露个人信息,两位专家均表示,这种担心其实是不必要的。“这个健康码每天都放在你的个人手机里。如果不给别人看,应该是不能随便找的,包括医生。只有经过我的同意,在就医和接种疫苗的情况下,才会显示相关信息。”魏对说:

另一方面,王晨光表示,人们对个人隐私泄露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在构建健康代码时,相关机构肯定需要收集和存储个人健康信息,但这种行为是为了保护居民的健康,而不是侵犯公民的隐私。”

王晨光说,我们的社会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这种健康代码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对信息的正常使用。相关机构也会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在建设时恶意入侵,法律法规也会规范卫生编码的使用。

红星新闻记者吴洋特约记者水宁

编辑邓曙光编辑王鹤

(下载红星新闻,还有奖品!)

普及电子健康码,一定要做好信息安全。

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日前联合发布《国家卫生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国家卫生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国家卫生信息平台全覆盖。每个居民都将拥有一个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齐全的电子健康代码。

源地图

电子健康码在网上引起了公众的讨论。由于健康信息是极其敏感的个人隐私,这些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担心过度收集健康信息,你得了什么病,挂了什么号,怎么治疗等等。都是个人的私人活动和私人信息。所谓隐私权,就是个人有不希望私人信息被他人知道的权利。为什么有些门诊病人提问的时候会关上门,就是为了避免别人偷窥自己的隐私。不容忽视的是,每个人对收集个人信息的接受程度并不一致。比如在网友的讨论中,有人认为健康码可以包含个人血型,有人认为不可以。因此,电子健康码应该收集哪些信息,不应该收集哪些信息,公众是否有权拒绝,这些都是政策执行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是担心健康信息被泄露和滥用。同样的个人健康信息,公众担心的不是病历,而是电子健康码,因为病历只有一份,不能由* * * *享有,除了患者同意,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机会知道这些信息。而电子健康信息则不同,上传到网上后存在被泄露的风险,尤其是从目前的技术保护到访问权限的管理。社会对个人信息保护不够,健康信息被攻破和买卖是隐患。

当然也有专家说,“这个健康码每天都放在一个人的手机里。如果不给别人看,医生包括医生应该是不可能随意发现的。只有经过我的同意,在就医和接种疫苗的情况下,才会显示相关信息。”简而言之,泄露的风险和信息收集的程度是同比例增加的。如果信息采集的私密程度足够高,就会有商业价值,而如果只是过程信息,就说明变现价值小,谋取私利的人追求健康信息的动力较弱,不如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防范。因此,消除公众的担忧,一是制定好信息收集的规则,二是提高技术预警和预防能力。一旦出现泄密,要用法律法规严惩。

在现在的就医过程中,很多医院都在逐步电子化,方便患者就医。但是每个医院的做法不一样,有的叫电子健康卡,有的叫电子健康码,有的健康档案明显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比如一家三甲医院,健康档案的改善选项包括婚姻、民族、职业、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包括吸烟史、饮酒史、体育锻炼、饮食习惯和睡眠情况。

单个来说,这些信息确实是健康信息,但是整合起来,就会形成非常详细的个人信息。但在实际的医疗体验中,有些信息可能医生根本用不到,或者医生一问就能知道,所以采集过程可能需要形成相应的规范。不如规划一个统一的标准,明确健康信息采集的边界。要知道,刚刚实施一年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以处理为目的,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无论是电子健康档案还是电子健康码的普及,都应该看到公众的担忧,及时做出回应,形成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