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杰出事迹。

袁隆平优秀事迹材料(一般5篇)

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很熟悉故事素材。根据故事材料的性质,可以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么,你掌握了房契材料的格式了吗?以下是我整理的袁隆平的优秀事迹(一般5篇),仅供参考。让我们看一看。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材料1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农业专业的大学生袁隆平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老师,因为他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大饥荒,所以他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把自己“粮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中国人民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几十年来,为中国粮食安全和增加世界粮食产量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和国家勋章”、“终身影响世界华人”。

按理说,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水稻研究,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他可以光荣退休,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为自己的人生设定了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这让我又想起了2008年,当时年近七旬的袁隆平在回应自己落选中科院院士的话题时说:“我没有成为院士,还是说明我的水平不够,以后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没有努力去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这些年来,袁隆平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即使在年过八旬的时候,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草帽卷起两条裤腿,在烈日和稻田里没日没夜地忙碌,继续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实现自己“草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多年来,袁隆平以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道路上,服务了人民,成就了自己。可以说,袁隆平用自己的不懈努力,不仅向世界阐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认识,更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甚至用自己的实践让我们知道,生命的意义是在不断追求的。

“幸福就是奋斗!”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每个人都想仰望星空,灿烂的银河确实令人向往,但没有脚踏实地和持之以恒,又如何能达到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高度呢?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始终坚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融入我们的岗位和日常生活。带着吃不好睡不好的职业精神,带着等待时间的责任,好好做好人生的每一张考卷,好好追求自己的梦想。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材料2全中国最普通的人都知道袁隆平。袁隆平是“和平勋章”的获得者,在很多人心中,他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在民国中坚人物中,袁隆平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存在,是深受中国几十亿人民爱戴的“民族英雄”。袁隆平的逝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

65438-0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雄性不育》,开启了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杂交水稻科研一线,只养活了中国654.38+0.4亿人。在普通中国人的理解中,“袁隆平”这个词是一个充满意义和情感的符号,象征着一个国家的人民从饥饿走向温饱,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追赶时代走向引领时代。从“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到今天的“田文一号”穿越星际,中国的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真理之路,依靠自力更生、顽强坚持、大胆设想、精心验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果。

“离地球近一点,就会把天空看得更远。”这是袁隆平说的。袁老有两个梦想:一个是“草下乘凉之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之梦”。他一生都在追梦,在大地上追梦。袁老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科研工作不仅仅是仰望星空那么高深,更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类福祉的使命追求。杂交水稻的研究是开创性的,是对真理的渴望,是对中国人民的责任。袁老用脚丈量了写在大地上的道理。他的“实验室”是国民经济的主战场,他的科研目标很纯粹,就是解决吃饭问题。

袁一直是民国时期最不平凡的农民。"一个国家的兴亡,人人有责。"作为一个经历过旧中国贫穷落后的人,他内心的渴望是用自己的科研播下改变中国的种子。老人也是最伟大的农民,他给年轻人的寄语是:你们是新时代中国的年轻人,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在追求真理中实践和积累财富,不会辜负时代的责任。他付诸实践,在农田里做实验。90岁高龄,他依然坚持做科研,实现“高产更高产”。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国家粮食安全问题都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事情。他不仅要解决当代人的吃饭问题,还要解决中国人永远的饭碗问题。

当今中国,代表人类科技前沿的成就频频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我们很清楚,没有自力更生,依靠科技自力更生,我们的腰在国际竞争中就不会硬,就像“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让中国人民站得笔直一样。今天,一位科学巨人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们将代代相传。

袁隆平的杰出事迹材料3 2001 65438+2月初的一天,袁隆平刚结束对委内瑞拉的邀请访问,就直飞香港,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理学博士的仪式。他穿着随便的时候根本不打领带。为了出席正式场合,他和同事上街买领带。他的同伴建议他买一条金利来领带。他拒绝买,因为太贵了。他带着同伴到地摊上买了一条100港币的领带。他接过领带,在胸前试了试,笑着说:

“挺漂亮的,怎么样,精神,这叫便宜,比名牌差不了多少,来,你们都来买……”

“不买,不买,袁先生,当然,你的身份不同。连最差的东西都穿在你身上,还成了名牌。我们做不到。我们得靠名牌来撑场面。”

看到同伴都不愿意买,他只好给自己买了几个。他调侃道:“哦,我明白了,你不买就是舍不得付钱。我家老袁很大方,免费送一个给大家。怎么样?”

当时,袁隆平的三儿子和三媳妇都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听说这件事后,他们上街买了一条金利来领带,在爸爸晚上住的酒店给他系上。他们告诉爸爸明天参加典礼的时候买这件,但是第二天他就把在地摊上买的那件扎了,去了香港中文大学。事后,他把媳妇买的领带留给了儿子。

可能有人会说,花自己的钱疼,但是花公家的钱不一样。这个说法差!应该说,他花公家的钱比花自己的钱更“小气”。他是政协委员。2006年2月25日,他飞到北京,准备在3月3日召开一年一度的“两会”。临行前,他“沉”下脸,告诉买机票的人:

“不买头等舱,只买经济舱,就算买了头等舱也要退。”

原来有个买机票的同志,曾经研究了好几天工作。为了让他在飞机上舒服地休息,他买了头等舱。登机前,他发现是头等舱,逼着送行的秘书把头等舱退了,改成经济舱。登机后,头等舱有一个空座位,空姐很了解他,也很尊重他。他被邀请去上了几次第一堂课,所以他免费去上了第一堂课。事后,周围的同事都嘲笑他免费坐头等舱。他说那是空的,浪费资源很可惜。

“中心”主任袁隆平坐飞机花钱“小气”,审批费更是“小气”。当初“中心”建分子实验楼装修铺地砖的时候,经纪人给他提交了一份购物清单。当他看到一块600x600的地砖单价50块钱太贵了,就仔细问是怎么回事。代理回答说,分子实验楼做实验经常用化学溶液,但是地砖是防酸防碱防腐蚀防滑的,材料不一样,所以价格贵。袁隆平同意购买。

袁隆平的杰出事迹材料4近日,一档名为《好像老朋友来了》的节目采访了袁隆平先生。节目中,袁老最想对年轻人说的八个字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试想,我们年轻的党员干部在奋斗的过程中,也需要这八个字的指引。袁隆平教授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稻田生活的课,我们细细品味:味道好甜。

用知识武装头脑。袁老的杂交水稻是智慧的结晶。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他在为人民服务中只能“望洋兴叹”。党员中有些干部受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解决不了难题,思路不清,行动无组织。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老干部中,也存在于年轻干部中。年轻干部岗位与专业不匹配,没有相关经验的积累。如果他们自大,最终也无法成长为人才。所以要不断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仅要从书本上,还要从老同志和普通人身上,更要从网络上,才能担当大任,为未来做好准备。

用汗水磨砺人生。袁老说,他考研究生有个要求,就是一定要能下地。不下地,吃不了苦。吃不了苦,农业就做不好。其实党员干部也是如此。如果他们不愿意深入农村,不愿意爬山,不愿意走土路,他们怎么能了解真正的乡土中国,怎么能服务群众?毕竟书本上记载的,电视上播出的,新闻里报道的,都只是寥寥数语,不能涵盖一切。这就是为什么朱有勇把实验室放在泥土里,这就是为什么张贵梅把学校建在山里,这就是为什么黄文秀放弃了城市的优越生活。他们的汗水没有白费,他们收获了很多成果。“年轻人选择吃苦和收获,他们选择高尚”,这是我们的同志党员需要牢记在心。

用灵感突破创新。"灵感是对顽强劳动的奖励。"生成,其灵感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爱迪生的灯泡实验和杂交水稻种植的成功,是无数努力的结果,也是一瞬间的灵感。在深入实践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党员身上可能会诞生许多新颖独到的思想。灵感可以在一瞬间消失,所以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用在实践创新中。当然,有些灵感是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果。关起门来是无法产生灵感的。你不妨多与人和同事交流,让灵感的火花燃尽。

利用机会实现跨越。因为杂交水稻研究和种植的契机,中国大大缓解了粮食短缺的问题。可见机会是如此的重要。当前,中国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年轻干部要把握好这个历史机遇期,低头赶路,不忘仰望星空。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遇。年轻党员干部只有奋斗,用知识武装头脑,用汗水磨砺人生,用灵感突破成长,才能不负青春,实现人生和事业的跨越。

袁隆平的突出事迹材料5袁隆平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弱的身材,背上微微驼着,平头,穿着过时的衣服,腿泥。但就是他获得了第一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励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不仅激起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好奇心,也引起了人们对大奖和中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关注。

从65438年到0976年,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稻“南优2号”在中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到2000年,已在中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加水稻3600亿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推广总面积达到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产5%-10%,续写了“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达到了农业部制定的第一阶段目标,并突破了日本专家估计的水稻理论极限产量。被全国400位院士评选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步”第一成果。

6月5438+2月65438+2000年2月,“隆平高科”上市,成为中国股市第一只以科学家命名的股票。袁老说,他目前最大的愿望是利用基因技术培育出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目标是2005年实现大面积推广。

先后获得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奖、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洛德基金会让-克洛德奖、美国范斯特基金会世界拯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奖。

他的成就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的吃饭问题,而且被认为是下世纪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的法宝。在国际上,杂交水稻甚至被视为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