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卫东是哪里人?
孟卫东,1960,本名青浦,阿图人。出生于河北唐山,大学学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东方祥和书画院副院长。擅长花鸟画、山水画、篆刻。
中文名:孟卫东
别名:字:青浦。不:阿图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
出生日期:1960年3月
职业:画家
主要成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会员。
代表作品:花鸟、山水、生活、春节等。
艺术简介
孟卫东,生于青浦,号阿图,河北唐山人,大学学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东方祥和书画院副院长。擅长花鸟、山水、篆刻。
独无派系,无师自通。在创意项目中:自我发现、自我认知、自我表达。探索传统笔墨的现代绘画新途径,以国学思想为基础,以园林式花鸟画为原型,以十二生肖图腾自然雕像为原型,创造形意兼备的绘画方法,努力创造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的新概念。
孟卫东在艺术的道路上有着自己清醒的判断和选择,尤其是现代社会的清新气息和文化变异给了他新的启示和触动,使他转变思维方式,用新的观念去理解事物,在艺术实践中探索新的“说话”方式,展现出新的审美理想和魅力。应该说,这是孟卫东这一代画家的责任和使命,也是画家面对丰富生动的现实世界的自觉要求。
对艺术的批评
文化意识
当代美学的文化自觉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具体文化样式之一,因此中国画的存在和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的存在和演变的简称。作为当代画家,如何在传承中提升和体现自己的艺术风格,使自己的艺术作品符合当下审美语境的要求,是当代中国画面临的* * *问题。“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自我创造。从某种角度来说,孟卫东四十年的艺术道路和心路历程,既有对“文化自觉”的困惑,也得益于“文化自觉”的精神。
孟卫东对“文化自觉”的困惑,是因为在艺术实践中,他一直困惑于如何继承和发扬国画的优秀品质;据说他得益于“文化自觉”。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思考和不断探索,他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又不完全违背传统,符合当下审美语境和趣味的创作道路,或者说是一种艺术风格。
第一,贴近语境,贴近大自然的创造性思维
郭在《林志》中引用了《论语》中的名句,这在中国画创作中是一个公认的价值。作为当代画家,孟卫东当然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自己的艺术道路。孟卫东的中国画,无论是花鸟还是山水画,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典型精神,“天人合一”,画面宁静而优美。在传统文化的意境由“文思”向“笔墨意境”转变的过程中,良好的文化素养将儒、道、禅的个体精神修养转化为精彩的水墨图案,将古老的生态美学发挥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中华民族休养生息的热土上的奇花异草、花鸟鱼虫。皖南生活和游历岭南的经历极大地丰富了孟卫东的创作源泉。贴近语境,使其作品不失笔墨雅趣,追求“气韵生动”的永恒境界;亲近自然,与主流文化意识和题材创作方向保持距离。
第二,追求中国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精神维度
中国画是哲学的,讲究“内在美”,讲究作品本身的“形式美”。这种“外秀内学”的艺术品质,让所有有中国文化基因的人都情有独钟。内在美,当然是指中国画的美和生动,有特殊的文化含义。宋念曾在《艺苑论画》中详细描述过“笔、钩、刷、丝、点”四个字,笔之所能,彩墨之能助其神韵,无非就是“用笔、用墨、用水”四个字。孟卫东在名师的指导下学习绘画。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他在创作过程中经历了中锋和边锋用笔的“方圆方式”,产生了力与美的审美效果。我在成千上万次的破墨实验中,掌握了中国画,主要是山水画的“水灰”色调。这种“不饱和”的用墨手法,为孟卫东的山水画增添了不少灵性,水墨幽幽,气势磅礴。但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一笔一画经历,在他大胆尝试做花鸟画的过程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比如他的树干用山水画的斧头劈砍,增加了森林的绿色,树枝穿插密集但不随意,体现了他在服务创作主题中对灵活线条的把握能力。胸中有山,心中有物,所以他的画给你一种统一感。画面中的空白处或云朵,因为有意先写,显得更加生动。“让魅力在画面中流动”已经成为孟卫东典型的艺术风格。然而,孟卫东的图式风格在形式上也很强。他喜欢全构图,注重色彩点缀和黑白对比,大胆采用西洋画中的“平面构图”和“意象构图”,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第三,浪漫主义思想色彩浓厚,追求最大限度的“精神自由”
孟卫东崇拜法国伟大的艺术家德拉克洛瓦,重视自然、情感、形式、对比和古老的荒诞。我们欣赏孟卫东的中国画。无论花鸟山水,都不是简单的闭门造车,而是生活中的感悟。山水、花鸟、树木都喜欢用夸张的手法,已经脱离了原始的自然,回归到中国画的本质——意象。艺术家不是简单地描写自然,而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和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自然和艺术的感受,在创作中充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个人的感受。他从不计较笔墨的一般得失,而是追求自己心目中最大的自由,“仰望秋云,翱翔天际,面向春风,思浩浩荡荡”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体会到他的率真和胸襟。
山拥抱评论
无师自通——读孟卫东作品。
认识孟卫东是从他的画开始的,走进他的心也是从他的画开始的。卫东先生常常感叹:“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表达自己,也许才是创作的真谛,但要做到却不容易。”
于是,这种追求就渗透到了他的所有作品中,无论是画花鸟还是泼水山川,都在略带冬日的风格中展现出了鲜明而丰富的“自我”。这种大写的“自我”使花鸟闪现出超越世俗的灵气,使山水流露出一种瑰丽奔放的豪气。
虽然他在踏上绘画之路时受到了岳父的影响,但真正引导他的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迷恋。他对它如此着迷,以至于不能离开它。他在执念中寻找“自我”。只有拿着画笔,他的内心才能真正平静。这期间,他激动过,他骄傲过,他希望过,他迷茫过,他沮丧过,但他并没有气馁。他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寻找自我和自由,并把它们凝结在他的画中。
魏东的创作思想深受老子的影响,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管是什么学校,只要能为我所用,都会吸收消化,发扬光大。”卫东虽然没有名义上的老师,但是自然界的一切,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他的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激发着他的创作灵感。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空间,生动的画面,值得欣赏的地方。
独无派系,无师自通。虽然他的作品从花鸟到山水,再到山水和花鸟同时创作,但唯一不变的是他对绘画的坚持和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一生只做一件事。他用勤奋发展自己的画风,用创新丰富自己的图腾。正是这种坚持和追求,为这个浮躁的现实世界创造了诗意、清新、高雅、多彩的精神家园和灵魂财富。
冬天看画的时候总能感受到这种随和和平静。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走进冬天,感觉不到他的不耐烦。他是一个温柔睿智的人,像朋友,像兄弟,单纯善良。他把自己的情感之心放在画面中,在光雾和山岚的大自然中呈现出来。
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停下脚步,坐在温和的冬天的画面前,听流水的声音,听花瓣划破空气,静静地飘落。
山宝丛
2009年夏末的北京
蒋天宝评论
心·心·象——关于孟卫东山水画的思考
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必须有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艺术理想。并在多年的创作活动中实践自己的理念和理想,不断修正和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孟卫东在中国画的本质特征上倾向于“象”的理论。也就是说,中国画山水画的本质是写意,是画家感知自然,亲近自然后将“物象”变为“心象”,再将心象还原为宣纸的心路历程。我们在宣纸上欣赏的风景不再是自然的,而是精神的意象,也就是意象,是经过创作主体——画家的情感介入后描绘出来的。是形象之外的形象。这个创作过程符合认知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创作中既有理性的描写,也有感性的想象。既有哲学的诱导,又有诗意的雄辩,整个创作过程充满了人生感悟。既是宋代几位山水大师的写实作品,也是对真实山水的简单描绘,只是一幅比较细致的画作。由于宋代理学所倡导的理学的介入,出现了现实主义的倾向。继承传统就是继承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这种写意精神,饱含着中国古代先贤的哲理,既有儒家“君子胜于德”的人生境界,也有道家返朴归真的“朴素”思想,更有佛家“静、空、虚”的超脱。中国画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国粹之一,其原因就在于此。
孟卫东很欣赏范曾老师在山水画创作中倡导的“回归古典美”。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的写意山水画充满了哲学理性和诗意的浪漫主义。绘画语言有中国书法的美感,作品要感人,能体现作者的人生观和人生感悟。
都说“中国画有哲理”。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孟卫东深刻地认识到,传统艺术作品,尤其是宋元名家的作品和清代新安画派的作品,无不透露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有些是积极的,说明古典的生态美学,适合旅行生活,充满诗意,有些作品是幽僻的,有孤独冷峻的画面,但有一点是统一的。人们在自然图景面前充满敬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其作品,“道法自然”的朴素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历代画家。作为当代艺术家,毫无疑问也承载着“助人为乐”的社会功能。山水画的创作应该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财富。所以,孟卫东的山水画总喜欢在青山绿水中点缀几间房屋或小屋,宁静的画面因为“人”的介入而充满了生活气息。而这种仙境般的境界,给了都市人更多的向往。
都说“中国画是诗意的”,孟卫东十几年前就涉足山水画创作,走的是中国文人画和写意绘画的主流道路。他反对单纯的实景描写,即景物的描写,而是注重“寻妙造真”的内心感受,努力营造意境。只有意境之美才能产生诗歌,换句话说,只有诗歌才能创作出让人遐想、魅力无穷的作品。我们在欣赏孟卫东的作品时,总会有一种“文艺意境”触动着我们:青山绿,远山如花美,小桥流水,树木葱郁,云锁雾破,几栋房屋在山间若隐若现。就具体的创作风格而言,孟卫东最擅长“留白”,先贤们也非常熟练地运用了“数白为黑”的手法。流动的春天和白云只是抢眼的画作,让整个画面看起来安静又动感。“让神韵在画中流动”是他的艺术追求,也是他的艺术特色。明代李日华说:“凡有物者,得其形而不得其势;得其气势,则不得其韵;得其韵,不可得其性。“孟卫东善于诠释山水的自然灵性,并赋予其诗意,所以他的作品可读性强,经久耐用,让人回味无穷。都说“国画即书法”。自唐朝独立以来,中国的书法艺术已经非常发达。书法美感的介入无疑给山水画的创作增添了无与伦比的活力和美感。中国山水画的审美高度提高了很多。在山水画的“笔墨意境”中加入“笔墨意境”,为山水画的造型功能增加了许多文化功能。现代画家吴昌硕说:“五岳存心,脱笔而出。".欣赏中国山水画,六法之首是“气韵生动”,但如果离开了“用笔骨法”,恐怕你的作品就要打折扣了。孟卫东是早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擅长篆刻。他对笔法、笔法、笔法的精通,让他的山水画有点文人的疲惫。“笔法要健,笔墨要活,山川幽谷要奇,神韵要雅。”这是清代龚贤说的,可见笔墨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孟卫东一直把“飘逸灵动、飘逸神韵、无缝用笔、妙墨、多变布局、高彩”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高度决定视野,孟卫东对山水的关键点有正确的认识,所以他的山水画既古又凉。
“中国画源于生活”,这也许是孟卫东最深切的感受。孟玮冬季主要居住在江淮风景名胜区滁州。就是欧阳修笔下的美丽滁州,依山傍水。自然之美和丰富繁荣的文化的熏陶,使孟卫东比他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更热爱自然和传统文化。这种情怀让他在成年后游历祖国大江南北时更加激情澎湃。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笔墨的热情,令人难忘。“古人寄其情物,意在先写,意趣跃然,得心应手(明代沈襄词)。因为创作激情,作品充满了生活感悟。因人生感悟,有“执笔潜于万物,一笔扫尽钱”(北宋韩倬语)。他的许多南方河山小山水,都被画成“春山如美人,夏山如猛士,秋山如大师,冬山如老太婆”。这是艺术家的情怀,也是艺术家将个体生命融入自然后的艺术成就。美是深邃的,韵味是隽永的。
“笔墨当与时俱进”(用石涛的话说)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每个时代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自然都会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时至今日,毛笔已经远离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其核心功能已经退化。但是,从事中国画创作是不可或缺的。说用笔墨追宋元是当今艺术家的一种集体无奈,这是自我安慰。中国画如何从传统绘画形式向现代绘画形式转变,是艺术家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孟卫东知道自己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笔墨之下提升,有自己的笔墨个性,二是发展图式个性,让作文新颖。坦白说,中国画的创新无非是形式的夸张和笔墨的张扬。这种创造活动是在向古人和大自然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的。我们高兴地看到孟卫东创作的一些皖南山水画,它们丰富多彩。“我看青山多迷人,也期待青山看我这样”,创作激情不减;在那些反映西部地区的作品中,苦涩的笔墨、苍凉的画面,明显加入了一些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青山承载不了太多的忧愁”,这是艺术家人文关怀精神在作品中的体现,也是艺术本身的时代需求。
媒体报道
画家孟卫东:园林式花鸟画
问:孟老师,请您谈谈您对传统花鸟画的新认识。
答:花鸟画起源于中国画的主流——山水画。其实是山水画的衍生品。真的成了独立派画。从南唐的李煜到南宋的赵霁创立的宣和体。这两位画家都是帝王,所以他们可以主宰绘画的命运,甚至形成一种风格或流派。宣和体以工笔为主,融合了以前折枝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这期间很多前辈都想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尤其是到了现代,如果早于元朝可能就更糟了,因为元朝的时候外国人进入中原,所以对中国文化不是那么了解。那个时期是中国画的低谷。中国画是从宫廷到民间,再从民间到宫廷,再加上宗教的运用。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劳动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积累,形成的规模和流派。一方面是皇室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宗教。世界上的各种绘画都起源于宗教,包括油画,并逐渐形成体系。
问:请谈谈现代花鸟画的特点。
答:在现代,很多画家都在思考变化。其中,近代出现了一批大花鸟画家,如潘天寿、齐白石、任柏年等。这一时期,中国画正处于改革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潘天寿和郭味蕖,他们把花鸟画搬到了野外,搬到了大自然,并发扬创新。他们想要的是继承传统并加以改进。文革期间,一些画家把工农兵的生产融入到画中。比如花鸟画,画了一堆丰收的果实,配上一个竹篮,一个石碾,一把铁锹,甚至工人穿的草鞋,都融入了中国的花鸟画体系,是那个特定时期的风格。这些题材真的很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让人理解了就觉得很亲切。古人说笔墨要顺应时代,应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然后就要符合时代的环境。那时候还不能说是门派,但是与时俱进。这种风格一直沿用到改革开放80年代初。
问:你如何看待现代花鸟画的创新?
答:现代社会已经是信息时代,物质条件是过去无法比拟的。要变革,要创新。每一个致力于绘画的画家都在思考着改变和创新,有很多种类。有的借鉴国外,中西结合。作为现代画家,我也不例外。我也在思考用传统的笔墨语言探索现代绘画的新途径。9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各种形式和风格。大量的画家崇尚形式,比如象征性的形式,用自己想象的形式来塑造,成为一个时期的时髦风尚,并带动了一大批人这样做。为什么这种东西会流行?真的在现实社会中起到了作用。一个很新鲜的东西,被固定下来之后,就会反复重复,到处宣传,总会引起人们的* * *和认同。综上所述,这可以算是现代人快速成名的一种方法。很多画家都是这么做的,画的都差不多,而且很熟练。这是象征性的,也是很有影响的。如果他们说了太多的谎言,他们也会被认出来。我以前也想在这个团队用这个方法,但是走来走去觉得不对劲。从画画的认真和态度来说,和我的性格不太匹配,所以我就在想我要表现的花鸟画。以前的画家把花鸟的大场面放在大自然的江湖里,我用今天的智慧把它标准化、景观化。你表现出什么就是什么。一幅完整的画面,要么是一片森林,要么是一片草甸,再加上空气,场面大,很难用写实的方式表现出来。哪一张应该是真的,哪一张应该是空的,一不小心就会很平淡,所以我把雾放在画面里,透过雾体现出新的构图魅力。
花园花鸟
园林式花鸟画的创作美学
中国画——主要指文人画,经过百年的动荡,已经从传统绘画形式进入现代绘画形式。这是艺术发展过程中自身的演变,也是社会变化或审美进步变化的客观要求。创作要“与时俱进”,石涛的“笔墨当与时俱进”在今天乃至未来都有着广泛的意义。传统文人画因书法美感的介入和创作者意图的自由发挥而长期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在当今社会,“笔墨中心论”显然制约了创作者的创作创新,无法满足当代人更广泛的审美需求。作为一门由传统演绎发展而来的艺术,继承无可厚非,但创新也是必须的。既要消解国画的张力和趣味,又要有时代审美需求的形式美感、创作内涵和灵性。这是目前中国画创作面临的问题和难题。和许多艺术家一样,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思考,孟卫东找到了自己的创作道路。这条具有鲜明艺术个性和风格的艺术之路,虽然坎坷,但在今天看来,前途越来越平坦,越来越光明。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在花鸟画和山水画方面都有很多成就。在这里,我将分析他的创作美学和他的“园林式花鸟画”的美学特征。
中国的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了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求,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趣味和写意为避难所的传统。它们通过对创作对象的描写,生动、变态地传达出花鸟、动物的生机和不同特征,传达出作者独特的感受,具有类似于诗歌“赋、比、兴”的艺术手段。强调“意”的主导作用,像书法艺术一样传神传情,这种艺术本质决定了传统花鸟画家是以“私人空间”的形式出现的,即文人之间的交流和发挥。今天的中国画早已从绘画的“私人空间”走向了“公共空间”,即从书房变成了厅堂艺术、宫廷艺术,这种审美风格的重大转变,迫使艺术家创作出规模更大、内涵更丰富、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众所周知,中国画的创新本质上无非是形式的夸张和笔墨的张扬。在艰难的艺术探索中,孟卫东发现都市人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是公园和花园。园林是自然与人文思想和谐的完美统一,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中国的园林建筑美学几乎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种物化的文化艺术,如何借鉴古今中外园林美学的审美特征为他的花鸟创作开辟一条新路?孟卫东结合了前人和当代著名艺术家关于“大花鸟”的艺术创造力,创造了一幅园林式的花鸟画。
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包括审美精神的感性显现。这与园方的全面性是分不开的。桥、亭、台、楼、亭、名花、名草、奇石、古树尽在园中。明清江南园林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可以旅游,可以生活,可以儒道兼得。格调高雅,气韵生动,重在韵味。各路美女齐聚一堂,超越快感,期待呼应。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间仙境。今天的城市化进程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人们越来越脱离自然,享受自然的美景,包括园林的美,变得越来越奢侈。虽然城市景观园林和动植物园可以解决或满足部分要求,但透过玻璃窗的视角,焦虑和困惑无法消除。钢筋混凝土丛林很少有诗意。孟卫东试图创作一幅具有古典园林美学特征和现代城市园林、城市植物园生态美学特征的“大花鸟”画。这种园林式的花鸟画,不是把画面画成中国的园林或植物园,而是在花鸟画创作中借鉴意境、布局、结构、构图、笔墨等艺术符号,使画面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和艺术符号和谐统一,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丰富艺术本体的内涵。
清代著名艺术家李渔在其专著《巧自呈现》中认为,中国的园林建筑以画为基础,结构为第一,要“自觉、飘逸、通俗”。我们反过来想,园林之所以赏心悦目,与其丰富程度和布局结构有关。传统文人画的缺点是过于强调创作者的抒情性,画面过于简单冰冷。所以孟式花鸟画在表现丛林果实时,画面饱满,枝干相互交叉,繁复密集,增强了画面的冲击力和视觉效果。增加素描关系,增强色彩张力,加强视觉对比。
明代建筑师季承在其专著《园治》中强调,园林建筑思想:“园林巧借理,精于体”,“构图不合格,借景为理,以小见大,浑然一体。”“园林要雅,雅也要精”,这是中国儒家文化在园林建筑中的体现,雅的风格在任何时候都引领着社会风尚。“园要清净,清净即出尘”是典型的道家思想,追求“林下风流”是中国文人的超然品格。儒道兼收的园林建筑美学特征给了孟卫东很深的启发。中国的花鸟创作,一定不能失去中国国画的笔墨之美。他的双钩花鸟写意,因笔墨功力深厚而引人入胜。他的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他的作品中总有一种“纯粹的精神”,一种超然的优雅风格。
中国古典美学普遍把“神韵”作为一种生命形式,南朝谢赫把“传神”作为中国画美学的第一要求。这种美学特征也反映在中国的风景园林中。“气”重在外露的一面,“韵”重在生活隐秘的一面,宁静的一面,无限发散的一面。“气”是形式,“韵”是回味,“韵极美”,讲究寓意,虚实相生,曲径通幽,创造出独特的世界。孟卫东在花鸟创作中特别注重虚实交替和留白,所以他的画复杂而不和谐。让“画中神韵流转”一直是他比较看重的方面;“画与诗相映”,画有诗意才能产生意境,意境才有韵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形式美。从某种程度上说,孟慧东的花鸟画具有城市山水园林的形式美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内在美,使其外美内慧。
或许,园林式花鸟画的想法是偶然产生的,但作为一个积极探索绘画的艺术家,总是将创新思维融入到创作中,也是合情合理的。孟卫东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和非凡想象力的当代画家。我们可以在大量的花鸟画中深刻感受到他的艺术特色;他是一位表现主义色彩明显的画家,在艺术创作中强调主观感受和自然感受。新创作的作品大胆地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抽象统一在画面中,别具一格。他总是在思考和探索。他的花鸟画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法、透视和现代色彩素描,具有明显的现代“构图”。他是当代绘画中为数不多的既有国画韵味又有现代感的艺术家。在运笔线条上,他很少保留书法的那种金石味。
(江天宝/文)
画展
起源
2009年3月15 -18日,“清新淡雅”京派画家孟卫东中国画展在厦门市老图书馆三楼二十斋举行,免费向公众开放。
发展
2月10,12,2065438新春佳节之际,由潮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潮州市中国画院承办的“孟卫东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心广场文化长廊举办了为期8天的他个人中国画作品展开幕式。潮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陈晓丽、潮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林广鹏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2012年8月17日至8月19日,孟卫东中国画展由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深圳市宝安区政府、北京东方祥和书画院、广东潮汕国画院、深圳市蔡华墨韵文化有限公司承办,广东美邦家具实业有限公司协办
2013年3月27日,孟玮冬季花鸟山水画展在潮州国品堂文化交流中心举办。展览展示了艺术家们最近创作的近100幅花鸟和风景画。
苗枣自然孟卫东艺术展于2013年2月24日15: 00在关山月美术馆拉开帷幕。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书记、秘书长李、将军中国书画院名誉院长、济南军区原副司令员、济南空军司令员、中共十八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郭玉祥、武警重庆总队政委董树民、央视新闻联播主播张、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深圳市书法协会主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