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七年七月(1901),顺天知府号召建立西文馆,于八月初八获准,在府中试营业。九月,皇帝批准顺天府知府的请求,派局旧址到顺天府办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顺天府学堂划归军事总局,正式定名为顺天中学。这一事件正式标志着河北师范大学的成立。招收京兆、顺天府各县学生及在京官员子女。4年开设修身、经学、中国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博物、材料资源、化学、法制、财务管理、绘画、体操、英语、法语、东方语言等课程。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顺天中学更名为顺天高等学校。1907由顺天府学校在原址重建(中学仍保留)。开设的课程有伦理学、儒家经典、汉语、德语、英语、拉丁语、算术、动植物学、材料资源、化学、军事学、体操等。学制为4年。辛亥革命后,改名为顺天书院。
1913,顺天学院变更为京兆公立一中;
1925改为京兆高级中学;
1928,直隶改为河北省,京兆高级中学改为河北省第十七中学(校址为北平);
1933,河北省第十七中学更名为河北省北平高级中学;
抗战时期,部分师生转战陕甘办学,本部被日伪改称河北省立北京高级中学、北京市立高级中学(1940)。
1945,学校恢复战前旧名(河北省北平高级中学);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校更名为河北北京高级中学。
1951,河北北京高级中学逐步改为河北师范学院。暑期招收134名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新生。九月三号开学。当时学校有8个老师。有23名员工。初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制1年。1952,改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1953改为两年。
1956由河北师范学院扩建而来。设中文、历史、政治、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等系,生物系并入当时的石家庄师范学院(即原河北师范大学1956年由天津迁至石家庄),在校生583人。还开设了函授课程,招收物理、化学函授学生185人。李继志担任院长。1957增加中文系,化学学科改为化学系。1958年8月,河北师范大学(天津)迁至石家庄,河北天津师范大学(现天津美术学院前身)中文系、历史系合并。1959增加外语系(有英语和俄语专业),从1957到1960,原校区在地安门外。1961华北人民大学撤销,部分师生合并,成立政治教育系。同年,铁道师范学院被撤销,其数学、科学和化学的学生被合并。
文革期间,河北省的北京师范大学遭到极大破坏,停止招生五年。在当时极左思潮的影响下,1969年底,河北北京师范大学奉命迁至河北宣化,更名为河北师范大学。1970恢复招生,设置中文、历史、政教、外语、数学、物理、农学(1973恢复为化学系)、文体(1970增加,包括音乐、美术、体育)等系。1981的文学系统分为美术系和体育系。
1979年2月,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作出决定,将河北师范学院由宣化迁至石家庄。1981年8月,历史、政治师生迁入石家庄,10年6月,新生进入石家庄新地址;1982年9月,河北师范大学党政机关迁至石家庄市红旗街105号新址(现石家庄市红旗街601号——现河北师范大学原西校区东校区,现华汇学院地址);1984 65438+2月,全部搬迁任务完成。截至1995年底,学校已在13院系设置了32个专业,包括中文、历史、法律与经典、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美术、技术、俄语、英语、国民经济与行政管理、广告传播等。该校是当时河北省六所重点大学之一。
河北师范大学
1906年6月,北洋女子师范学校成立,位于天津市三马路,随即迁至天威路(现天津美术学院旧址)。创始人是袁世凯任命的天津女学总理傅增湘。当年6月1日,北洋女子师范学校举行入学考试,首批招生46人,6月13日正式入学。《大公报》发表新闻说:“我国女校的发展应以此为基础。"根据《教育辞典》的文章,北洋女子师范学校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女子师范学校"。1912年春,北洋女子师范学校更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校。
1913年5月北洋女子师范学校更名为直隶女子师范学校,1916年6月更名为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8年9月更名为河北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进入民国后的课程有人生哲学、公民权、语文、英语、心理学、教育学、教材教法、教育行政与组织、伦理学、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数学、音乐、体育、健康教育、图书馆学、小学教师应用音乐、小学教师应用艺术、小学教师应用技术、家庭事务、教育管理与行政访问与实习。学制:简单课程一年半,完整课程四年,本科五年。
1929年春,由河北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改建(附设师范学校和中学部)。1929年6月,河北省政府决定在第一所女子师范学院中增设河北省女子师范学院,由齐必亭()任校长。暑假在天津和北京招收中文和家政新生两个班,9月10开课。1930年9月,高校合并,在总校名下,分为学院、师范、中学、小学、幼儿园五个系。至此,河北省女子师范学院构建了从幼儿园到附属小学、师范学校、师范大学的完整教学体系。抗日战争前有语文、家政、英语、史地、教育、音乐、体育等七个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西迁。加入Xi安临时大学(1937)后,成为西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1938)。
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于1946退回天津天威路原址,仍称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
1949年8月,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北师范学院(天津),撤销家政学系,部分师生并入教育系(分为教育科学和天真教育两组),中国文学系改为文史系(分为中国文史两组),音乐系改为音乐艺术系(分为音乐、戏剧、美术三组),体育系保留。这所学校被改为男女同校。65438到0956有教育、历史、外语、政教、语文、音乐、美术、体育、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系。1956年学校大部分院系——数学、物理、化学、地理、体育5系迁至石家庄(留在天津天威路原址的院系(主要是艺术系)更名为河北天津师范大学、河北艺术师范大学、河北美术学院、河北艺术师范大学、天津五七艺术学校、天津艺术学院,直至196。
1956年8月,遵照河北省人民委员会指示,河北师范大学(天津)数理化地理体育系和河北师范学院生物系(设在北京)迁至石家庄,组建石家庄师范学院,校址在石家庄市裕华路(即原河北师范大学东校区,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1658号)。学校迁至石家庄后,成为石家庄第一所高等学府,结束了石家庄没有高等学府的历史。1959,增加外语系。
1960石家庄师范大学更名为石家庄师范大学,增设中文系和历史系两个系。
1962年6月石家庄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北师范大学。之后经历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风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迎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到1996,已经成为一所拥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电化教育、计算机、中文、政法、外语、音乐、美术、历史、教育、人口等院系的省属大学,是当时河北省六所重点大学之一。
河北教育学院
河北教育学院的前身是河北师范学院,创建于1952。这所学校位于当时河北省的省会保定。1958随省会迁至天津。1960与河北大学教育处、河北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学校、河北省教育厅教育研究所合并,改建为河北教育学院。1961变更为河北省教师进修学校。1979改为河北师范学院。1980 165438+10月,河北教育学院恢复校名,在石家庄市新市南路(即原河北师范大学西校区西校区,现址石家庄市新市南路247号)新建校舍,设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管理、汉语言文学、英语教育、数学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生物教育等院系。
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1984年9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1985 65438+2月,学校奠基。1987 9月,学校与河北机电学校联合招收两年制新生,与北京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联合招收三年制函授学生。1988 10学校隶属于河北师范大学(前身),还是独立机构。更名为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先后设立电子、机械、工艺美术、餐饮、金融等系,承担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任务。其校区现为原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校区(现位于石家庄市东岗路99号)。1996四校合并后,演变为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65438年6月至0996年6月,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教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河北师范大学。
其中,原河北师范大学为原河北师范大学东校区(主校区2011年前,位于石家庄市裕华东路113号,现河北省政府新址),原河北师范大学为原河北师范大学西校区东校区(原西校区本部主校区,位于石家庄市红旗街与新市南路交叉口)。地址是石家庄市红旗街601号——现河北师范大学华汇学院北校区)。原教育学院为河北师范大学西校区(位于新市南路247号,现河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原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实际上相当于一所独立的二级学院: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原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校区,位于石家庄市东部)
2009年4月8日,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开工建设(位于石家庄南二环东路20号)。为了配合新校区的建设,河北师范大学逐步易手,移交了老校区。
2010年3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由东岗路99号原职业技术学校区域迁至西校区(红旗街601号)和东校区(雨花东路113号)临时居住。2010年9月,第一批10系(西校区)、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东校区)搬入新校区。2011年3月,暂居各校区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陆续搬进新校区。2011年9月,东校区剩余院系搬入,新校区正式整体开放,集中办学。
2012成功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