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地位

文在20世纪40年代的文化界颇有名气,但关于文的学术水平一直存在争议。以下是正面和负面评论的摘录:

葛(复旦大学教授):“文先生是不是‘国学大师’,其实根本不是问题,因为从来没有被中国的学者或学术界视为‘大师’,也没有被公认为一个人。”

钱理群(北京大学教授):“恕我孤陋寡闻,我在北大图书馆没见过这本书(就是文写的《鲁迅旧诗新解》)...前几代鲁迅研究专家中好像没有这个人的名字?”

郭建勋(湖南大学教授):“文怀沙没有学术论文,可以说在研究领域没有地位。”

桑冰(中山大学教授):“在民国以来的学术语境中,没有文的位置。”

徐晋如(中山大学博士):“文的‘正清河’是胡说八道。”

陈思毅(作家,原新华社《瞭望周刊》副总编辑):“他在楚辞领域根本没有地位。他从来没有写过什么学术的、研究的、考证的东西。他只是把楚辞翻译成了现代汉语。他那个翻译的也不是很好媒体称他为“楚辞第一人”其实是当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布置的任务,分到了《屈原集》,一塌糊涂。他没有学术著作可出,他的《四大文明》也不是学术著作。”

黄灵庚(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文所到之处,谈‘国学’,总有那么几句陈词滥调,毫无新意。学术界的学者才会知道他有多好。”

钱钟书(著名学者):“文子了不起。”

胡耀邦:“骚新面貌,久仰大名。”

张贤亮(著名作家):“我不知道文是不是国学大师,但他的学问至少比我大得多。”

许嘉璐(北师大教授):“文并没有自称国学大师,但是如果你要说没有多少作品就不能称他为大师,我觉得不是,要看你有多少学问...文老是我的老师,他永远是我的老师。”

范曾(南开大学教授):“我年轻的时候上厕所,但是我赶了四十多年。樊胜很幸运有老师。文老有幸有弟子。”

王学仲(著名书法家):“看今天的书法家,我爱(文)的质朴和厚重。”

谢云(著名书画家):“文老是学术界的隐士,书法好于古礼...文老熟读诗词之韵,亦熟读旋律,或低而令人窒息,或婉转高亢,阳刚阴柔,吟诵妙韵而入三昧。”

赵确(新国风倡导者):“他的一系列举措(指复兴汉服,编撰四大文明)使我不得不被视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精神领袖!”

钱(著名诗人、词作家):“文是神人。神人,神奇非凡的人。这主要是指他的外貌、行为、技能都很高不可攀。”

纯朴(秀才):“这位姓文的百岁老作家,一生舞文弄墨,创造了无数文学传奇,是诗、书、文、史的集大成者,对文的名字是清白的,但作为一个以之名行走天下的人,他的眼里容不得一粒‘沙’。他以‘正清和’三字文,打通了儒释道三家,诠释了东方哲学的真谛。”

“国学大师”“楚辞大师”?

“国学大师”、“新中国屈原研究先驱”、“楚辞领袖”是媒体给文的头衔,但在文章中质疑,“翻遍图书馆和网上旧书店,也很难找到一本他的学术专著,只好放弃了研究他的知识的想法。”文最重要的学术成就似乎是20世纪60年代+0950年代编纂出版的《屈原文集》,随后是《九歌》的发行。

早年曾与文共事的舒芜先生写道:“顾、王、张、文、李、舒、黄,包括《屈原集》的组织者文先生,都不是被聘为专家,而是作为我们社的编辑而被分配了编辑任务。按时间顺序,他们每个人都可以说是新中国整理一本书的第一人,但这个‘第一’根本不包含价值意义,不是开拓者、奠基人、奠基者的意义。”他还说,“这些书已经陆续出版了。除了四部小说,其实只有薄薄的一本。注释非常简单和受欢迎。那时候流行,不学术。”文对《屈原文集》进行了评论,但他遭到了其他专家的批评。“文老师一出手就这样砸了锅,然后被调离人民文学出版社。”舒威说。

他的另一本书《九歌释义》,当年受到各方批评。据说,李一氓说文的译文“非常语无伦次,只译了一句话,而且前后句都没有照顾到,甚至一句话里的二字也很出格。有些地方,译者对原文理解不深。”李如青批评文的现代翻译:“还必须指出,有些语法也不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