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励志创业,在试错中找到出路。
其实在广东,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的不止广州大学一家。去年以来,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省内各大高校积极尝试搭建创业平台,在大学生中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
创业带动就业的现实土壤
根据2015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5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4.80%,比2014年提高了0.19%。到9月1,2015,2015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3671,同比增长114%。
广东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数的增加,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出台,指出在政府层面推动创业,要在优化财税政策、加强创业扶持的同时,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创业便利化,搞活金融市场,实现便捷融资。
此外,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等13部门和单位联合主办的2016广东省“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于3月启动。大赛旨在激发各类群体的创业创新热情,促进创业项目与风险投资、创业政策、创业服务的有效对接。
早在2015,11,深圳市人社局就出台了《深圳市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选拔扶持实施方案》,规定在深圳市工作、学习或自主创业两年以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在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或创业项目的人员,可申报深圳市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享受创业就业扶持。
大学是一个很好的试错阶段。
杨永康,2015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目前在湛江经营着自己的创业公司——易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经营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现已拓展到维修、回收、分期等深度服务领域。
“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当时我大三。我高中就有了创业的想法。寒暑假在深圳华强北做了一个调查,尝试开淘宝店。这些经历让我了解了电子产品市场的现状。”杨永康告诉记者。
杨永康说,目前公司有16名员工,在湛江三所高校有分支机构。就业可参考《大学生创业:试错找路》。”总公司和三个分公司加起来一个月能卖出65,438+000部手机。"
“最大的‘困难’是团队建设。杨永康告诉记者,他组建过两次团队,经历过团队解散真的很难。
同样毕业于2015的艾力平是中山大学创业学院“黄埔班”的学生。目前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大学期间也有过创业经历。
艾力平是当时创业团队的负责人。“团队有两个项目,一个是定制毕业游。那时候是毕业季,我发现很多班级都希望有毕业旅行,但是没有组织者。另一个项目是团队发展培训,很多公司希望通过团队建设活动来提高凝聚力。”她说。
谈及创业项目的失败,艾力平告诉记者,主要原因是团队建设存在断层,同时项目门槛不够高,形成竞争壁垒。
艾力平也认为,大学是一个很好的试错阶段。“大学是一个试错成本低的阶段,创业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资源。很多创业导师都是省内优秀的创业者,会在项目上给予资金支持和个人支持。”
着力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创业学院教学主任任认为,对于大学生创业,学校主要希望达到三个目标:第一是培养创业意识,第二是培养创业精神,第三是培养创业实践能力。至于最后是否选择创业,那就要看学生自己的机会和条件了。“对于创业,很多人有一种偏颇的理解,认为创业就是自主创业。其实公司组织内部的项目创业也是创业。在现有公司组织的平台上创业,学生项目可以得到公司的资金、渠道、人才、品牌等支持。,风险更小。”
“中国大学生(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并不高。从根本上说,不是时机的问题,而是创业能力的问题。创业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这就要求大学要培养有个性、有特色的学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创业实际上对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更高。如果大学生找一份普通的工作都难,那创业肯定更难。"
“1年来,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改革方案。这些省份明确支持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熊丙奇指出,“休学和提高大学生创业比例的做法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大学自主权问题。".因为没有办学自主权,不可能实行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要申请休学创业。同时,他们不能形成我校的人才培养导向,不仅影响大学生就业,也影响创业的比例和成功率。”
熊丙奇认为,与其鼓励大学生辍学创业,不如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与其强调大学生休学创业政策,不如扎扎实实推进高等教育管理和办学改革。把办学自主权落实到高校,允许高校自主设置专业和课程,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和成功率,以及整体就业形势都可能得到根本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