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大学在哪里?
华中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5月26日由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和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而成。是“211工程”和“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校园占地7000多亩,树木葱郁,绿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优美,绿化覆盖率达72%。它被称为“森林大学”。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和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学校基本建立了综合性、研究型的大学学科体系。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及交叉学科等11学科;现有本科专业10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9个。目前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15两个学科(内科学和外科学分三个层次)国家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我校44个学科参与评估,全部上榜,包括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其中进入了A+,A的14个学科,B+及以上的33个学科。8个学科入选全国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教授1.400人,副教授1.400人。教师队伍中,院士20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重大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重点R&D项目首席科学家10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1,教育部创新团队19。学校贯彻“学生立校、学者兴校”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创新为魂、责任为线”的教育理念,坚持“一流教学当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采取多种措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几十年来,70多万毕业生走向社会,遍布世界各地。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战略,构建了涵盖基础研究层、高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国家数字化设计制造创新中心等国家重大科研基地。还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产教融合国家创新平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撑,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理念,产学研结合,与地方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设立海外研究院、建设技术研究中心等方式开展校企科技合作,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世界上4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所高校和机构开展了友好合作。工程科学学院是中国首批四所国际示范学院之一,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被列为中欧建交40周年40个典型案例之一。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医疗诊疗中心。突出老年病特色的梨园医院是湖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秉承“尊重知识、寻求创新”的校训,敢于竞争、善于转型,聚精会神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其他信息: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材料补充:华中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华中师范大学”),位于湖北省省会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建设院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院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国家公办研究生计划建设高水平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高校、武汉市七校联合办学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
学校为1903创办的国语学院系(1871英国圣公会创办的国语学院,1924更名为华中大学),1912创办的中华大学和1949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1951,公立华中大学成立,1952,转型为华中师范大学。1953年命名为华中师范大学,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校名由邓小平同志题写。
学校占地6000多亩,下设30个学院,75个本科专业。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5,438+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教职工58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近73000人,其中本科生近53000人,研究生65438余人,国际学生6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