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HK学生会的“副部长”学生干部
7月19日,中山大学学生会通过官方平台发布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学年干部选拔公告。在这份公告中,公示了200多个学生干部职位,分为秘书机构、组成部门、行政机构三个层次,部分职位还标有“”。
有网友认为,复杂的机构设置,“正部级”“副部级”等不恰当的字眼,都体现了学生会的“官僚主义”,也亵渎了“大学精神”。还有一部分网友认为学生会的分班只是为了工作方便,仅仅因为一个通知就给学生会贴上“官僚”的标签有失偏颇。
当晚,中山大学学生会删除了该公告,并于20日中午发表声明,称“设置具体岗位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明确学生干部的服务职责”。"我们为错误地使用分数的表达方式道歉."
在百度百科的解释中,学生会是中国中等和高等学校学生的群众组织,宗旨是为学生服务。马克思·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为基础的。没有权力的作用,组织就不可能实现目标。
学生会的“权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分工以及由此衍生的层级和结构上。在这种层级和结构中,上级有“权力”安排下级的工作。
我们都知道,即使是学生会干部,本质上也是学生,不应该存在学生与学生的“服从”关系。但如果组织成员“不服从”组织中任何一个人的安排,就会出现没有统筹的尴尬局面,这对学生会的效率和整体运作也是极为不利的。
另外,过于细致的分工会导致学生会结构复杂,“主任”、“部长”等头衔也会出现。这种等级的区分,再加上不完全符合学生身份的称谓,很可能会误导他们,让他们飙升到一种“大国”的错觉。甚至在大多数学生干部眼里,称谓只是为了分清责任,但也不排除别有用心的人把学生会当成官场。这座山看着另一座山,不停地向更高的位置“攀登”。
清华校长梅贻琦说:“大学者,不但是建筑,更是大师。”。大学的首要精神还是在于对知识的追求和学术研究的纯粹性。
如今,学生会在校园里很受欢迎。沉湎于官僚主义的学生很可能会忘记自己的学生身份,抛下学业,全力以赴地“升职”。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说,他们已经变成了一种“利己主义者,高智商,世俗,世故,善于表演,懂得合作。”
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地区的大学学生会官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江南大学选拔后备干部之前,中山大学任命了100名“副部长”学生会干部。大学学生会的官僚化,给大学学生会干部贴上了负面的标签,拉开了普通学生与学生会的距离,也让大众总是谈论没有“官僚主义”的学生会。
其实经历过学生会的人都很清楚,中国的大学学生会主要是作为组织学生活动的执行角色,比如举办晚会,组织调查等。活动的筹备也必须得到学院团委和学校团委的批准和支持。有时候组织一个活动,学生不理解,老师不重视,没有影响。不做就不行。学生会干部往往处于吃力不讨好的境地。
通过中山大学,我们可以一窥国内部分高校学生会的运作情况,但也要明白,中山大学不能代表国内所有高校。不同大学的不同情况和制度,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会的组织形式。
即使学生会给了“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我们也确实看到很多学生会干部依然秉承“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把“官场”抛在脑后,倾听身边学生的意见,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建设美好校园出谋划策。
既然这部分充满正能量的学生会干部存在,我们就应该相信,高校学生会还没有到“非死不可”的境地。如果学校和社会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以及学生自身判断是非的能力,大学生或许能够摆脱“官僚习气”,真正成为一个“为学生服务”的组织。
中共中央纪委也在帖子中写道:“年轻人就像海绵。他们表现的是黑还是白,取决于他们从学校和社会的“大桶”里吸收了什么。另外,别忘了海绵还有另一面,去污力强。正所谓“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年轻人应该是驱除污秽的清风,是未来的希望,需要更好的呵护和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