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变化有哪些变化?
从上世纪80年代背着水壶脸盆去学校报到,到现在,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已经成为大一新生的标配。几十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入学装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条件的改善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变化。然而,大学校园中日益明显的攀比倾向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1989入场
-必需品是你自己的午餐盒。
65438到0989,贵阳小伙杨劲松考上西北轻工业学院(现陕西科技大学),出国留学。
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光,他笑着说:“那时候的生活极其简单,入学必备的东西就是自己的饭盒,因为食堂没有公用餐具。”
当时我的生活费是家里提供的,一个月给家里寄80块钱,主要是吃饭,少量用于买书,生活用品等。基本没有校外娱乐费用。
在大学期间,杨劲松和他的同学们把玩扑克作为他们的消遣,这基本上是免费的。他和同学偶尔一起四处旅游,也是穷游。相机很少,基本没有纪念照。
“那时候不流行出去吃饭,因为没钱,大家都老老实实吃食堂。大部分同学做饭的时候一般吃4毛钱的菜,一周敢吃一次肉,带一点肉丁,一块酱牛肉要8毛钱!”
1998入场
-通讯工具是BP机。
从65438到0998,李玟(化名)进入浙江某高校学习工商管理。作为一名90年代的大学生,李玟那时的大学生活要舒服得多。在她记忆中,每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800元左右,主要用于吃饭穿衣,娱乐项目非常有限。
“我们当时是带着生活用品去学校报道的,其他的什么都没有。”李玟回忆说,那时候手机还没有普及,也没有电子设备。上大学后,他买了一台BP机作为通讯工具。那时候学英语也是听磁带,有复读机或者随身听就好了。
2003年入学
-10元一天可以在食堂吃好。
2003年,李进入郑州大学学习。回忆起十几年前上大学的场景,他说身边很多同学还是比较穷的。
“在食堂吃饭也很便宜。一天不到10元就能吃好,再加上买日用品的额外开销。到时候一个月四五百块的生活费就够了。”李说,他上学的时候,每个月还能领到五六十元的国家补助。当年钱也不算少,每次发完都很开心。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手机还没有完全普及,也没有智能手机。我记得我的第一部手机是2007年买的,是一部诺基亚酒吧手机。”李回忆说,当他刚入学时,每个人都买电话卡,通过电话与家人和朋友联系。每月的通讯费用不多。
2014入学
——大学生用过苹果手机。
王家镇,出生于1996,三年前进入苏州大学新闻专业。作为一名“95后”大学生,王家镇和他的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一开始,王家镇的父母给她买了一部手机和一台电脑,这在她班上是很常见的。
王家镇说,他每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1500到2000元,是班里的平均水平。“吃饭占了这些开销的大部分,一个月大概六七百元。剩下的费用还包括交通费、电话费、衣服等等。”
付出多少,如何付出,需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