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校——我的山西大学

18岁,我和爸妈拖着行李箱,站在学府街和码头城的路口。马路对面是整洁的建筑,红瓦屋顶像起伏的山丘一样闪闪发光,被绚丽的彩霞所陶醉。我在心里默念,这是我将要度过四年青春的地方!我要把人生最无与伦比的四年放在这里!

那是2012年9月6日,我到山西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后来的几年,无数次路过学府街的路口,再也没有找到当初的感觉。原因并不奇怪,因为第一次我把学校对面的楼误认为是校舍。

大一报到的时候,我被同系的大二姐姐接到了。她温柔美丽。看到我的录取信息,她惊呼“老乡”。我听得差点泪流满面,但因为父母在场,我假装坚强。学长领着我办了各种手续,终于到了宿舍。没有落座,她就从柜子里拿出整齐的被褥,准备给我铺床。作为一个18岁的热血少年,我忍不住说了一句“妈的,一个男人怎么会去麻烦自己的姨妈去做呢?”于是我让学姐放手站到一边,顺便欣赏一下我高中独立生活时收拾屋子的能力。对于我的表现,在场的父母表示很满意,学姐道了别。

山西大学,位于太原,在此之前我并没有什么坚定的理想来山西,只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有点自发。因为喜欢面食,不想去南方;因为我在Xi安读高中,大学必须出省;我不会去北京,因为我不喜欢超大城市。这样整个北方能报考的学校就不多了。

来太原之前,我很担心这里的环境。据说煤矿多,污染严重。于是我盯着录取通知书上的环境专业,心想这就是棋逢对手啊!我回想起伟人的号召,“年轻人,去祖国最需要你们的地方吧!”"

但是当我站起来,坐上一辆K开头的火车,我才意识到,我是在担心。

开学后,听说不止一个老师深情地回首往事——我记得那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我和你一样年轻的时候,穿着白衬衫,走在满是煤烟的校园里。晚上回到家,我变成了一件灰色的衬衫。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坚持穿一天,第二天晚上就会变成黑衫。然而,2008年以来,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山西大力整治煤矿污染,这也是你现在能看到蓝天白云的原因,一年四季几乎没有雾霾。华北平原有几个城市能做到?

这是我在2008年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后,再次体会到奥林匹克精神的巨大力量。当我毕业后找工作时,我不仅要面对环境资源专业同行的竞争,还要面对体育学院毕业生的挑战。大学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好在老师们高瞻远瞩,早就注意到了严峻的就业形势。于是,大一开始,我那位年轻、豪迈、意气风发的辅导员老师对我们的水平期望很高,同时也格外照顾我们。为了不让我们摆脱高中的束缚,他要求我们每天早上去学院或者操场晨读,晚上去学院自习,班委监督签到和签退。

这一强有力政策的实际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老师看来,延续高中的圈养风格,可以让学生在中学找到熟悉的感觉,进而顺利完成向大学的过渡。另一方面强化了即将开始的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学习的重要性。只是事情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发展。当我们班以严格的纪律开始大学生活时,它与其他学院学生的自由和多样性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记得也有其他系的同学问过我这件事,大意是“同样是12年,你在做什么?”

于是,在强烈的群众情绪中,辅导员用手指算了算,21天应该够了,习惯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为了缓解同学们的情绪,早自习项目宣告破产。但是辅导员坚持上晚自习,坚持了整整一年。惯性就不用说了,相当惊人。高二要上晚自习,睡不好,饭也不香。

总的来说,大学还是比较自由的。记得大一的时候,流量很慢,网络通讯也很慢。没买笔记本,每个周末就消失一个下午,去网吧上网。

网吧里人很多,一群人坐在前排组队打dota,戴着耳机尖叫;后面跟着几个玩CS的玩家,时不时敲敲键盘;离窗户不远处,坐着一个小女孩,中学生的年纪,拿着视频和屏幕上的男生聊天,时而开心地咯咯笑,时而愤怒心碎。人类的喜怒哀乐并不相连,我只是觉得他们吵吵闹闹。太吵了,听着杰伦专心写博客,还得忍受那永不停息的烟雾。我从小就对香烟过敏,因为父亲不抽烟,所以我在无烟的环境中长大。后来权衡之下,为了保护支气管,决定和渣网吧分手。大二有自己的电脑,一直到毕业都没去过网吧。

我大一有闲暇时间去网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没有加入任何社团。更准确的说,我报了两个社团,但是去的不多。

记得大一第一学期,国庆假期过后,在楚民广场有一场声势浩大的“百团招聘新生”活动。好家伙,这比马戏团活动还多,真是眼花缭乱,眼花缭乱。对于我的选择困难,简直就是公开惩罚。于是,我成功错过了自己喜欢的社团,像扔硬币一样随便报了两个。而且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活动之间,我远远地看了看所谓的社团活动。调查的结果是,我觉得一群大学生在毫无困难地玩着一堆气球和意图不明的游戏,感觉是来大学找童年的。我不喜欢,所以我离开。

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来到大学后就是一个自由人,对一切有束缚的组织都本能的警惕,尤其是这种束缚的代价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时候。即使在宿舍也不例外。

宿舍是四人间,我们宿舍挺精彩的。他们都来自山西以外的省份,所以我们刚进大学,彼此都不熟悉。大家都不自觉抱团取暖。有一次一个室友无意中说:“明天一起上课坐一坐,一起去食堂吃饭吧!””听到这句话,我当场怒不可遏,嘴里只是一句“你要搞小团体自己干,别拉我!“我几乎整个大一都置身于组织之外。我早出晚归,话也不多。结果大三的时候,深夜躺在宿舍。有舍友评价我大一“冷漠,不食人间烟火”。当我以为我不是刘亦菲的时候,我就不用说我“没人性”了!

室友的评价很中肯。因为在大一的时候,我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上,那就是“闭门修炼”,咳咳,翻译成大人的话,“认识自己”进入大学新环境后,一切都很惬意,岁月也很平静,但是毫无征兆的,我陷入了“长期抑郁”——我不知道,我是谁?为什么我会在这里?我该怎么办?

这不是偶然,而是十八年停滞的结果,只是被之前成长的过程推开了,我没有时间去管它。我开始整理我的过去,我的童年,我的家庭,我的气质,我的自然使命...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由“解构”和“建构”两部分组成。大部分的解构可以完成,但建设是终身事业。

于是我一头扎进图书馆,寻找所有可能的答案。为了屏蔽干扰,我对社团,一些课程,交友,谈情说爱都不感兴趣。有志者事竟成。当下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我想我又可以走进阳光了。

山大的春天很美。学院东边有一棵大海棠树。白天,当花儿盛开的时候,女孩们经常在里面漫步。不出意外,他们在拍照,晚上比较烦。情侣依偎期间,对我来说是极其难受的,所以经常要绕道走。

校园面积不算太大,但是东西密度一点都不含糊。我的地理感很强,大部分的路弯我都要半个月才能熟悉。这主要是由文英区和陵德区的差异造成的。会给人什么样的印象,除此之外,还有校园内的江湖,公园外的小巷?我也请我的一个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年,他来看我。五月份我带他在校园里散步。他被理工学院深深打动了。“为什么你们学校女生那么多?”今天认识了很多美女!你的学校也有公园、曲径和亭台楼阁。这环境太适合约会了!……"

好吧,我承认,当初选择山西大学的一个考虑是,这是一所文理文体的综合性大学。我个人认为这样的环境有利于保持身心的平衡。

不过春天也是令人不安的,就是满园的柳絮,柳絮和柳絮可以飘到你对任何偶像剧的特效都不感兴趣的程度。那是一个让文学院的学生来到“一溪烟,满城飞柳絮,梅雨黄”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我酷爱泡桐。尤其是凌德宿舍楼前的篮球场旁边,凌德河岸边丁字路口的那个很高。每到春天,紫色的泡桐花挂满树,其香味可与300米外的凌德食堂媲美。因为我不止一次表达过对泡桐的喜爱,甚至毕业后,留在研究生院的老同学还会给我发泡桐盛开的照片。我再也不用担心支气管炎了。

太原的夏天很舒服。因为纬度和海拔的关系,能有多舒服?学生宿舍没有空调。因为没必要。夏天气温高怎么办?我一跟对门宿舍商量,大家就把宿舍门和阳台门都打开了,然后,用宫崎骏其人爷爷的话来说就是“风大”;学校给每个人发蚊帐,只要他们习惯了“听政”。

但如果采访山大的同学,学校哪个季节最美?我确定答案大概是秋天。

北方秋天来得早,九月下雨。国庆过后,又是一场秋雨,又是一场感冒。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天晚上醒来,走出宿舍,到处都是金子,昨天挂在树上的银杏叶被风雨打了一夜,落在地上。真的很神奇。以前觉得秋天是萧瑟的,但是看到山大的银杏像黄灿灿一样载歌载舞,觉得银杏是那么的乐观,万物凋零,她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最抢眼的金黄色。

高二生物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去了解校园里的树。我一直是花盲,也知道这些每天路过的花草不一般,都是精心挑选的。我在大学被熏陶出来的这种意识,直接发展成了毕业后男生羞于提及的习惯:沾花惹草。遇到不认识的人,还是要用“各种颜色”之类的APP。

每到秋冬,我总能听到一群南方的孩子欢快地跳跃——“下雪了!”南方学生抬头看飞雪,北方学生看南方学生在雪地里跳舞。南方的学生在冰上滑冰滑雪,北方的学生站在凌德湖边,双手插在口袋里,看着下面的热闹。

是的,原来凌德湖可以两用:春夏秋三季都是正常湖泊,经常有人钓鱼;冬天来了,湖面冻了几英尺。反正每年都有人穿着溜冰鞋在上面滑冰。但是我觉得凌德湖有点小,人家觉得无所谓。反正我不是在滑冰,可能是寂寞,也可能是在带孩子上培训班。

有一年气候异常,这一年必须有个名字:AD 2065 438+04 03,19。你为什么这么感动?慢慢听我说。前一天下午,春风很温暖,体育课上有一个节日。那学期体育课学游泳。我们刚在游泳池上完课,迎着暖暖的夕阳,感觉特别舒服。为了配合这种舒服的心情,我穿着短袖吹着风走回宿舍。第二天,4月19,一觉醒来,外面雪花飘飘。

对不起,樱花已经枯萎了。这是什么意思?

回答:表示春天来了,雪花来了!刺痛刺激吗?

天啊,这种操作也很有创意,但也可以理解。我以为四季一年到头都很无聊,所以时不时有个bug想调节气氛,我们就握手调节气候。

可见上帝调节气氛不靠谱,人的主观能动性终究要发挥出来。在这方面,我们宿舍做得很好,所以有必要引进先进经验。

如上所述,我房间的四个兄弟都是大陆人,差别还挺大的。怎样才能礼貌的团结起来?

上为上,唱为中,举为下。你什么意思?接下来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案例-

宿舍长杨先生,187 cm,瘦的像排骨。他是河北廊坊人。我听说这个地方以财富或特技闻名。经过调查勘探,不像是富贵的气质,所以是绝技!果不其然,经过半年的持续铺网,新年将至,这位先生终于露出了破绽——元旦除夕,我们都忙着剪台看四大卫视跨年演唱会,杨在看天津卫视德云社的相声专场!我说,在工作日,杨军守口如瓶,这是一个笑话。各种颜色都有,过年的时候他在练管事。

杨军的另一个习惯是他喜欢买零食。如果他买了零食不吃,就要拿回宿舍。如果他不马上吃,他应该把它们放在醒目的位置。这简直是挑衅。你能忍受吗?不能!既然杨军这么瘦,总不能一直吃胖吧,那我就有责任给杨军看看怎么增肥,让他深刻认识到不是别人的零食,而是你吃零食的方式不正确。

于是,我们三个人成立了育肥后援团,一起不厌其烦地为杨军授课示范,这就是“为下而食”的故事。

* * *是对的,很简单。我们宿舍都是篮球迷。准确的说,浙江的叶同学,一开始并不打篮球,但这位先生组织意识极高,不像我这种“冷酷无情”的人,所以他响应宿舍潮流,爱上了篮球,但也能自拔。他最喜欢的明星是克里斯·保罗,现在他正勇敢地与帝国作战,以至于这位先生不敢每天去上班并为保罗祈祷。

之所以是中间政策,是因为它整合了下层政策。我们在宿舍看NBA比赛的时候,一起看挺有意思的,但是不能光看。我们的手和嘴都很闲,这直接刺激了杨军的零食购买计划。后来考虑到毕业比较远,挤不下太多,就开始轮流采购“瓜子香肠泡面,谁的腿会让路”,紧跟火车上售货员的口号潮流。

现在毕业四面八方,还有NBA的比赛,但是兄弟俩在一起看球的时间只有一次,还是在一个刚好大家都有空的周末,一边看直播一边想办法刷弹幕打招呼,在微信群里聊比赛。

大学宿舍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因为某种缘分,四个来自五湖四海,之前18年没有交集的人,要在这么近的距离一起度过4年。不得不说,这需要一些运气,更需要技巧。会有摩擦和矛盾,我们宿舍也不例外,尤其是最近两年,但这很正常。青春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只有互相扎伤,才能相互理解。但最重要的是,只有当你看到别人的伤口,你愿意反省自己,一切才会好转,而你的反省和转变,相信我,会被另一个刺伤你的人敏锐地捕捉到。从这一刻开始,事实上,你。

大学里的友谊可以走得很远,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大学是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就像一颗即将飞出枪膛的子弹,大学是最后的弹道。就算子弹飞走了,也不会偏到无语。

但这仅限于真正亲密的友谊。如果我们从来没有亲近过,那么彼此背离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这里我不得不再次提到俱乐部。只要你不像我一样出格,请选择你喜欢的社团,积极融入其中。即使不能取得耀眼的成就,这种基于兴趣的自由融合的过程也是无价的。很多长久的友谊会从俱乐部里度过的真实时光中诞生,很多人会收获爱情的酸臭味。

我再一次承认,其实我后悔高二的时候没有加入我喜欢的社团。想在山大报社办杂志,结果一无所获。我想加入自行车协会。我有自己的车,经常参加骑行协会的活动。很多朋友也认识我。我被诱惑了很多次,但最终没有加入。一个雨夜,我从文英回凌德宿舍,路过文科楼后面的小广播站。那天的广播节目太美了,主要是女主播的声音太美了,聊到了爱情这个情感话题。我打着伞,昏暗的路灯照亮了雨幕...那是我对盛大电台最深的记忆。

很多年后,你会怀念青春,怀念青春里的那些人,怀念那些人经历的青春。

大学很无聊,但当青春遇上大学,理工学院就会变得浪漫。在大学里,你可以只是用心去喜欢一个人,这是最后的机会,因为在象牙塔之外,在权衡利弊之前,你的喜欢是不存在的。

上大学之前,我给自己定了两个规矩:一是不近视不驼背,二是不谈恋爱。事实证明,两者我都做到了。有个朋友问他为什么不谈恋爱。我说,祖国还没有统一,怎么会是白天黑夜?

那你能保证不动心吗?

我不能。

所以你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恋爱,对吧?

不对。我会让自己变丑,所以我会更坚定。

大学的时候,喜欢一个女生3.5年,认识没半年。我控制不了自己的心,但我从来没有为爱情做好准备,所以我可以被认为是暗恋。如果我带给她的伤害大于快乐,那我宁愿不开始。后来读到顾城的诗——“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意看到它一点点枯萎。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的开始。”是啊,就顾一个人话多。

毕业前,我决定表白,意思是“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你一定要告诉她,不是让她报答你,而是在她未来的黑暗日子里否定自己的时候,提醒她,这个世界上还有人那么爱她。她不是一无是处。”

所以我们一起吃了几次饭,散了几次步。她问我喜欢她什么。我说不知道,哦,很多。如果我确切地知道我喜欢你什么,那么我就可以让自己不喜欢你。

我很清楚,毕业后,我们将分别飞向北方和南方。爱情需要满满的运气,但真诚可以建立默契。现在我们是默契的朋友,淡如止水,比恋人更珍贵,更持久。

山西大学给我的四年,似乎有一种淡淡的满足感。

在我的印象中,很多老师、教授的成绩、简历分数都能亮一个方阵,但他们就是不张扬,甚至是极端的路人有些老师戴着鸭舌帽,端着保温杯,骑着电动车上下班,离开教室融入人群,瞬间就消失了。

老师像风一样来来去去,但都很亲切。你必须主动提出问题,他们会极其耐心,甚至期待这样的问题。但很多时候,这样的问题往往不会出现。所以老师们下课离开的表情总是淡淡的依恋。

这个眼神我至今记忆犹新,但我已经失去了回应老师们的机会。

这座山太简单了,直到今天,还有一个沉重的穿越。

在盛大我最喜欢的地方无疑是图书馆。建筑外观充满欧式现代感,与百年前国立山西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形式相呼应。但当你进入图书馆,你只能在另一个地方找到那种独特的气质。如果你去过那里,那就是山西博物馆。没错,山西大学图书馆里面的气质,在我看来,和山西博物院一模一样。这是我在其他许多城市的许多图书馆中从未遇到过的。

山西这么厚,让人对它充满了误解。山西太沉迷于自己的时区,常常突然之间,就像太行山外的两个世界。这种地域特色也凝聚在山西大学。

直到今天,我也很难说出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之所以是好事是因为如果一所大学可以让你慢下来,甚至给你半年时间去解构和建构自己,时间过得很轻,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学到你所学的东西,滋养你的成长,所以这个环境无疑是非常接近大学最纯粹的核心的。

但也是坏事,因为出了校门就是现实。在山西之外,别人的眼里充满了误解。你得适应新的时区,快点起床。

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把自己的四年青春放在一个可以慢下来的大学里。在我过去的生活中,有很多促使我跑得更快的人和事,却很少有让我想去轻描淡写思考一些事情的人和事。

就像今天偶然看到“山西大学117周年校庆”这几个字。什么?你什么时候得了“七年之痒”?脑海中的“110周年”依然熟悉,但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盛大时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