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一些事件和情况发生后,我们需要开展调查工作,最后用调查报告展示调查结果。好的调查报告有什么特点?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份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1一、调查目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消费群体,对我们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更加突出和直接的影响,进而对我们一生的道德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取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已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课题。

二、调查对象:

我们学校的学生

三、调查方法:

通过随机分发问卷

四、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的新消费观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时尚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实用理性消费仍是目前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观念。据了解,大学生在选购商品时,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和质量的因素。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和国外的大学生不一样。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父母的支持,兼职赚不了多少钱。这就使得我们每个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概在300-800元左右,家庭好一点的一般不超过2000元,主要用于支付食物和日常用品。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花钱时往往非常谨慎,力求“物有所值”,我们会尽力去搜索那些物美价廉的产品。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再加上城市生活氛围、恋爱初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便宜但不漂亮的产品。反而更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味和档次。虽然我们不一定买名牌,但是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在意的。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一个老话题。

即使取消了高考年龄限制,大学校园里20岁左右的年轻人依然是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求新求异,对时尚保持敏锐的把握,以免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手机的使用。现在大学生的消费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在这次调查中发现,学生的手机拥有率在每个班级都达到了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到一个几十块钱的网卡,大到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话说,我们简直把计算机当成了我们的“恋人知己”。再次,发型,衣服,饰品,生活用品,大学校园里有很多“新”人。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从其占比来看,“人气”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仅次于价格和质量。至于名牌产品,当被问及如果经济允许是否会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同学表示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求。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有待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创始人罗伯特·T·清崎曾说过:“财商与你挣多少钱无关。而是衡量你能保留多少钱,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被问及“财商”这个概念时,很多同学都表示陌生。当被问及学期结束后的经济状况时,大多数学生都坦言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了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学生需要向别人借路费。也有少数同学想过剩下的钱怎么花,只有少数同学有节约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有待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扩大,导致两极分化。

在月均消费调查中,15.2%的学生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略爽”,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一个月消费超过1400元,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在拉大,两极分化比较明显,这在当前中国剧烈转型的社会背景下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尤其是女生。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大学生的生活消费至少有一个方面是相似的,即消费的主要构成是生活费用和学习资料及用品的购买。在生活成本中,伙食费是最重要的。按照青岛的物价水平,预计学生每天在学校花费10元左右,用于基本的饮食需求,学生每月的伙食费净额需要300元左右。

我们惊讶地发现,在接受调查的197名女学生中,83.7%的伙食费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而控制饭量,有的为了省钱不顾营养需求而选择便宜的饭菜。192男生只有66.4%达标。当被问及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比如对“一杯牛奶养一个民族”这句话的认同度时,90%的同学表示认同,但不太在意。当我们在调查中指出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时,他们中的许多人,尤其是女学生,承认他们对健康饮食了解不够。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2虽然大部分大学生除了家庭供给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但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马启吉昨天表示,当代大学生消费能力很强,这与一般大众的认知不同。他们平均每学期的收入为4919元,支出为4819元,而大学生处于持续负债消费的比例超过10%。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在8000-9000元之间。把大学生两个假期的开销算进去,我国大学生的年均消费支出已经超过1万元。

为此,很多高端消费品进入了大学生的消费版图。其中,60%的人有手机;27%的人拥有电脑;20%的人有PDA;;12%的人拥有MP3。

大学生已经有明显的品牌偏好。调查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喜欢购买风格独特的产品(57.7%)”,其次是“单纯追求时髦、时尚、新奇的东西(30.4%)”。调查还明确显示,在23个先锋品牌中,非大陆品牌占了近一半。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的消费基本都是国外品牌在主导。在休闲运动消费方面,阿迪达斯和耐克的魅力不减,而李宁和安踏也在大学生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本次调查覆盖全国34个重点城市的126所高校和近10000名大学生,研究结论可推广至34个城市约1000万名大学生。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3以下是本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和对这一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根据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的消费有以下几个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主导。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没有消费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无法理性衡量消费价值和成本。大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稳定的消费观,自控能力不强。他们的消费大多是媒体宣传诱导或受周围同学影响的随机消费和冲动消费。

这也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有3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但手机消费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部分拥有手机的大学生有通信需求,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沟通需求,但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还有一部分“奢侈品”消费,既没有交往需求,也没有家庭经济条件。“奢侈”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和攀比心理造成的。

2.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一定程度上,大学生会相信自己的真实经历。如果他们使用某个品牌的产品产生了良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渐形成固定的偏好并最终形成使用习惯,对这个产品保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味道香,质量好,效果明显,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

3.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一个物质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大学生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的单调生活。娱乐、体育、手机、电脑、it新品都成为大学生的消费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消费,或者购买电脑,手机,mp3播放器,这反映了大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品质生活的愿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去哪里?”调查显示,75%的学生依靠父母,13%靠贷款,8%靠奖学金,9%靠兼职补贴日常开支,1%靠减免学费。可以看出,学生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于多元化。但是生活费不包括学费和住宿费。如果加上这个“大头”,来自父母的比例会更高。可以说,大学生基本上是作为一个纯粹的消费者出现在社会舞台上的。

关于大学生消费方向,调查显示,大学生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手机、电脑、各种培训等消费量较大的不包括在内。而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品,从下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大学生是手机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显示,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普及率越高。比如大一只有6%的人有手机,而大四有82%的人有手机,远高于社会群体的平均拥有率。

约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买手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短信功能是大学生最常用的。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到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欢迎。

因此,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直立圆锥的结构。家庭较富裕的学生位于圆锥体上端,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贫困家庭的学生处于圆锥的下端,他们往往依靠勤工俭学或贷款来维持正常的大学生活;其他同学位于圆锥体中间,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上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圆锥体的上端向圆锥体的下端递减,这也清楚地反映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第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的消费直接影响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1万元左右的花费,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头等大事。就拿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就要花费家庭收入的大部分,尤其是农村家庭。虽然由于经济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收入相应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大学生家庭消费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速度慢、比重大,已经让部分家庭难以承受。

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以占到80%~90%。毫无疑问,当前大学生的消费对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一些贫困家庭。我在调查中发现,三所大学各有20%的学生需要申请助学贷款才能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障,更不用说近万元的费用了。

由于山东省经济中等发达,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大学生家庭。所以实际比例可能会高于这个数字,影响是深远的。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仅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密切相关,大学生的消费直接影响了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

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它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关于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的消费不仅关系到自己和学校,也关系到整个社会。本文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了一些建议。

(1)对于大学生来说,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理性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粹的消费者,大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依赖于家庭,所以他们的消费应该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不能盲目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

现在,一些学生挥霍无度,沉溺于盲目消费。比如最近很多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会大大增加他们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会在盲目消费中迷失自我,甚至影响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有消费者维权意识。当他们进入大学,他们已经开始逐渐融入社会。社会上,各种欺骗消费者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复杂的社会,大学生应该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学校应加强学生消费观的培养。实事求是地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消费观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在“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和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课程设计等因素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等重要思想密切相关的消费观专题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3)对社会而言,应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满足不同经济条件的大学生在产品种类、价格、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消费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大学生消费市场都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周边的经济发展。

(四)对于大学生来说,也应该强化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说:“理财与你赚多少钱无关。而是衡量你能保留多少钱,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调查中,当被问及对理财的理解时,很多同学都表示很陌生。

当被问及学期结束后的经济状况时,大多数学生都坦言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了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学生需要向别人借路费。也有少数同学想过剩下的钱怎么花,只有少数同学有节约的意识。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还没有实现经济独立,消费受到很大限制。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一样的一般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定型阶段,容易受到父母、老师、同学等社会成员的影响,可塑性强。

因此,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同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大学生消费市场也越来越重要。大学生市场是一个具有巨大规模和潜力的市场。如何规范和合理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我们大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网络成本太高。被调查人群中,手机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超过70%。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每月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 80元,14%的学生每月手机费用高达100元。学校的电脑普及率也比较高,30%左右。根据学校的网费预算,每个月的网费是按照20元收取的,没有电脑的学生每个月的网费几乎比20元还要高。

5.手里有钱的时候最愿意消费的物品。吃喝玩乐旅游穿衣占比最大。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依旧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也注重自己的穿着。追求时尚已经成为一些学生的副业。女生购买化妆品和衣服的比例较大,男生用于交流和娱乐的比例较高。

6.大学生在购买衣服和日用品时增强了品牌意识,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产品,尤其是女生服装和化妆品。这也说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有所提高。虽然品牌很重要,但也不要盲目相信品牌。要结合自身情况,优先考虑自身需求和素质。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由家庭提供的。其中勤工俭学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十个百分点。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对出去兼职有着比普通同学更殷切的期望,会付出更多的努力。从家庭月收入来看,大学生家庭月收入多在1000元至4000元,而部分学生家庭月收入多在800元至2000元,仍有8%在1000元以下。

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呈现出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呈现出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二是大学生消费差异明显。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逐渐符合社会发展。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旅游、交际网络上的花费更多,就像大学生的圈子已经变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意识到要早点接触社会上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然后早点融入社会。但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渐被认可和接受。由此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活跃群体,在经济实力上并没有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却早已与社会发展同步。

理性消费仍然是消费的主流。大学生的支出大部分在饮食上,在娱乐上的支出不多。可见大学生还是很清楚自己的使命是学习知识而不是沉迷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消费时会更加谨慎,尽量做到有选择性,不会盲目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不注重质量。所以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消费向多样化发展。大学生不仅衣食无忧,而且在着装上的花费也很明显。作为读过圣贤书籍的天之骄子,他们在学习之余不会忘记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而考取各种证书的补课收费也成为大学生的消费热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多元化。

合理理财和储蓄的观念还很薄弱。在调查中,很少有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消费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不自觉地追随校园里流行的消费潮,缺乏一定的规划。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觉得钱不够花,要买的东西很多,只有少数学生能有点积蓄。

对策和建议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现象,提出以下建议: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做好消费计划,控制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正视自己的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把握消费时机,学会利用很多大商场换季时衣服的低折扣销售。生活费由父母按月支付,以免开学第一个月就成为“月光族”。

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花钱欲望,出门前最好根据当天需要购买的商品的大概价格,带一定数量的钱。理性消费的意识有待加强,合理使用银行卡,相对限制自己的盲目消费。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高品味”,会造成高消费,不适合学生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