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物理系的历史沿革

吉林大学物理系由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发展而来,已经过了她的50岁生日。回顾当年的开国历史,令人敬佩。

1949年在废墟上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力匮乏,人才匮乏。东北背靠苏联,是全国的工业基地,苏联援建的很多项目都建在东北。当时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经济建设人才缺乏,而东北地区高校很少。1952中央决定在东北建立一所能与国际接轨的综合性大学。东北人民大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 * *东北人民大学,由生产党创办,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1950年6月,美国发动对朝侵略战争,9月,东北人民大学奉命从沈阳迁至长春。从东北人民政府下达撤离命令到最后一批学生到达长春,仅用了12天。正是在这种革命精神下,1952让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崭露头角。于、朱光亚、吴师叔、勾清泉、霍秉权、郑建轩、高、黄振邦、谢军民等一批杰出的物理学家自愿放弃了原来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以高昂的热情奔赴长春,投身于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的创建。这里不仅冷,还从零开始。当时国家急需人才。客观上不允许物理系招生,只能“言出必行”,立即招生,边建边教。一、二年级从其他院校调入48人,150人在1952,150人在1953,210人在1954。教授7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11助教,党政干部2人,都是当时物理系的老师。为了向苏联学习,24名教师首先突击学习俄语。在建立实验室和编写讲义的同时,他们还承担着500多名学生的教学任务。困难可想而知。一流的物理学家融入了东北人大的传统风格,夜以继日地工作。教授、副教授都同时讲授两门课,还带学生的毕业论文;实验室一边建一边上实验班。订购的仪器设备不发货,就带领学生去长春地质学院上课,或者去师范大学借实验仪器。由于缺乏资金,一些教师用他们的工资购买实验室工具和备件。这种无私的奋斗精神对东北人大物理系的建立和迅速崛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使东北人大物理系在短短几年内就站在了全国高校物理系的前列。

该系成立之初,生源相当困难。首先,在被日伪统治的东北,高中毕业生很少。第二,当时大部分学生申请的是工科,很少有人愿意学物理。物理系招生跨专业分配,不放心学物理。有同学说:“天上地下不抱怨,就抱怨没报公立学院。”“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在东北人大读书。”当时物理系只有一个专职党政干部给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面对500多名学生,他们和老师一起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专业思想稳定,能够安心学习物理。物理系从一开始就形成了“教学认真负责,老师要求严格,学生努力”的良好氛围。在东北人大,大家都知道“物理系的学生最勤奋”。那时候,每个周六晚上,学校礼堂都会放电影,但物理系的学生教室却灯火通明。有人做过统计。一个周六的晚上,物理系500多名学生只有7人去看电影,其余学生几乎都在教室或宿舍学习。

春风变成雨,努力工作结出果实。东北人大物理系的同学都成了人才。1954毕业的22名学生中,有2名成为中科院院士,1956毕业的学生中,有1名成为中科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