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媒体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大学生新媒体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词:关爱新媒体下成长的青少年

当互联网时代大张旗鼓的到来,其实隐形也预示着新媒体时代的席卷。当我们生活在“新媒体氛围”中,相信会有各种形式的新媒体舆论充斥着人们的听觉神经。而青少年则处于思维提升和思想成长阶段,最容易受到新媒体相关舆论的影响。

如何在现有的新媒体舆论中更好地关爱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谈这个话题,首先得从新媒体舆论引导说起。一是要注意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舆论观。不可否认,新媒体在当今青少年的生活成长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获取信息、交流、娱乐和休闲。因此,对于新媒体舆论,要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舆论观,尽量避免新媒体舆论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直接奉行“拿来主义”,更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坐以待毙”。

其次,从新媒体的发展和传播路径来看,其次要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净化新媒体的文化环境。相关机构应根据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偏好,开发科学、系统的青少年社会教育网络产品。同时,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健康的新媒体使用和传播环境,优化和避免不良信息在网络新媒体中的传播。主流网站和媒体,要在媒体原有专业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青少年上网使用习惯,正确把握舆论宣传导向。

第三,关注中国教育的建设;第三,立足教育,从教育入手。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之魂,强国之基。青少年作为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群体,教育是他们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因此,新媒体舆论对青少年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的教育建设有关。在当前新媒体舆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进一步致力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致力于“新媒体观”的树立,显得尤为重要。

新媒体舆论作为当下青少年成长阶段的重要元素,是一把思想双刃剑。如何更好地把握利弊,更好地关爱新媒体下成长的青少年,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第二部分:大学生网络媒体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不到两个月就到了实习阶段。。。初中实习,。。配备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现场评估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和闭路电视系统,校园教学设施网络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现在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如下。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互联网的态度和相关行为

1.中学生上网率非常高,上网时间长,但大部分家长没上过网,大部分老师上网经验也不丰富。

互联网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对互联网感兴趣,其中11.4%的人认为“长时间不上网是无法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上网的高峰期。和孩子比起来,家长和老师就大大不如了。45.2%的家长表示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69.2%的家长从未上过网,只有7.7%的家长经常使用。大部分教师上网时间较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大多数中学生对学校上网条件不满意,家长和老师呼吁改善。

只有19.4%的中学生对课余时间的上网状况感到满意,不满意率为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学到了上网技能,38.3%的中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教给他们必要的上网技能。同时,很多教师对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尤其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不满意。据教师介绍,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和公开课,在正常备课和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大多数家长赞成孩子上网,但担心孩子上网会影响学习。

对于孩子上网,27%的家长是赞成的,而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顺其自然,但也有近一半的家长希望孩子以后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90%的家长认为互联网的好处是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掌握电脑技能”;同时,仍有29.5%的家长认为互联网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互联网没有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大多数家长都是矛盾的:他们希望孩子享受互联网的好处,但他们更害怕因为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父母对* *、反动暴力信息、网恋、沉迷网游等深感焦虑。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通过网络这个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视野空前开阔。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入世的新形势,这显然有利于中学生将来进入一个日益一体化的世界。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开阔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需求。

(3)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扩大交往范围,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在互联网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都把五湖四海的人和陌生人带到了一个“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谈心、咨询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强烈的表达欲、表达欲和社交欲。这对缓解压力,保持青春期心理健康有好处。

(4)中学生经常上网,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和现代科技的热情。

2.互联网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中学生深受网上信息垃圾之苦。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有影响。

(3)网聊导致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承认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有很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不良网络文化削弱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很多问题。

(3)对策和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许多机遇。xx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对于信息网络化,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力争在全球信息网络化发展中占据主动。”这是我们网络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学校网络德育发展。

一是通过宣传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摒弃“网络危害性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再次,重新设计学校德育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对道德信息的识别、评价和选择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相统一;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空。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和全体教师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网络德育的操作方法和手段,学习开发德育课件的常用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丰富《沙河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法和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的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