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分享?
首先我简单描述一下我的情况。我是20年考研的往届毕业生。17年6月毕业。19年7月,因为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发展方向,从公司辞职跑回家,一心一意准备考研。复习要从7月底开始,初试差不多要5个月。
回顾过去,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
回顾初始测试的经验
政治
没必要急着开始复习政治,一般9月份开始准备就来不及了。我个人是八月底九月初开始的。起初,我只是每天听徐涛的强化课,对应肖秀荣的强化讲座。一开始,马援的部分有一点内容不符合。曾经想换成徐涛的书,但还是用了,感觉精读课真的很全很全。我建议你遵循萧劳的“强化讲座和提炼”
只需搭配徐涛的强化课程(基础课不用看),每节课结束做1000的对应题,巩固所学知识。1000时间充足的话建议刷两遍题。第一遍用铅笔做或者找个电子刷单打印出来或者写在平板上,方便第二遍刷。刷的时候把错题圈出来,刷的时候再做一遍。被试的顺序是马援第一,然后是休斯、石刚和毛中特。小巴小思在得到大题之前不用去背。他只需要跟着视频走,对整体框架和每个知识点有个印象。其实他只要认真刷过1000题,就会对内容和考试方法有个大概的了解。
小八11月左右出版。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尽力完成1000题。有时间的话,最好刷两遍。最好每天做一点政治话题,保持接触。每天可以用刷程序做几件事。很方便。我当时用的是xx考研程序,好像是一元拼图。也有很多同学在上面讨论话题,环境还是很不错的。然后可以买个腿妹的冲刺背诵手册,和腿妹的技能课视频一起看,会有很大的收获(对了,腿妹今年很准!),看背诵手册,把不熟悉的地方做好标记,多看几遍,使政治课整体框架清晰,重要知识点明确。
等小八拿到了,你就可以开始每两三天刷一次,做选择题就行了!
感受一下真题的风格,会涉及一些时政内容。刚开始分数低也没关系。个人觉得20多分很正常。第一盘只打了23,后面几盘都没打30。直到第七八盘才真正感觉到,35分以上。所以,如果刚开始分数低的同学,可以不急着做下一套,把错题和不熟悉的知识点完全理解,回到复习手册上把这些知识点圈起来,每天看完再复习。
在小思12月初出书之前,你得把小八的选择题全部做完,全部看懂。至于小八的大题,有时间可以看马援的题,适当背一下就可以了。其他题可以不着急背。小思拿到后,也是一样。第一,刷选择题,但是可以两天刷一次,因为这个时候不熟悉的知识点不多,每套应该能达到30分以上的水平。而这个时候,你就要开始背大题了。每天选一个时间花一两个小时背大题。记得从第一套开始按顺序背,整个一套背,不要按科目背,因为小思总是把最重要的几套放在前几套。如果最后一次来不及,可以适当放弃最后一盘。不过萧劳也会讲课,把小思大题的重点画出来,可以重点突出,减少背诵量。如果你觉得小思的官方答案很难记忆,你可以考虑找一些答案或视频来帮助你记忆。
最后推荐几个我在复习过程中体验不错的小程序和app。小程序就是上面说的苍盾考研。强烈推荐xx,是背xx单词的同系列产品,对于背肖四肖八选大题很有帮助。
英语
英语我要强调的是词汇,词汇,词汇!再好的阅读技巧,也需要足够的词汇量才有效,词汇量增加后,做题真的会感觉轻松很多。
词汇方面,我推荐用xx背单词app(或者和实体书一起背)。词汇要尽早开始,一直背到考试我都停不下来。我大概连续背了400多天。一开始我定的是一天100字左右,后来逐渐增加到200、300字。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来调整,每天背单词的时间最多控制在两个小时。另外,不要看词汇课,我觉得很浪费时间。你想看的英语在线课首先是作文,其次是阅读技巧课。
我很早就开始学英语,大概是从65438年6月+前年10月开始。对了,我还准备了六级。我一直都是用xx字背的。除了花钱买字,刷不了两遍,没啥毛病。单词继续背到考试,英语只需要做真题,模拟卷完全不需要。我从02年开始做真题,大概从6月份开始刷真题,就是看一遍,然后精读,把长难句和不熟悉的单词看完,写下来。我用的是考研真相,它的句子翻译比较详细,非常适合基础一般的同学。刚开始看每篇文章当然都要犯一两个错误,但是刷的时候错的并不多,更不要说很多不认识的单词了,所以主要是去熟悉阅读的解题逻辑,认识单词。我听过汤池的阅读逻辑课,但是只听了一节,因为我觉得还是习惯自己做,刷的时候正确率明显上去了。一个是因为我以前做过,还记得文章的大致内容。另一种是因为解题技巧也相当熟练,单词都背过了,所以2010之前的真题都能保持在4以内。每年10难度太大,没有参考价值。10以后逐渐变得简单,甚至连续两三年都没问题的时候,基本上两三年之内就错了。
翻译、新题型、完形填空真题只刷了一遍,因为第一遍刷的只有阅读,第二遍刷的是一起做的。翻译之前我觉得挺简单的,没想到越来越难。10年后,终于简单了一点,但是五分以上还是挺难的。只有几个新问题,没什么好说的。我一直很少关注格式塔,甚至打算在最后一次来不及的情况下,选择所有答案,得3分。但是这几年格式塔越来越简单了,所以我建议格式塔要多练习,比翻译好一点。其实作文很早就开始了,只是还没有找到明确的方向。我买了王江涛的书,看了潘芸的视频,但我觉得有一些模板,但它是相当晚了。已经拖到12月份了,所以看了大家推荐的xxx,买了xx的作文模板。本以为没时间作文就背个模板,15分,结果看了几遍。最后选了石雷鹏老师,真的是强推。他的课很适合我。在最初的几节课中,我们熟悉了一些常用的单词和中国的思想。接下来的几节课,我们用这些句子来应用真题,而不是盲目设置模板,主要是中文思路帮了我很大的忙。最后,我们在考场上成功写出了两篇作文。
最后推荐你考研前考六级(65438+2月)。一方面,你复习了一年的英语,水平已经很高了。另一方面,可以模拟考场气氛,用作文练手,不会有什么损失。
数学
数学对我来说是最难的科目之一。感觉很容易被得分。如果我做错几道选择题,我会损失十几分。三月份才开始学数学,开始的早的同学都放寒假了。直到三月份开学,我才开始正式复习。我选择了跟着张宇。宇哥的风格真的让我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虽然题目真的很难。刚开始,我觉得读30讲,一起做300题有点难。那时候我还在每节课努力记笔记,题都记错了。最后,有点困难。
基础阶段应该是暑假前刚刚结束。当时看完舒高,还看了李永乐的线生成和俞炳森的概率论,作业本用的是李永乐的660。
俞炳森书中的课后提问,
660的线生成和概率论都做过,感觉挺简单的。我没有做660的高数。结果大家都说660最重要的是做高数。线生成和概率论都分别用了十五天左右。不得不说他们真的是很好的老师,也很细致,真的很推。
暑假开始看高等数学,看了张宇的讲座18。当时感觉进度有点慢。身边的朋友早就看了几章,刷了很多练习本。我当时很着急,就开始倍速看视频。当时花了半天,大概一个下午,有时候看数学。我记得视频课要看2-4天,然后我做了1000题才得到1-2天,主要是因为我做完了1000题,一滴不漏的看了高昆仑的讲解,他说的干货我都记在笔记本上了。不知道有用没用,后来觉得有点浪费时间,但是没办法。记得学中值定理那一章的时候已经快八月了,好像是第六章。当时想到中值定理可能就是期末考了,战略上想放弃,就把基础课学的知识用上了,就打算先把剩下的看完,有时间再讲,就一直赶进度。好像是9月22号左右才看完18,写完1000。因为别的同学已经做完强化,正在刷别的习题集,所以我忍不住继续看线生成和概率论强化。我记得看过李永乐八个暑期班的直播。看似时间不长,但确实不错。其实那时候已经快三个月没见过线代了,很多基础知识都忘了。当时觉得精读讲义的布局不是很好,可能有点乱,就按照基本的来了。最后把基础知识都背了回来,同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了一些我认为重要但经常忘记的知识点。原来笔记本真的很重要。后来复习的时候经常翻看这个笔记本,印象还挺深的。
当时看视频只需要10天左右。我预计在65,438+05天内完成线条生成,我在剩下的5天内将它用作李永乐的330。其实我当时也挺迷茫的。不知道330的题目够不够,网上也有人说330质量不好,就在张宇1000题的线生成部分做了几道题。完了,还是觉得不太对。于是我又刷了一遍,把书上的例题都做了一遍。真的让我对线条生成的整个框架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觉整个掌握水平又上去了。真的有必要再刷一遍。
认识到
离开考场前,我拿走了桌上的标签留作纪念。考完试好像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还是有点麻木。回想这一年的辛苦,晚上回宿舍还得继续看网上的课。早上虽然起不来,但是只睡了六个多小时,也没时间在食堂吃早饭。我在路上全吃了。九个月过去了,我一天一天的坚持着,但是考完试感觉很空虚。考完试,我才敢回答问题。没想到能考320多。我已经很满足了。最后我考了360。虽然不如那位大哥,但也足够我上岸了。这真是一个惊喜。谢谢你今年的努力。
而且我了解到,只要身边的朋友坚持到最后,基本都过了复试线,所以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有上岸的决心,耐得住寂寞,最后的结局一定是美好的。时间可以看到每一次努力,我相信你也可以!